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55 章 看看召凤那头能不能通融?
在永乐戏楼,主要是吃饭,召凤要了两个姑娘陪他们吃饭、听曲,她自己装模作样,跟女妓逢场作戏,左拥右抱,但坐对面的沈砚只能看着。
吃完饭回去,周全已经先回去了,追问沈砚去哪了,他给沈砚说罗娘子不让他留宿,避瓜田李下之嫌,这让沈砚心里很不是滋味。
周全回来,把砖头拉回来一些,因为天太晚了,也没往吴财主那边送,就拉在自己家院子里。
沈砚看看砖,还是觉得不太理想。
砖块太大,现在火塘内炉还没出来,打火塘还早,用来圈踏脚石圈,面积小了圈不圆,太浪费,但砖头都拉来了,再拉回去费工,他就想卸院子里一部分。
周全趁老徐不在,只有二人,就向他讨教武艺和跤术,他就指点了周全一番。
周全现在摔跤上有两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周全学的也是民间野跤,跤路不正,动作不规范,而动作不规范就会失去不少技巧性,而且民间跤法只是为了摔倒对方,走的是竞技路线,不追求杀伤力,相持不下的时候突破能力差……同时,跤术也是自有体系,民间的这种跤师都是靠跟师学习和自我总结,他也不够系统,不够全面。
第二个问题就是基本功练习不够。
也许你从小就跟一群孩子在田间地头摔跟头,所以你学不学摔跤,都能上去跟人家抱在一起摔,那么当你学摔跤了,你会觉得你欠缺的只是技法,于是急于求成,往往缺少基本功的练习,一般伴随着技法训练能加强的基本功都是些身体柔韧性和灵活性训练,却缺乏对身体素质,抓握能力,步伐和重心切换上的系统训练,而且它见效慢,需要经年累月练习,如果老师不给你讲,不强迫你,你很难意识到这些也是需要训练的。
二人在院子里撂了好几跤。
周全觉得都快被摔零散了,等爬起来,沈砚让他练基本功,他就又不情不愿了。
沈砚是让他低蹲抓砖,把砖头卸下来摆好。
他就觉得是以练功的名义逼他干活的,哄他呢。
哀嚎着,哼哼着,蹲着,挪着,套着麻绳手套卸了一半的砖头下来。
完了之后,沈砚就又带着他练低姿跨步,半蹲着,跟条泥鳅一样,往前一跨瞬移,一跨瞬移,几趟下来,周全就彻底受不了了,喘口气,就去睡觉了。
沈砚却毫无睡意。
他回想起今天的约会,越想越觉得亢奋难忍,我真的走不出一条路,能把召凤娶回家吗?
他以为他练到筋疲力尽就能跟周全一样一躺睡着,却是做不到,越练身体越兴奋,头脑越清醒。
最后不练了,跑去灯下研究他的下小上大的火塘了。
图形上不够直观。
画完之后,他就结合上院子里的砖去摆,倒了再来,不牢固了再来,不好看了再来,砖用得多了也不行,再来。
老母鸡都被他折腾得神经不正常,大半夜里判断错时辰,直接打鸣了,把周围的鸡逗得此起彼伏。
最终睡得也还是不好,做梦梦到的都是在国子监翻典籍,看某件家具的构件,然后用的时候,老是记忘,老是记忘。
天亮爬起来,二人先把砖头送到吴财主家,回来之后,让周全喊一喊周前的小弟,不等周前回来,就把他们赌博那小院收拾、收拾,准备用来做个堆货卖货,招聘的立足点儿。
因为不靠大路,不在商铺区,也还不知道行不行,能不能做起来。
而他自己则驾着马车,去河泊窑厂了。
一回去,罗娘子不停围着他转圈了。
一会儿问你吃饭了没有,一会儿问你这两天都在哪住的,吃好了没有,一会儿我不放心,看看你的伤吧,一会儿你歇一会,我再给你做点饭吃吧……
瓦已经烧好了。
但青砖、青瓦都要用淋水工艺进行 “窑变” ,让瓦体呈现青灰色,淋水之后再闷着等它降温。
还在等开窑。
他们有限地改造了窑火供热的方式,用了好媒,为了充分燃烧,碾碎了,加大鼓风,反正看火的颜色,罗娘子非常有信心,觉得这一窑烧的不会错了。
罗娘子向人请教过,上的是中温釉,用得是刷釉法,想要的颜色是雾霾蓝,就是比一些青砖深,比一些青砖浅但是更鲜亮,烧这种颜色,就是为了避免颜色不够重,违背了一般房屋上面色重,下面的色轻,上面深沉,下面鲜活的规律,也就是这一行俗称的怕上头压不住。
罗娘子很有信心。
她高高兴兴地说:“我觉得没问题,咱们火温上来的快,煤粉一吹,窑里都有火浪,我都怕温度太高了,减了几回火,趁着有火光的时候,都隐隐约约看到宝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