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多路复用二
杨山故意抬头,看台下人反应,“哦,我知道有人会有疑问,是么?这位同学你请说。”
“杨先生,如果这样的话,那每个接收用户听到的声音不就成了断断续续的吗?”
“你说的有道理,确实是这样的。”杨山笑着解释道,“不过,你看过电影吗?电影的画面其实也是断断续续的,它是由静态的照片组成的,每秒变换24张照片,因为变换的足够快,所以让人认为电影中的画面是连续动态的。声音也同样可以如此操作。”
看到还是有人不太理解,杨山继续解释,“比如说,我把一秒内的电信号平均切成一万份,同时把要传输的声音信号也切成一万份片段,平均抽出其中的100份放入到那一万份的电信号载波的对应位置中,这样的话这条电信号就可以同时搭载100个声音信号共一万份片段。
而通过解调之后分发到各个话筒中的声音信号确实是断断续续的,但是因为声音片段间隔时间太短了,1秒之内就有100个声音片段传入人耳,就会让人认为声音是连续的。
而且因为人声的音调音强变化远小于传入的片段频率,所以对人来说,实际上接听到的声音和发送方传出声音对人耳没什么区别。”
“大家理解了么?”
“理解了,就是把卡车换成了火车,每一节车厢搭载不同来源的声音。到目的地后分发。”台下有人回应道。
“非常棒!”杨山松口气,看来自己的表达能力还可以,“还有疑问吗?”
看到下边的人都没有面露疑色,杨山继续,“频分技术和时分技术就是目前常用的两种多路复用的技术。下面请各位发挥一下想象力,还能在这两种的基础上想出什么更好的办法吗?”
“频分技术和时分技术同时使用。”有一个鸡贼的学生立刻举手回答。
这个答案没有多少难度,不过为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杨山还是鼓励了一番,手里掂着粉笔,继续问道,“我把刚才这位同学说的方法称为频时技术,还有吗?大家再想想!”
这时候张杰阳举手,有些胆怯的说,“杨先生,你刚才提到频分技术的时候,电信号的频率上限只到了10万赫兹,那能不能继续向上呢,这样可利用的带宽就更多了,那同时可传输的信号就更多了。”
杨山刚想回答,看到另一个同学举手,于是就让他发言。
“杨先生,如果频率再高的话,电信号在有线传输中衰减很快,所以我觉得不适合。”
哇,今天没白讲,真有厉害的学生。
“你叫什么名字?”
“赵怡宗,经济专业大三学生。”
杨山让两人坐下,“10万赫兹以上的频段也可以用,但是越向上遇到的困难就越多,比如赵同学所说的信号衰减问题。解决衰减快最直接的方法是使用中继或者信号放大器。而且在高频电信号传输中,使用的线材也不是咱们通常看到的普通双交电话线,而是特制的线缆。
比如现在咱们拨打跨洋电话使用的线材就是同轴电缆。不过因为线材十分昂贵,所以这种技术的使用场景十分有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