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钉死沽源(第2页)

一道道新的土木防线,如同藤蔓般,在日军阵地的眼皮底下,向着沽源的核心地带稳健而坚定地延伸。

日军乙种师团的指挥官吉野大佐,站在他的观察所里,举着望远镜的手微微颤抖。

他看着己方阵地被对方有条不紊地、一块块地啃食掉,看着对方在自己眼皮底下构筑起一道又一道新的防线,心中充满了憋屈和一种不祥的预感。

“他们到底想干什么?”吉野放下望远镜,脸色铁青,“明明火力占优,攻势却如此‘温和’?不寻求速战速决的突破,反而像打桩一样步步为营,还在不断修工事?”

他猛地意识到什么,一股寒意顺着脊梁骨窜了上来,“八嘎!他们这是要把我们,死死地‘钉’在这里!像钉子一样钉死!让我们动弹不得!”

吉野的预感无比正确。张自忠部的温和攻势,正是白泽战略中钉死沽源之敌的完美诠释。

他们不求雷霆万钧的突破,只求稳扎稳打,步步紧逼,以绝对的火力优势和扎实的土木作业,将整个乙种师团牢牢地吸附在沽源正面。

让吉野既无法抽调兵力支援岌岌可危的独石口,也不敢轻易放弃阵地后撤。

否则那些刚刚构筑起来的新防线,将如同抵在腰眼上的尖刀,随时可能发动致命一击。

沽源战场,没有独石口那种钢铁与血肉激烈碰撞的惨烈,却更像一场钝刀割肉的慢性绞杀。

张自忠的第一纵队,如同一道沉稳而坚韧的铁壁,将日军的乙种师团死死地摁在原地,动弹不得。

眼睁睁地看着独石口方向燃起的烽烟,自己只能无助的等待着独石口主战场决

出胜负。

而在独石口沽源一线大打出手之后,燕山山脉的多处隘口,整条长城防线的中国守军,又开始对对面的日军发起了试探性的佯攻。

虽然名义上是佯攻,但不少部队是真的打出了主攻的气势,尤其是有了空军的火力支援,甚至逼的日军放弃了一些不太重要的阵地。

整条围绕燕山山脉所形成的两军分界线正在缓慢向北移,这样的持续施压,自然会让日军投鼠忌器,不敢从东北抽调太多的兵力去增援察哈尔。

而且在整个大本营的眼中,察哈尔所起到的作用其实比较鸡肋,漫长而艰难的后勤补给线,注定了北方的敌人难以通过这个进军路线去灭亡华北政权。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明末时候的满清,他们也曾通过草原绕开山海关防线,进入到关内大肆劫掠。给明军带来了沉重的打击。

但清军所有的后勤补给都要依靠以战养战,使得他们也不敢长时间逗留。

如今日军所面对的敌人,可远不是当初那个腐朽的大明所能相提并论的,他们自然不会存在这方面的幻想。

只是,不战而退会严重挫伤皇军的士气,在国际上、外交上也会处于不利的地位。

打不打得过和敢不敢打,那不是一回事!

即便最后还是丢掉了察哈尔,如果能够给予先锋军较大的杀伤,那也可以宣称是虽败犹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