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7章 精心设计(第2页)
他目光闪烁,脑子里已经开始对比。
酒馆的酒,多半是大作坊批量生产的。
而姜莺酿的酒,用的可是自己选的原料,亲手操作的流程。
那滋味,或许更纯粹,更真实。
但劲道如何?
他心中没底。
古时候的酒劲不大,主要是因为没有蒸馏技术。
这一点他还是知道的。
以前的酒,大多是发酵酒,酒精度数低。
而真正烈的酒,得靠蒸馏。
那种酒,一口下去,火辣辣地烧喉咙,后劲十足。
若姜莺真能把蒸馏这一步做出来,那她的白酒,说不定能比市面上的烧酒还要烈。
姜莺手里没有专业的蒸馏工具,只好自己动手,用能找到的材料拼凑出一套简易设备。
她翻遍了翠玉轩的库房。
又去镇上铁匠铺买了些铜管和铁锅。
反复试验,终于捣鼓出了一套土法蒸馏装置。
虽然看起来粗糙、简陋,但每一步都经过她的精心设计。
她不求华丽,只求实用。
她选用高粱做白酒的原料,先把高粱煮熟,拌上酒曲,放进容器里发酵。
高粱颗粒饱满,淀粉含量高,是酿烈酒的上好材料。
她将高粱洗净后放入大铁锅中加水煮熟,火候掌握得极准。
煮好后捞出晾凉,再均匀地拌入酒曲粉末。
拌好后,她小心地将混合物倒入洁净的陶缸中。
开始漫长的发酵过程。
然后找来一口锅当底座。
在上面放个木桶,桶中插了根木管当作出酒口。
这套装置虽简陋,却体现了她的巧思。
大铁锅负责加热酒糟,木桶则作为冷凝室。
她特意在木桶外层裹了一圈湿布,利用蒸发吸热的原理,加速内部冷却。
木管一端深入桶内,另一端斜向下伸出桶外,正好能将冷凝后的酒液导出。
整个过程无需电力,全靠物理原理运作。
把酒糟倒进铁锅里,点火加热。
酒糟发酵了二十多天,散发出一股浓烈的酸甜酒香。
姜莺将它们缓缓倒入铁锅。
随后,她点燃了炉火。
酒糟中的酒精开始受热汽化,化作无形的蒸汽,顺着上升气流钻入木桶内部。
顺着管流出来,就成了蒸馏过的白酒。
姜莺仔细观察着流速和颜色,不时调整火候。
第一道酒头杂质较多,她只取中段,小心翼翼地收集起来。
这种白酒刚出来,得密封存放一段时间,味道会更顺口,更香浓。
姜莺将酒液倒入陶坛中,用蜂蜡严密封口,贴上标签,注明日期。
她打算存放至少三个月,使各种味道融合得更加和谐。
另外两种做法就简单多了。
这两款果酒不需要蒸馏,工艺也更为温和。
它们追求的是果香与酒香的交融,一口清甜中带着微醺的温柔滋味。
她挑选的是本地产的雪花梨。
每一颗梨都仔细清洗,削去外皮后,切成拇指大小的方块。
放层梨块,撒层糖,重复几次。
最后倒进上好的酒,把坛口封严实。
让梨子的味道一点点渗进酒里。
时间越久,梨香越浓,酒体越润。
姜莺打算三个月后开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