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这弄不好是哪个总兵养的家丁
把罗娘子送回家,老徐几人还在陪客,围坐着,缠着高公子喝酒。
沈砚卸下马车,让人给自己备鞍,自己过去跟高超打了个招呼,叫老徐出来。
老徐出来,高超也出来了。
沈砚给他说:“我刚从你家里回来,因为矿上出事儿了,我就不陪你了,问老徐点事儿,马上要出去看看,你该吃吃该喝喝。”
高超说:“矿上不是天天出事儿吗,我给你说,哥,用不着你管,该干啥干啥就行,我都已经习惯了。”
沈砚把他推回去,问老徐:“这两天,我跟大娘子忙着走亲戚,你知道不知道静虚都在干什么?”
老徐说:“上午你们出门不久,就有人来喊她,说哪家的憨牛捅伤了人,她走了一阵子回来,快中午了吧,张口给咱家借一匹马,骑上就跑了。”
沈砚追问:“骑马跑了?”
老徐说:“对呀。张口给我借的,你两口子不在,我能说不给吗?”
沈砚叹一口气。
他又问:“你有没有碣石村那边的消息?你让我们的人跟过去,这会儿能不能通得上消息?”
老徐说:“不上门咋通消息,要不我赶紧驾车过去,到了之后喊他,就说是她姐生了急病让他回城?”
老徐会这种办法,人家就不会用这种办法?
沈砚心里咯噔一下。
他怀疑这是一起白莲教都没控制好的突发事件。很有可能这起灭门案件,是白莲教教徒在不该起义的时间,不该起义的地点,因为忍受不了安世恒,趁过年窑上出现机会,组织了起义,白莲教这边也大出意外,人紧急通知静虚,静虚去处理去了。
他让老徐也马上走,防止碣石村也跟着被迫起义,自己则匆匆上马,问了一下静虚离开的方向追了上去。
这时候心里隐隐后悔。
首先是年前罗娘子说安世恒这个人如何,他给罗娘子说,现在给矿上涨价了,成本不变,实际上卖价因为自己做霸盘,盈利提高了,矿场主完全可以改善一下窑工的待遇,这是不是自己一厢情愿了?你就听高老爷的意思,年前死了好几个,都是病死的吗?如果都是病死的,为啥白莲教迫不及待起义了呢?当时自己觉得人家矿场主怎么对待窑工,自己只有同情的份,自己也没有别的办法,现在出了事之后,高太监迫于无奈,求助于自己去兜底了。
这第二个事情,就是上午去到高太监家,高太监告诉自己这个事情之后,自己虽然有一点儿怀疑,也没认为是白莲教起义,甚至自己都没有坚持不在高太监家吃午饭,直接赶去看看,回到家之后,才越想越不对的,自己的反应是不是慢了半拍?这静虚要是白莲教人喊走,去处理这件事,她怎么处理?
跟着一起杀官兵?
哪来的官兵呀,现在的磁家务巡检司一部分是地方弓兵,一部分自己人,让她打死自己的弟兄,还是看着自己的弟兄们打死她?
马一路飞驰,本来因为不知道时间、地点、情况,还在心中分析,去跟这些窑工们在心里作博弈假设。
其实这个时候,如果想活命,他们最应该从安世恒家拉出来牲口和粮食,往玉皇顶方向,直奔北顶,进入太行山深处。
但如果是起义,最佳选择可能是去进攻斋堂镇,因为那边是官窑的大本营,到那里,跟那里的矿工汇合,但问题是,如果是他们仓猝起义,自发性,甚至是带有报仇性质的,斋堂镇那边没有起义的基础,不会响应他们,而且矿工们都已经回家过年了,他们去那里,因为交通条件好,等于是自投罗网。
没错,高老爷已经说了,今年煤窑窑工也好,其它矿工也好,因为手里现金充足,不是往年,都是公家拉走的煤,官府体系结账慢,矿工们都及时拿上钱了,肯定都回家过年,不会有人响应,而且那里还有护矿队在值班。
但不好说这两个选择他们选哪个。
有时候领头的为了让人跟随,他会夸大起义的力量,他会伪称哪哪哪反了,哪哪哪也反了,那你这时候你在路径上背道而驰,会被人识破。
一旦面临人心惶惶的局面,你也会心存幻想,心说我们到了某某地方,说不定登高一呼,大家跟着响应了。
想来想去,沈砚还是判断窑工们会去玉皇顶,原因太简单了,这群矿工的成色太滥,多数是被拐的,赌博输了被骗去的,牙行偷摸弄来的人,卖不掉,处理给煤矿上的。
他们长年累月跟狗一样爬煤窟,体力意志都是崩溃状态,杀了安世恒泄欲完,他们不具备造反的雄心壮志。
沈砚干脆直接往玉皇顶去了,结果走到半路,路上就已经碰到紧急支援的弟兄。
过年了,赵大冒也没留多少人手,他自己也是后面赶到的。
所以,两个百户的弟兄,绝大多数没跟他一起行动,于是出现赵大冒带十几人追击,后续人陆续赶来增援的局面。
沈砚汇合这几位兄弟,听他们告诉说就是玉皇顶,就直奔玉皇顶去了。
沿途赵大冒还插了小旗做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