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8章 白旗不降(第2页)
她暗中嘱咐算吏,详细记录每一名领票者的户籍、去向以及所领票种。
不出三日,一份名单便摆在了她的案头。
那些行动迟缓、神情麻木的人,清一色地没有选择三等票,甚至对二等票的学算资格也毫无兴趣。
而他们的户籍,无一例外,都指向同一个地方——黑水坡旧营。
那里,正是当初参与焚桥劫道的核心屯所。
当夜,黄琬之密召王伯安议事。
“这些人,不贪粮,不学算,更不求职。他们领票,不过是随波逐流,心里等的,恐怕是另一道命令。”
王伯安捻着短须,沉吟许久,烛火在他深邃的眼眸中跳跃:“他们等的不是命令,是死。”
几乎在同时,千里之外的金城,杜预也收到了上邽的密报。
当他听闻“赎心台”和“赎心票”之事后,先是暴怒,随即却放声大笑,笑声中满是冰冷的寒意:“好个陈子元!以票代剑,以粮代刑,杀人诛心!此非受降,乃是蚀骨之计!”他当即唤来一名心腹死士,命其化作流民,星夜潜入上邽。
死士怀中,揣着一封给魏续旧部百夫长胡烈的密信。
胡烈,黑水坡屯长,悍勇且极重义气,曾为护粮在军中断然斩杀私吞的同袍,在旧部中威望极高。
当他收到那封信时,已是深夜。
信纸上没有繁复的言辞,只有八个墨迹淋漓的大字:“不降则死,降亦死。”
这八个字像八根烧红的铁钉,狠狠刺入胡烈的眼中。
他读罢,将信纸凑到油灯上焚为灰烬,随即提刀走出营房。
城外的乱石岗上,他召集了那七十三名同样来自黑水坡、至今未曾真正动心的弟兄。
月光下,胡烈环视众人,猛地拔出腰刀,刀尖划破掌心,鲜血滴落在脚下的黄土中。
“弟兄们,将军的命令是让我们活下去,可我们是兵,是握刀的手,不是握笔的手!明日,若那陈子元胆敢逼我等学那算盘珠子,我胡烈,宁焚台而亡!”
“宁焚台而亡!”七十三人齐声怒吼,声音在夜风中激荡。
次日清晨,赎心台前再度人头攒动。
城中百姓听闻凭户籍亦可领取学算典籍,纷纷排起了长队,一片祥和景象。
突然,一阵沉重而压抑的脚步声传来,人群自动向两侧分开。
只见胡烈率领着那七十三名黑水坡旧部,人人身披麻衣,头戴白孝,脸上涂着炉灰,仿佛一支送葬的队伍。
他们合力抬着一口巨大的黑漆棺材,一步一步,沉重地登上赎心台。
棺身上,用白漆写着四个大字——“忠魂归葬”。
台下百姓惊疑不定,议论声四起。
就在众人猜测棺中是哪位将军的遗骸时,胡烈猛然抬手,一把掀开了棺盖!
棺内,并无尸骨。
只有堆积如山的、被烧得焦黑的账册残页,以及无数断裂的刀剑和破碎的甲胄。
胡烈双膝一软,重重跪在棺前,放声痛哭,声震四野:“我们守的是将军的命,可将军早就死了!将军死了!如今,他们要我们学算,要我们领票,要我们低头做人……我们不怕死,只怕忘了自己该怎么活!”
话音未落,他身后七十三人齐刷刷跪下,对着那口空棺,对着那些残骸,以头抢地,叩首如捣蒜。
台下瞬间陷入死一般的寂静,数千人的广场上,唯有风卷黄沙的呜咽声。
城楼之上,陈子元凭栏远眺,将台上的这一幕尽收眼底。
他的衣袖在风中微微拂动,良久,他侧过头,对身旁的崔业低声说道:“他们不是来闹事的……他们是来求生的。”
话语仿佛还萦绕在风中,决策的笔尚未落下,一盏照亮前路的灯,却已在他心中悄然燃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