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5 章 自己碰到的都是好人呀,这老大爷多好(第2页)
太好了。
沈砚说:“正无处谋生呢,啥也不会,就光一把子力气,你们缺不缺弟兄,扛个活什么的?”
另外一个年龄偏大的老汉说:“你这看着不是个力气人呀,倒像个白面的书生。”
沈砚苦笑说:“这不刚从老家出来,爹亲娘爱的,还没晒黑,这出来谋生来着,啥也不会。大哥,你看咋样算力气大,搭个手,你看我能把你拎起来,算不算力气大?”
老汉说:“那你要是把我拎起来,那你厉害了,一百多斤呢。”
炊饼已经出来了。
他们拿上炊饼就要走。
我靠。
不收我。
人前头走了,后面沈砚跟上追问,但他们都不怎么搭理,沈砚忍不住说:“我说的都是真的,你们怎么说走就走……”
为首大哥说:“你生瓜,你不懂。我们是跟着东家来的,我们接的是通州那边的活,不能在京城这儿久呆,得赶紧走,否则你们当地在帮的兄弟看到了,会跟我们闹误会,以为我们在你们地界抢饭吃呢。”
京城也有?
专门扛粮食的苦力?
追问没追问出来什么。
沈砚回来,想着是不是再买几个炊饼带回去。
“后生,想扛活啊?” 炊饼摊的老板见他失魂落魄的样子,突然开口,“去正阳门外头看看吧,每日清晨都有苦力等活……”
正阳门外头?
老板又说:“各坊的巷口也有人,你看着在那儿推牌九,看着游手好闲的人,其实不是,人家都是干活的苦力人,不过人家都有家伙呀,起码带着缆绳,你这啥也没有,看着不像干活的。”
沈砚请教说:“是不是还要弄辆车?牲畜车?”
老板说:“那肯定,有车更好,没车你装不了货,码头呀,货场生意,你单个人,人家都是在帮的,你接不上。”
沈砚说:“行。我知道了。再给我装俩炊饼,太感谢您了,我以后多捧场您生意。”
这就等于有了方向。
晚上回去,沈砚在族叔家里找找,找了两盘绳,这绳索结扣其实他会,捆扎大车什么的,也是行伍上的手段,车也有,就是没牲口了,成了单独的双轮架子车,沈砚找来斧头,把车厢拆了,拉着当个平板车,天一亮就出发了,希望能碰碰运气,挣点钱,攒上一些,再琢磨营生。
往正阳门走去,到城门下,行人渐渐多了起来,有挑着菜担的菜农,有推着粪车的脚夫,还有骑着毛驴的货郎。没人注意到这个推着破车的年轻书生,他就像一粒尘埃,虽然也拉辆车,站在京城的晨雾中,却是那么不起眼。
正阳门外果然聚集了不少苦力,他们三三两两地蹲在墙根下,有的在啃窝头,有的在抽烟袋,身边放着扁担、绳索和各式各样的工具。
沈砚将车停在一旁,有些局促地站在那里,不知如何开口。
“新来的?” 一个满脸皱纹的老者凑了过来,上下打量着他,“会装车不?会赶车不?”
沈砚连忙点头:“会!我会扎绳结,也会赶车!”
老者笑了笑:“看你这样子,不像吃这碗饭的。不过也好,这年头,多个人多条路,有活了,咱们搭一伙行不。你跟紧我,你跟紧我,我老干活的了,待会儿就有活计来了,到时候你眼疾手快些!”
沈砚心中一喜,连忙道谢。
他跟着老者找了个角落蹲下,开始问老者:“叔您贵姓呀?”
老者说:@啥叔不叔的,你叫我老徐,你看我给你介绍活,你饼给我一个吃不?”
啊?
饼啊。
沈砚赶紧拿出昨天买回去的炊饼。
然后,老人拿上饼,一边吃,一边让他学着其他人的样子,将麻绳摊在地上,眼睛紧紧盯着路口。
寒风依旧凛冽,但沈砚的心里却热乎乎的。
不管怎么说,从今天起,自己就不再是威宁伯世子沈砚,只是一个为了糊口而奔波的人了。
而且你看,自己碰到的都是好人呀,这老大爷多好,人家活多,愿意接了活跟你一起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