鼎鼎当当 作品

第136章 我聘一位大才回来做总掌柜

铅灰色的云层压了整整三日,终于在第四日的午后,炸开了一道雷声,先是极闷的一声,像有巨锤在云层深处碾过.

半盏茶的功夫,第二声便炸了开来,不再是闷响,而是带着冰碴子的锐鸣,从天际直劈下来。

有人说这是冬雷。

当年的蒙古人认为冬雷不是寻常声响,而是长生天递来的暗语,每一声轰鸣里都是长生天在嗔怪世人,要降下劫难。

也有人翘首望天,说这是春雷,本已是冬去春来,这一声春雷,该是要唤醒冻土,万物复苏的时刻。

天际一番咔嚓嚓的声响,哗哗啦啦就是一阵冰雹子。

京西采矿监要在斋堂镇外,交接京城押解来的罪犯。

十几个人搬桌子、挪板凳,刚刚布置好现场,就被冰雹砸得七零八落,沈砚见勘合册子散落一地,假意帮他们收拾,从中寻到了苏茂元,当下拿起来敲一敲,径直走向廊下。

矿吏赶紧追到他身后,提醒他不要拿走。

沈砚扭头看一眼,点头示意,表示不会拿走,就站到高老爷的身边,交给了高老爷。

文书上除了官员的姓名、原职、罪名,还特意注明 “是否懂冶炼”“有无械斗前科”—— 曾有获罪的工部官员利用矿场知识煽动矿工闹事,此后这类信息便成了交接的必填项。

矿监会亲自盘问官员几句,若对方曾是文官,便让书吏记录其 “笔墨能力”,若为武官,则标注 “膂力等级”,这些都将决定其日后在矿场的劳役分配。

高老爷戴着无耳纱帽,拿起来仔细看看,点点头,和蔼地问他:“你那边,要不多给你点儿人?犯人采煤成本低。”

沈砚摇摇头:”不要,我听说多数都是顺天府的犯人,这些人里很多都不是干活的人,加上离京又近,还要防着人跑回去,根本看不住。您这儿要是有地方远的,通书文,能算账,高老爷可以挑出来给到我,我用来当个账房,近处的不能要……”

高老爷看看人都不在旁边,小声说:“你看你也是不懂。近处的人家,想回家,人家也不一定要跑,家里殷实的来了,可以交一笔钱,把人领回去,保证少出门,等刑部核查了,人回来就行了。”

沈砚说:“万一他不回来了呢?”

高老爷说:“那你就赚大发了,交的这笔钱里有押金,要是人跑了,一个、两个的不打紧,我们报死亡就行了,押金不退他。”

还能这么玩呢?

沈砚问:“要是有人告发他呢?”

高老爷说:“那不简单吗?给他时间让他自己摆平,摆不平的话,只好不是什么头号罪犯,我们就说他人跑了,再把他抓回来不就行了吗?”

这个沈砚听说过,有个叫高小果的,据说是江洋大盗,能跑多少回,都在书局被艺人拿来说书了。

高老爷说:“流放这刑罚,近了没意义,我们接收的是矿徒,集中上工,可以押解他们来去,有条件限制他们不出山,如果犯人是屯戍呢?基本上到了那些地方,把人分配下去,就不怎么管你了。严,严在路途上,一路上见驿盖章,驿站驿丞要核对文册与犯人,在镣铐上加贴封条,封条上写着解差姓名与日期,待次日启程时再验封条完好与否,稍有破损便疑神疑鬼,天天检查你全身上下,免得你藏毒药,自残,被冒名……”

沈砚不想跟他探讨下去,小声问:“那人一到,我直接领走行吗?”

高老爷笑着摇摇头,打发沈砚说:“你先走,先回去,总不能众目睽睽,我交给你,让你直接领走,回头我让人把人给你送去就行了。眼下这场交接人不少,是咱们矿藏监要拿上勘合,对照解差呈上的路引与罪由文书,你得问他话,验明他正身,最起码也要到天黑,你对我还不放心吗,非要等在这儿?”

沈砚点点头。

押解犯人就是这样,在路上怕交不了差,都是一个都不能少,真到了地方,就是数字了。

谪戍不知道,但矿山伤病死亡率高, “矿徒册” 上你的名字已经登记成京矿丙字七十四号这样的编号接受管理。

不到刑满,你就顶着这个编号而已,知道你身份的,只有特定的几个人,你陨落身死,就只是年中上报的数字加1罢了。

沈砚上马回去,路上就碰到了犯人的队伍。

是不是京城来不知道,约摸着几十个人,由官差带着,在里面找找,没有苏茂元。

从高老爷那里他知道,一年中集中交接也就那么一次两次,是宫里知道采矿监经过一年的耗损,伤亡率高,急于补充,各级官府集中填来刑徒,其余大部分的时间段,都是各地犯人随到随交接。

春闱在即,也就是大晟王朝进京赶考的大潮。

回去之后,他看到工坊在赶制砚台,因为士子们科考前后,文具消费巨大,窑厂这一阵子应该接了不少砚台的单。

很多人印象里,砚台都是天然石材制作的,石砚是主流,其实也不尽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