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才是猫大王啊 作品

第356章 夜路有灯(第2页)

陈子元挥手让李息放开他,亲自上前扶起老村正,拍了拍他满是尘土的肩膀,声音温和却充满力量:“老人家,你埋下的是半碗饭,救下的却是全村人的命。我陈子元,记下了。”

次日清晨,天光大亮。

陈子元当着全村人的面,打开了那三辆“账车”——里面装的并非账册,而是满满的幽州冬粮样本。

他将这些粮食分赠给全村百姓,并命随从在村口立起一块石碑,亲笔题字:“马家坪,信道第一村。”

马家坪的火光与捷报,如插上了翅膀,一夜之间便传到了上邽。

崔业闻讯,激动得彻夜难眠,他立刻派出心腹王伯安,连夜南下迎接。

王伯安此行,是主动请缨。

他曾因家小被胁迫,为魏续篡改过一笔账目,此事虽未败露,却成了他多年来挥之不去的耻辱。

如今见陈子元以账册行阳谋正道,他羞愧难当,发誓要以性命为陈子元引路,以赎旧罪。

王伯安不走官道,他深知那些关隘隘口必有杜预的眼线。

他领着陈子元一行人,拐进了一条只有当地老猎户才知的“鹰背岭”。

那是一条在悬崖峭壁上开凿出的栈道,最窄处仅容一人侧身通过,脚下便是万丈深渊。

行至半途,天降暴雨,山洪倾泻而下,竟将前方一段木梯冲得无影无踪,彻底断了去路。

随从们看着咆哮的洪水和深不见底的悬崖,个个脸色发白。

绝望之际,王伯安却镇定地从怀中取出一卷被油布包裹得严严实实的东西。

他小心翼翼地展开,那是一页泛黄的《河西赋税考》残页。

他将残页平铺在一块巨石上,指着上面一行用蝇头小楷标注的字迹,激动地说:“先生请看,前朝在此处勘探矿脉,曾设铁索栈道,后废弃。志书记载,铁索的基座就埋在这块鹰嘴岩之下!”

众人精神大振,立刻动手挖掘。

果然,在岩下三尺深处,他们挖到了一条锈迹斑斑、却依旧坚固无比的铁索。

靠着这条古老的铁链,一行人有惊无险地攀过了断崖。

当陈子元最后一人登上山顶,他回望来路,不由得心神震动。

只见远处,他们一路行来的山脊线上,赵弘的兵卒正沿各处民递站点燃早已备好的松脂火把。

一个接一个的火点亮起,迅速连成一条蜿蜒曲折的火龙,横亘在漆黑的群山之间,如一条倒挂天际的星河,为他们照亮前路,也向世人宣告着他们的无形护送。

他转头看向身旁气喘吁吁的王伯安,轻声问道:“伯安,你为何愿冒此奇险,为我引路?”

王伯安的眼眶瞬间红了,声音哽咽:“下官……下官曾为苟活,改过一笔账,从此毁了一世清名。是先生让我知道,原来一笔账,也能救一村人。”

夜风猎猎,吹动着陈子元的衣袍。

他从行囊中取出那本随身携带的《格算初典》,在空白的扉页上,就着远方的火光,提笔写下一行字:“治世不在兵锋所指,而在灯火所照。”

笔锋落下,仿佛有了感应。

遥远的上邽城头,崔业正亲率全城百姓,点燃了千盏灯笼。

那温暖的光芒冲破夜幕,与山间的火龙遥相呼应,构成了一幅壮丽的画卷。

当陈子元一行人终于抵达上邽城门下,迎接他们的是如潮水般涌来的人群和震天的欢呼。

崔业激动地穿过人群,一把抓住他的手臂,脸上是劫后余生的狂喜,但这份狂喜之下,却又藏着一丝深刻的忧虑。

他将陈子元拉到一旁,压低了声音,神情无比凝重地说道:“先生,您终于到了。但就在半个时辰前,烽火台传来急讯,我们的麻烦,恐怕才刚刚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