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6章 他就死在先人给他造的窝里(第2页)
两个人陷入沉默。
沈砚想起了白莲教。
窦先生则急于开辟教区,能力强,擅长西学的弟子沈砚,是他想发展成神职的对象。
他摊牌了。
沈砚说:“先生其实可以做官。有教堂,有官职,有一定的教徒,有士大夫友人……”
他怕窦先生心里也邪乎,追求教权,急于求成,再误入歧途,哄骗窦先生说:“佛教传入很早,但信徒一直不多,后来南北朝时期,僧人们灵机一动,提出佛本是道的观念,说圣人老子在国内创造了道教,出塞之后创造了佛教,又将音译的佛经化为玄思妙想,引诱士大夫来参透,辩论,以至于有了魏晋南北朝的清谈之风,佛教随后大胜,皇帝没有兵马钱粮打仗了,都要去寺庙里抓和尚。”
他诚恳地说:“先生当务之急,第一是要学中学,儒道释都要涉猎,第二是传播西学,令它成为士大夫的谈资,你想,倘若我大晟到了不了解一点几何原本的内容都不好意思上街,都不好意思开口说话的地步,我们不就成功了吗?我现在生意上遇到点问题,等我解决之后,化险为夷,我在先生的教堂旁边建一所中西学堂,专司传播西学如何?”
窦先生担心地说:“然而西学并非全部都是神学。”
沈砚说:“别人知道吗?我听说西学几乎都诞生在教廷的关怀下,为何不能归类于神学呢?当初的梵文书籍,就一定都是佛经吗?先生你不要以为我在信口开河,佛教就是这样成功的,史书上有记载。”
窦先生怦然心动:“沈生,你生意上遇到了什么问题?”
沈砚苦笑说:“钱不够用。”
窦先生说:“在我们意大利,你可以叫孔帕尼亚,也可以叫康曼达,只需进行商业合伙,这样的话,你就可以快速解决自己的问题。”
沈砚说:“在中国,合伙生意不好做,若是一个家族还行,家长、族长能决断,如果是和伙伴合伙,到最后就会陷入争吵和纷争,在山西,那些商帮,顶多也是把银股和身股分开而已。”
窦先生说:“在西方也是一样,但是沈生,你不用太担心,你是个很强势的人,你有滔滔不绝的口才,你有说服人的才智,锐利的眼光,加上为人强势,合作的伙伴往往都会以你为尊。你担心什么呢?如果依然担心,你可以考虑在合伙之前,置办章程,先签契约。”
这是个令人震惊的想法。
一些商帮到后面都是内讧,就没有人想到,先修一个限定性的章程和契约。
窦先生说:“大家以自己的股本作为内部的话语权,而且股东越多,大股东越便利,你可以带领和说服一部分股东,以投票形式来决定大事,我相信这对你来说不是问题,每当你给我一讲事情,我就忍不住听了你的,这是你的才能,所以这种合伙商行对于你这种人是最有利的。”
沈砚问:“窦先生您这里有没有意大利合伙商行的章程和契约,我可以先行了解一下,现在生意的风险性还太大,我身后的兄弟们抗风险性差得很,我还希望保险一些了,再拉他们入伙。”
窦先生否认说:“non,non,你要接受这种观点,你能承担多大的风险,你才能有多大的收益。如果他接受不了,你可以使用债券,债券就不需要承担这么高的风险。”
沈砚问:“债券?"
他穿了西班牙的衣裳走出来,完完全全是猎奇心理,想着给召凤和罗娘子看一眼,让他们惊奇。
西班牙的衣裳相对于意大利,服饰更加严肃,没有意大利突出上身威猛,垫裤裆的这些路数,而是紧身的丘尼克,外套马甲背心,沈砚这一身背心还是皮的,下裤是修长的黑色紧身裤,他手里拿着披风,窦先生说是斗篷,帮着他穿好,然后递给他一顶大檐帽。
他在旁边摇着头赞叹,啧啧称奇,夸赞说:”沈生。你应该再留两绺撇须,那就像标准的西班牙人了。“
沈砚更想知道债券,问窦先生:“意大利的债券,您能给我讲讲吗?”
窦先生说:“1171 年,威尼斯为了与拜占庭帝国开战,向人民强迫借款,并以公债形式替代所欠的 15 万银马克,这被视为意大利最早的债券形式。到1172 年,威尼斯正式发行政府公债,通过强制贷款的形式完成,以应对人质危机和与拜占庭帝国争夺亚得里亚海控制权的战争。而1262 年,威尼斯出台《债券法》,规定债券可以在投资者之间转让,债券变成了永久性的金融资产。这一时期,意大利的一些小型公司以及采矿、贸易公司也开始发行证券,其中既包含支付固定利率的债券,也包括了每年分享利润的股票。你可以尝试一下。"
沈砚不自觉地点点头。
你看看人家西方人,人家就是能创新,你再看看大晟,改造火药这种好事儿,老徐干完遭老罪了,不是我们中国人不会创新,总有那么一种力量,他对标两千多年前的西周,言必法古。
因为先人太完美,他就死在先人给他造的窝里。
眼下让兄弟们出钱,万一亏了呢,但是债券,你一听就知道,他是借款呀,大不了到时候自己把刚买的地卖掉还他们钱。
多向先生请教请教,咱就这么干了,债多了不愁,虱子多了不痒,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