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油腻男 作品

第226章 厂(第2页)

“你少得了便宜卖乖,别以为我早毕业就不知道。上高中的时候,你借着给邻居做收音机,把我们厂生产的各个型号的电子管玩了个遍。”

耿波这么一说,杨山也回忆起那时候的事情,似乎那已经是很久以前的事情了,其实时间也才过去了6年。

“你们厂没增加晶体管的产线么?”

“没有。还是去年年初的规模。”耿波摇摇头,他在厂里就是负责晶体管生产工艺的,主要以锗为主要材质的npn型结构晶体管的制作。

杨山对于晶体管的理论知识收集了不少,但是在这位专业人士面前也不敢班门弄斧。就是觉得厂里的决策有些不可思议,1379厂的用量那么大,作为晶体管供应商的774厂居然没有大的动作,难道是不看好晶体管的未来吗?

杨山也不知道说什么好,虽然他知道硅材质的晶体管才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的基础,灯塔国的仙童半导体公司在差不多十年前已经在单片硅晶上制作出完整的电路,就是说把多个元器件都制作在了一分钱硬币大小的硅晶片上,元器件之间用铝线连接,然后封装,大概就是未来芯片的雏形,也是今后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起点。以目前的情况看,国内与国外的半导体技术差距大概在8-10年之间,随着时间的流逝,这个时间差距还会逐渐拉大。

杨山手里甚至有这个专利的设计图,以他这个半内行的眼光看,工艺难度巨大无比,774厂目前看是没什么可能实现的。

作为嘴炮党忠实党徒的杨山,也没打算把其中的原理讲给其他人听。因为在别人眼中,这项技术完全就是实验室通过一步步试验来验证出来的,根本不可能是光靠想象。而杨山也没打算投身于此项事业中去,所以干脆闭嘴。

“不过我们的试验车间最近用了新的锗提纯工艺,一会儿我带你去见识一下。用了这种方法,锗的纯度可以再上一个层级。”这两年耿波也没闲着。

下午的时候,工作组去了厂里的最新的晶体管生产车间,杨山对这个车间生产的各个型号的晶体管熟悉无比,毕竟他一年前在保城就见过成箱的元件。

倒是那个实验车间让杨山有了些兴趣,在耿波的介绍下,杨山看懂了锗晶体的制作过程。当然,也仅仅是感兴趣。

剩余的时间,厂里组织了一次座谈会,向工作组众人介绍了一下厂子的未来发展方向,也展示了一些他们的实验性产品,其中就包括几个用硅制作的晶体管。不过这些个晶体管由于硅的纯度问题,实际使用效果还比不上目前技术比较成熟的锗晶体管。

不过厂里展示的另一个消费性产品引起了与会众人的极大兴趣,那是一台本子产的微型收音机,大概有5*5*2Cm大小,大概就比火柴盒稍微大了一些厚了一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