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黄巢(第2页)
三十五年过去,杨玉环和杨桃儿已寿终正寝,走完了她们跌宕起伏的一生。
娜仁轻轻抚摸着棺椁,眼中满是感慨,轻声叹道:“玉环妹妹,想当年初见她时,她才十几岁。如今,百年光阴弹指而过,真是岁月不饶人啊。”
张起灵站在一旁,目光平静地望着棺椁,缓缓点头:“嗯,走吧。”他的声音依旧淡漠,却难掩一丝不易察觉的怅然。活了漫长岁月的他,早已习惯了离别,却依旧会为生命的消逝而感伤。
两人转身向外走去,娜仁忍不住问道:“如今新帝登基,大唐的颓势已现,师父,大唐还会走向灭亡吗?”
张起灵脚步一顿,脑海中浮现出当年教导唐代宗李适的画面。他曾试图通过自己的努力,改变大唐衰落的命运,可如今看来,那点努力不过是杯水车薪,大唐依旧在衰落的泥潭中越陷越深。
“这是你的手笔吗?我的师父袁天罡。”张起灵眼神微微一变,心中暗道。他隐隐觉得,这一切的背后,似乎都有袁天罡的影子。这位深不可测的师父,究竟在布一盘怎样的棋局?他无从得知,只知道,一个动荡的时代,即将拉开帷幕。
曹州的风裹着咸涩的盐味,吹得村口老树枝桠乱颤。黄巢站在自家院门前,望着那座比寻常农户气派些、却也蒙着层灰败的砖瓦房,眉头拧成了结。
“难道真要继承家业吗?”他低声自语,指尖无意识摩挲着腰间磨得发亮的玉佩——那是当年父亲临终前留下的物件,说“黄家子孙,要么金榜题名光宗耀祖,要么守好盐铺安身立命”。他抬头瞥了眼门楣上“黄记盐行”的木匾,漆皮剥落,边角磨损,像极了他此刻的心境。好歹是曹州数一数二的盐商之家,若不是为了科考,家里何至于把西院的几间铺子都变卖了?
“大哥!”两道身影从门内窜出来,黄揆手里还攥着记账的毛笔,墨水在指尖晕开一小团黑渍;黄邺则扛着袋刚从盐场运回来的粗盐,肩头被压得微微发红。两人脸上的期待像淬了光,目光直勾勾黏在黄巢身上,连呼吸都放轻了些。
“大哥,这次准中了吧?我听城里来的货郎说,今年的主考官最看重真才实学!”黄邺把盐袋往墙角一放,三步并作两步凑上前,语气里满是雀跃。黄揆也跟着点头,手里的毛笔在账本上点出个小黑点:“娘昨天还去城隍庙烧香了,说只要你能中,她就吃素三个月。”
黄巢避开两人亮晶晶的眼睛,喉结动了动,声音淡得像曹州的晨雾:“落榜了。”
院子里瞬间静得能听见盐粒从袋口滑落的细微声响。黄揆手里的毛笔“啪嗒”掉在账本上,晕开一大片墨渍;黄邺脸上的笑容僵住,嘴巴张了张,却没吐出一个字,只愣愣地看着黄巢。两人眼里的光一点点暗下去,像被风吹灭的烛火,只剩下难以置信的失落。
黄巢没再看他们,抬脚跨过门槛,径直往自己的屋子走。木门“吱呀”一声被推开,屋内桌上还摊着去年的科考文章,纸页泛黄,被风卷得轻轻颤动。他反手带上门,将弟弟们的目光和院外的盐味都隔在门外,背靠着门板缓缓闭上眼——那金榜题名的梦,碎得连渣都不剩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