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1章 被端上餐桌而不自知
在周辰的心里,就算阎锡山识相一些,倒戈卸甲,以礼来降,也别想达到韩复渠的地位。,墈^书^君~ +毋.错?内?容/
不光只是他,晋绥军以及整个山西的民政体系,周辰都准备进行一番大换血。
老实说,各路军阀的部队都有或多或少的问题,但晋绥军的问题是比较严重的那种,也就比黔军的王家烈部稍微好一点。
最要命的问题在于指挥体系的僵化,军官缺乏临机决断的能力,事事都要请示上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
应该来说韩复渠是个特例,他的待遇来源于周辰千金买马骨的作秀行动,而他就是那副骨架子。
想要追上甚至是超过韩复渠的待遇,那必须得是真正的千里马。
桂系的李、白二人就有这个资格,阎锡山?
一个纵容手下搞贪污的军阀,正经人谁敢重用这种人?
倒是军工生产、工业建设应该是一把好手,到时候给个顾问头衔就打发了,军队、内政和一切实权部门都不可能让他来掌舵。
当然晋绥军也不是没有优点,他们规模庞大且训练有素的炮兵部队就很值得吸收。
正好先锋军在大规模扩充部队,技术兵种奇缺,要是能把晋绥军整个吞下,这个问题基本就解决一大半了。′顽~夲·鰰·颤~ ′首~发~
因此周辰倾向于不战而屈人之兵,能不动武就尽量不动武。周辰深知这其中的分寸难以把握,为此他亲自带兵前来山西——军事仗,他不行,政治仗,他很行。
当周辰带着李陌的102师抵达阳泉之后,他又进一步提出了更过分的要求——协防太原。
阎锡山当然不可能答应,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他当即就拍了一封电报,对这个要求严词拒绝。
在他看来,只要太原在手里,他就还是山西王。
况且阳泉距离太原只有100多公里的路程,两地之间还有郑太铁路连接,只需一天就能到达太原。
有先锋军这支虎贲劲旅与太原守军形成犄角之势,料想红军也不会如此不智,孤注一掷前来攻打太原。
没错,这回他猜对了,红军确实不敢来攻打太原。
因为此刻,先锋军派遣的密使正在临汾唇枪舌战,双方就撤兵山西的事情,己经快要达成了一致了。阎锡山己经成为了双方在谈判桌上的重要筹码。
一开始红军其实是不太乐意撤兵的,尤其是己经得手的河东地区,这里可是山西少有的产粮地。^萝+拉+暁-说¨ ~埂¨薪/醉^全′
将之建立成稳固的根据地,红军便再没有粮食短缺之忧了。
只是当理智占据上风之时,他们也明白,要达成这一目标是要冒很大的风险的,而且极有可能付出巨大的牺牲。
但是,当皖北根据地发来粮食丰收的喜讯时,他们还是勉为其难的坐上了谈判桌。
此时淮北宿州正值夏收时节,先锋军动用了3000台收割机,帮助皖北地区的农民完成了夏收,以每亩三角钱的价格,将当地一百多万亩冬小麦收割入库。
在达成合作之前,皖北的领导集体也向中央汇报过这一情况,但无论是他们还是中央,都察觉到这是先锋军收买人心之举,但也还是倾向于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