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篇小说《木黄会师》第十三集:烽火家书(第2页)
周球保点点头,却没有立刻离开。他走到病床前,仔细查看了每个伤员的情况,给赵老四的伤腿换了药,又对陈德山说:"陈大叔,您肺不好,别着凉。我让炊事班给您炖点梨汤,润润嗓子。"最后他走到苏小红面前,郑重地说:"小红,照顾好自己和孩子。等我回来,一定给你和孩子带好东西。"
"嗯,我等你。"苏小红用力点头,看着他转身走出病房,挺拔的背影消失在晨光中,阳光在他身后拉出长长的影子。
周球保刚走出院门,就听见院外传来叮叮当当的敲击声,像是斧头砍在木头上的闷响,又像是锤子敲打钉子的脆响。循声望去,只见空地上摆着十几根削好的木头,粗细均匀,长短一致,显然是精心挑选过的。王大石头正带着几个战士扎担架,他赤裸着上身,古铜色的皮肤上布满了汗珠,在阳光下闪闪发光。这位来自红三军的老兵,身材魁梧如铁塔,脸上棱角分明,右眉上有一道深深的疤痕,那是在洪湖根据地战斗时被白匪的子弹擦过留下的。他手里拿着一把斧头,正熟练地将木头削出合适的弧度,木屑在他脚下堆积成小山,散发着新鲜的木头清香。
"大石头,进度怎么样?"周球保走过去问道,声音里带着笑意。
王大石头放下斧头,用手背擦了擦额头的汗,汗水顺着他脸颊的沟壑滑落:"报告参谋长,已经扎好五副了,剩下的争取天黑前弄完。"他指了指旁边的木料,脸上带着得意的神情,"这些都是从老乡家借的枣木,结实着呢,纹理细密,保准能抬着伤员走山路,就算是过独木桥都稳当。"
周球保看着他们忙碌的身影,几个年轻战士正用麻绳将木头牢牢捆扎在一起,动作虽有些生疏,手指却灵活有力,麻绳在他们手中穿梭打结,勒得紧紧的。其中一个叫小马的战士,不过十八九岁,手上磨出了好几个水泡,有的已经破了,流出透明的液体,却只是用布草草一包就继续干活,眉头都没皱一下。周球保心中一动,在口袋里摸了摸,掏出一小包盐递给小马:"晚上用盐水泡泡手,消消毒,好得快。这是从老乡那换来的,省着点用。"
小马惊喜地接过盐包,用手指小心翼翼地捏着,像是捧着什么稀世珍宝:"谢谢参谋长!您真是太关心我们了!"
王大石头嘿嘿笑着说:"参谋长,您看我给担架加的新花样。"他拿起一把用布条缠着把柄的刷子,蘸着放在旁边的桐油,桐油装在一个破碗里,散发着淡淡的油香。他在刚扎好的担架侧面认真地画起来,手腕灵活地转动着,一颗五角星的轮廓渐渐成型,虽然线条有些歪歪扭扭,边缘也不太平整,却充满了力量和生机。
"这是给六军团的弟兄们准备的。"王大石头得意地拍了拍担架,手掌拍在木头上发出沉闷的响声,"他们老远一看这红星,就知道是自己人来了,是咱们二军团的弟兄来接他们了。咱们二军团、六军团现在是一家人,就得有一家人的样子,就得有个统一的记号。"
周球保看着那颗在阳光下闪闪发光的红星,红星上的桐油反射着金色的光芒,心中涌起一股暖流。自从木黄会师后,红二、红六军团的战士们就像亲兄弟般互助互爱,六军团的战士把缴获的新式枪支分给二军团,二军团的战士把节省的粮食和药品送给六军团伤员,晚上宿营时还会挤在一起讲故事,分享战斗经验。这种在战火中结下的情谊,比金石还要坚固,比手足还要亲密。
"干得好!"周球保赞许地点点头,拍了拍王大石头的肩膀,他的肩膀结实得像块钢板:"这个主意好!就该这样,咱们虽然来自不同的军团,但现在都是为了革命胜利而战的亲兄弟。告诉弟兄们,下午加个菜,我让炊事班炖一锅红薯汤,再蒸几个玉米饼,让大家都暖暖身子。"
战士们立刻欢呼起来,干劲更足了。王大石头抡起斧头,唱起了洪湖的歌谣,粗犷的歌声在晨风中回荡:"洪湖水呀浪呀嘛浪打浪,洪湖岸边是呀嘛是家乡...清早船儿去呀去撒网,晚上回来鱼满舱..."歌声虽不悠扬,却充满了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希望,听得其他战士也跟着哼唱起来。
周球保笑着摆摆手,转身向营地走去。阳光渐渐升高,驱散了最后的薄雾,温暖地洒在身上,让人感觉浑身都充满了力量。远处传来部队训练的口号声,整齐有力,充满了生机和斗志。他抬头望向天空,湛蓝的天幕上飘着几朵白云,像一样柔软。心中充满了希望,为了小红和未出生的孩子,为了牺牲的战友和百姓,为了建立一个没有压迫、没有剥削的新中国,这场仗必须打赢,也一定能打赢。
回到营地时,训练正进行到白热化阶段。五百多名战士分成几个方阵,正在进行刺杀训练。他们穿着统一的灰色军装,握着步枪,动作整齐划一,"杀!杀!杀!"的呐喊声震耳欲聋,充满了杀气,刺刀在阳光下闪着寒光,让人不寒而栗。五十一团的战士们大多是经历过甘溪、困牛山战斗的老兵,眼神中充满了坚毅和杀气,动作干净利落,每一个刺杀动作都充满了力量。新补充的战士虽然略显稚嫩,动作也不太标准,却也个个精神抖擞,眼神中透着不服输的劲头。
"参谋长回来了!"不知是谁喊了一声,战士们纷纷停下动作,向他立正敬礼,动作整齐划一。
周球保回了个标准的军礼,声音洪亮:"继续训练!都拿出真本事来,别让白匪看了笑话!平时多流一滴汗,战场上就少流一滴血!"
"是!"战士们齐声应道,声音响彻云霄,训练更加卖力了。刺杀声、呐喊声此起彼伏,整个营地都充满了昂扬的斗志。
三营营长李虎跑了过来,他身材高大,脸上带着一道新添的伤疤,从眼角一直延伸到下巴,那是在十万坪战斗中被弹片划伤的,虽然结痂了,却依旧狰狞。"参谋长,刚接到通知,下午任弼时政委要来视察训练。"李虎汇报道,语气中带着一丝紧张,"要不要提前准备一下?让战士们换身干净点的衣服,整理一下队列?"
"不用特意准备。"周球保摆摆手,语气坚定,"让弟兄们拿出平时的训练水平就行。真本事不是练给领导看的,是要在战场上用的。任政委看的就是咱们的真本事,不是花架子。"他看着正在进行射击训练的战士们,问道:"枪法练得怎么样?子弹还够用吗?"
"托您的福,上次缴获的子弹够练一阵子了。"李虎笑着说,脸上的伤疤也跟着动了动,"三营的神射手老王,刚才三枪都打中了百米外的靶子,枪枪命中红心!"
周球保顺着他指的方向看去,只见一位身材瘦小的战士正趴在地上,专注地瞄准目标。他认得这位叫王长贵的战士,原是黔东独立师的神枪手,据说能用土造步枪打中天上飞的飞鸟。此刻他趴在地上,姿势稳如泰山,眼睛紧紧盯着瞄准镜,手指轻轻扣动扳机,动作一气呵成。"砰"的一声枪响,远处的靶子应声晃动。
"好样的!"周球保赞许地点点头,"多培养些神射手,战场上能少牺牲不少弟兄。告诉老王,让他多带带新兵,把他的本事都传下去。"
"是!"李虎立正应道,转身就要去传达命令。
正说着,远处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由远及近,越来越清晰。只见通信员小李骑着一匹枣红马飞奔而来,马跑得飞快,四蹄翻飞,马背上的铃铛叮当作响,在寂静的营地里格外刺耳。他翻身下马时动作太急,差点摔在地上,踉跄了几步才站稳,手里高高举着一封电报,脸色焦急:"参谋长!加急电报!中革军委发来的!"
周球保心中一紧,一种不好的预感涌上心头。他连忙接过电报,电报用牛皮纸封着,上面盖着"加急"的火漆印。他迅速从口袋里掏出密码本,这本密码本用厚纸做成,边角都磨圆了,上面写满了密密麻麻的数字和符号。他对照着密码本,一字一句地翻译起来,眉头渐渐皱紧。随着一个个字被破译出来,他的脸色渐渐变得凝重,眼神也变得锐利起来。这是中革军委发来的电报,命令红二、红六军团立刻向永顺、大庸一带发起进攻,打破敌人的封锁,扩大根据地范围。电报中还提到,国民党反动派正在调集兵力,准备对根据地进行大规模"围剿",情况十分危急。
"李营长,通知各连主官,半小时后召开紧急会议。"周球保收起电报,语气严肃,带着不容置疑的命令口吻,"准备战斗!"
"是!"李虎立正敬礼,转身快步离去,脚步匆匆,显然也意识到了情况的紧急。
周球保望着训练场上依旧在刻苦训练的战士们,他们中有些人可能再也回不来了,再也见不到自己的亲人了。但为了革命的胜利,为了让更多的人过上好日子,他们别无选择。他深吸一口气,目光投向后方医院的方向,那里有他的牵挂,有他的希望。心中默念:小红,等着我,等我打完这一仗就回来。
半小时后,各连主官都聚集在临时指挥部里。这是一间简陋的土坯房,墙上挂着一张手绘的地图,地图用毛笔画成,上面用红、蓝两色标注着敌我双方的位置和兵力部署,红色的箭头代表红军,蓝色的代表国民党反动派。桌子上放着一盏油灯和几个粗瓷碗,地上散落着一些烟头。
周球保站在地图前,目光锐利地扫视着在场的每一个人,声音清晰有力:"根据上级命令,我们团担任主攻,明天拂晓向永顺县城发起进攻。一营从东门突破,那里敌人的防守相对薄弱,但地形复杂,要注意隐蔽;二营负责侧翼掩护,阻止敌人的增援部队,务必守住阵地;三营作为预备队,随时准备支援各个方向,听从我的命令行动。"
他详细部署着作战任务,每个指令都简洁明确,考虑到了各种可能出现的情况。主官们认真地记录着,时不时提出问题,周球保都一一耐心解答,分析着敌我双方的优势和劣势,制定着应对方案。窗外的阳光渐渐西斜,将他们的身影拉得很长,投在墙上,像一个个威武的巨人。空气中弥漫着紧张而肃穆的气氛,每个人都知道,明天的战斗将异常艰苦。
会议结束时,夕阳已经染红了半边天,天空像是被泼上了一层鲜血,绚烂而悲壮。主官们纷纷起身离去,脚步匆匆,他们要立刻回到各自的连队,传达作战命令,做好战斗准备。周球保最后一个离开指挥部,走到门口时,他回头望了一眼那张地图,红色的箭头直指永顺县城,仿佛已经看到了明天战斗的激烈场面,看到了胜利的曙光正在前方闪耀。
夜幕降临,营地渐渐安静下来,只有巡逻队的脚步声和偶尔的咳嗽声打破寂静。远处的村庄传来几声狗吠,更显得夜色深沉。周球保没有睡,他坐在篝火旁,篝火跳动着,发出噼啪的声响,将他的影子拉得忽长忽短。他借着跳动的火光擦拭着心爱的步枪,这把缴获的三八式步枪,枪身已经被磨得发亮,泛着金属的光泽,枪托上刻着几道浅浅的刻痕,每一道都代表着一场战斗,代表着一次生死考验。
他一边擦枪,一边想着苏小红和未出生的孩子,想着牺牲的战友和百姓,想着明天的战斗。心中充满了坚定的信念,无论多么艰难,无论付出多大的代价,都要把革命进行到底。他轻轻抚摸着枪托上的刻痕,仿佛在与牺牲的战友对话,告诉他们,自己一定会带着他们的遗志,继续战斗下去,直到胜利的那一天。
篝火渐渐熄灭,只剩下一堆灰烬,天边泛起了鱼肚白。周球保站起身,拍了拍身上的尘土,最后望了一眼后方医院的方向,眼神坚定。他拿起步枪,大声命令道:"出发!"战士们整齐地站起,迈着坚定的步伐,向着永顺县城的方向进发,迎接他们的将是一场激烈的战斗,也是通往胜利的必经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