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165章 抢弟子
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高考填报志愿的日子。*3-y\e-w·u~./c_o-m¨这个年代都是先报志愿,等高考成绩出来之后各个大学再从报考本校的考生中择优录取。
俞子杰是保送生,不需要参加考试。他和张先生商量之后,首接填报了京都大学的历史系,大华国古代历史专业。101中学的叶校长等人都大为不解,现在普遍流行的一句话是“学好数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俞子杰的数理化成绩这么优秀,难道不应该选择这些专业,学成以后为国家的建设事业做贡献吗?
面对叶校长他们的疑问,俞子杰给出的答案是:“以史为鉴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鉴可以明得失”,自己要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教训,为国家的长期繁荣昌盛献计献策。这个高大上的理由一拿出来,再也没有人敢对俞子杰的选择提出质疑了。
俞子杰在心中暗笑,“小爷我可是经历过上一世的观念大碰撞时代的,政治正确这一招难道还不会玩儿吗?”
其实他的真实打算是,大学毕业以后继续跟着张先生混,到故宫博物院或者是书画协会之类的单位里去挂一个闲职,先和文化艺术界的大腕儿们混一个脸熟。/秒/璋!结/暁!税′徃, ^追′罪!薪¨璋^踕*等到大风暴来临之际,再想办法把那些有真才实学和文人风骨的大师们送到港岛城去保护起来,改变他们在上一世地球位面上的悲惨结局,为大华民族的文化和艺术传承尽自己的一份力。
因此,俞子杰从来就没想过要老老实实地待在京都大学里面读书。但是怎样才能既时间自由,又能顺利完成学业呢?俞子杰自己想不出办法来,只能又来打张先生的主意了。
不得不说,张先生这块金字招牌确实好用。他带着俞子杰首接找到了京都大学的校长马寅初先生,提出让俞子杰在大学里自由选择课程和安排上课时间的想法。
马先生是大华国著名的经济学家、教育家和人口学家。′e/z-l^o·o_k\b,o\o/k/.¨c!o`m′虽然在俞子杰上一世的地球位面上,社会上很多人对马先生的私人生活和他提出的“控制人口增长”理论颇有争议,而且在大华国一度推行的“计划生育”政策,也确实在执行层面上出现了很多的问题。但在俞子杰看来,马先生作为搞理论研究的学者,还是具有相当大的成就的。理论研究是宏观性的东西,落实到具体的执行层面,“计划生育”专职干部把怀胎七八个月的孕妇绑到医院去打胎,到超生的农民家里面去抢粮食、抢牲口,这种黑锅总不能让研究理论的学者来背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