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年油腻男 作品

第226章 厂

现在大规模的资料整理和文件编写工作已经完成,制定出的各项标准的量化数据也通过了部里众多大神们的验证和认可。但是从各个部门抽调的人手依然没有回到原来的工作岗位,他们还要成立多个工作组,下到各个厂里的去宣传、督导和检查执行效果。

身处其中的杨山当然也不会例外,所以今天他就要跟着众多的同事一起前往工作组宣传的第一家工厂:774厂。

774厂可以说是含着金钥匙长大的,早在四机部成立之前,744厂就是国家和京城的重点建设项目。而774厂自己也争气,整个60年代可以说是全亚洲最大的电子管制造厂,生产高峰时段能够年产上千万支电子管。在半导体生产技术成熟后,774厂又接连投产了几条晶体管生产线,虽然规模不及电子管,但在国内依然是数一数二的厂家。

当然,这个厂子的级别也非常高,是正厅级,和京城西边的钢铁厂同级,比大名鼎鼎的红星轧钢厂还要高半级。

在四机部成立后,这家工厂顺理成章的划归给四机部,是部里极其倚重的大腿之一。

之所以把他定位工作组的第一站,原因也非常简单,首先是774厂的各项生产标准和规章执行的非常完善,部里很多的产品质量标准的检测和制定的规章都是直接从774厂里抄来的,说白了就是把厂里的标准直接升格为行业标准,以后也有可能会升级成国标。所以这次工作组到厂更多的是交流和沟通,基本不存在检查,气氛非常轻松。

其次,运行标准处的陆处长就是来自这个厂子,可以说是熟门熟路。

因为同属京城,所以这次工作组的人数多达12人,由陆处长带队,在这天上午就到达了位于酒仙桥的774厂。

杨山上大学的时候参观过这家工厂,厂里的人也认识几个,去年的技术支援组中有4个人就是来自这里,最熟悉的就是他的双料学长耿波,而他也出现在了欢迎人群中。

“嘿,这半年坐办公室的滋味如何?”耿波上来就搂着杨山的肩膀。

“还不错,我都胖了5斤。”在办公室待久了,遇到这样的场面杨山也很兴奋。

“看出来了,你脸都圆了,这几天来我这里,我肯定好好招待你!”

两个人说笑着随着人流往厂里走去。

按照通常的流程,入厂的第一天通常就是参观,晚上会有一顿欢迎晚宴。

参观地点还是老一套,一分厂的102车间,这个车间是建厂后第一批投产的车间,主要生产电子管,到现在已经整十年了。

几位上了年纪的人都感怀激烈,再次踏入这个车间,忆往昔峥嵘岁月稠。

杨山并没有跟着参观的人群进去,他对车间也没什么兴趣,已经十年了,这里边的加工工艺还是停留在原地,只是规模或者设备有些许更新。

“看看那些闪亮的玻璃管子,堆在架子上好像都不值钱,几年前我为了它们,三天两头的往王府井百货跑,盯着柜台流口水。”杨山笑着对耿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