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只悲愤的猫 作品

第1523章 假如?(第2页)

此一时期,一位名叫王昊的司礼监太监脱颖而出。他并非传统的弄权宦官,而是一位极具远见和组织能力的奇才。他主导建立了“大明皇家格物院”,系统引入和研发西方科技;改革教育体系,创立面向平民英才和低级官吏的“天子门学”,打破了门阀对知识和晋升渠道的垄断。

王昊的一系列举措,为明帝国后期的近代化和思想启蒙奠定了基石,其贡献之大,以致于在末世前的明帝国九十元纸币上,印制的正是这位身着蟒袍、目光深邃的太监肖像。

------------------------------------------

毅宗之孙,永熙帝之子朱和埈即位,年号“承光”,庙号宣宗。承光朝国力达至鼎盛,皇权与军权高度集中。宣宗皇帝以彻底肃清关外后金残余势力、拓边西北为由,发动了大规模的北伐和西征。明军的铁骑和装备了先进火器的车营向北一路推进,最远抵达北冰洋沿岸,树立界碑;向西则与疯狂东扩的沙皇俄国哥萨克军团迎头相撞。

两国在广袤的西伯利亚荒原上展开了长达数十年的拉锯战和激烈冲突,史称“勒龙河之争”。最终,因漫长的补给线和极端恶劣的环境,双方都无力彻底消灭对方,遂以勒龙河(即勒拿河)为界,签订了边境和平条约,大致划定了势力范围。此后虽摩擦不断,但这一边界基本维持到了末世战争爆发之前。

这便是冯俊所知的,关于末世中明帝国与苏维埃联盟(其前身主要是沙俄及后来的苏联)边界的历史渊源。勒龙河成为一道无形的鸿沟,分隔开两个意识形态截然对立的庞然大物。一边是延续帝制、经过近代化改革、强调君权神授与儒家秩序的明帝国;另一边是奉行g产主y、无神论、集体主义的苏维埃。这种根本性的对立,从最高统治者到双方的官僚与技术特权阶层(即所谓的“婆罗门”阶层),都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表面的和平之下始终暗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