鼎鼎当当 作品

第 3 章 你那样,你儿子那样,反而成了我败家?

在大晟朝,抄家和治罪既可以紧密相连,也可以分开,作为独立的处罚措施实施,给一些权臣勋贵人道饶恕。

又叫留你一条狗命。

但同时,它也可以作为一种办案手段,像这次沈伍光案,侦办他贪污公帑,你一时找不到证据怎么办,简单粗暴,直接抄家看答案,家里有没有?

这是办案的手段,所以罕见地没有立即没收伯爵府,还给沈家留了一个空宅院。

至于后续留住留不住,沈砚托人问了,够呛,伯爵府是跟着爵位,爵位收回,爵宅也会收回。

这不是罪不罪的问题,尼玛皇帝抓你,你得低头,你得承认错误,你得说,是我不对,我贪婪了,我有错,皇帝治罪,我心甘情愿认打认罚……

人家沈伍光又干个牛逼的事情。

他硬着头皮说:“老子立了那么大的功,借了几十两银子多大的事情吗?

“皇帝薄待功臣,之所以我要借几十两银子,是平寇我是垫钱了,而且我穷,我穷我才拿的。

“我家数十条人命,换来了什么?我回家见我爹、我儿子,我都要借几十两银子回家,是丢我沈家的脸,还是丢皇帝的脸,爱咋办咋办。只要你们有证据,随便你们一些文人怎么办案。

“反正我儿子从此不从军了,以后我们也读书,我们也考功名,我儿子读书可好了,哎,读个书多好,房子里坐着,风吹不着,雨打不着,太阳晒不着,一考考个功名,跟立了多大的功劳,救国救民了一样,你们重文轻武成这样,我看大好男儿谁从军……”

头一仰:“不服。”

“没罪,大不了欠那几十两银子,家产抵债,还能要俺咋的?”

三法司都为之震撼。

法盲吗?

沈砚跑一趟姥爷家,托姥爷诚意伯刘文龙去打听情况。

刘文龙并不想搭理。

她女儿沈刘氏活着时特别爱占她娘家便宜。

刘家也在走下坡路,到沈刘氏不在时,刘文龙又娶两房的小妾,手头入不敷出,竟想把沈刘氏名下的嫁妆要回去,非说沈家薄待他女儿,将来一续弦,财产也不可能到外甥手里,自己要收回去保管,闹得尽人皆知,后来在英国公的说和下,沈老太爷不但穷大方,全部给他还回去,还打脸一样另添了50亩地,但此后,两家人跟断亲一样,往来极少。

眼下沈砚是位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读书人,父亲的同僚、袍泽不曾认识,和一些当权的勋贵也无来往,没有别人可求,更没有门道可走,只好上了姥爷家的门。

他预料到姥爷只会看笑话,张口就是家里有难,想要回姥爷给自己放着的财产,看姥爷家方便不方便还给他,这等于点醒姥爷一下,其实他姓沈的也可以无赖起来,走当年姥爷讹财的路线。

如果作为一场官司打,刘文龙自知没有打赢的可能性。

这种案例当朝很常见,女儿死了,娘家希望要嫁妆回去,然而只要女儿生的有孩子在,官府几乎都会判夫家胜出。

几年前,他借口怕沈伍光续弦,要替沈砚保管,问题是现在人家沈伍光不但没续弦,小妾都没纳。

眼看外甥一眨眼长大了,沈伍光耍光棍,谁说老沈家不是为了沈刘氏的嫁妆跟自己死磕呢?

最怕的是追账追到自己家。

就这样,沈砚一用这件事威胁,说啥是啥,驱使外公刘文龙自掏腰包去外头活动。

消息很快反馈回来,说案子审着、审着,渐渐已经演变成勋贵集团与文官之间的争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