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96章(第2页)

教室静极了。

他顿了一下,补了一句:

“如果你觉得这也算一种管理,那我就接受。”

“但请记住,我做的,不是‘如何让人留下’,而是‘如何不让人走丢’。”

他望向窗外天色,轻轻说:

“不是所有的沉默,都是战略。”

“有些沉默,是我没什么好说的。”

那场讲座后,没有热搜,没有炒作。

但多年后,听过那场分享的一个学生在回忆录里写道:

“那天我才明白,真正的领导力,不是让别人看你,而是让他们回头时,看见自己。”

媒体的喧嚣没有停下。每一周,都有新的财经杂志、创业访谈、管理论坛请求采访,陆羽的邮箱里堆满了邀请函,有的甚至开出百万级出场费,只求他能在某场论坛上“讲讲战略”。

“你现在是文化ip了。”林舟有些无奈地说着。

陆羽没有回应。

他只是把茶水缓缓注入盏中,茶烟升起,散作无形。

“你不回应,很多人就会开始替你说话。”林舟提醒他。

“我没让他们说。”陆羽淡淡地说。

“可他们不会停的。”

“那就让他们说吧。”他轻轻一笑,“我不在他们说的那个地方。”

林舟叹了口气,终究没再劝。

他知道,陆羽不是不在意,只是他从来不在“表述”里活着。

他活在一盏茶的温度里,一行字的留白里,一场沉默的等待里。

他与这个时代之间,始终隔着一片林子。

然而局势远不止表面的风平浪静。

随着外界对桃源乡的“神化”愈演愈烈,越来越多人开始试图“借火”。

先是某大型互联网公司提出收购桃源乡,愿意保留原班人马,给予十倍薪资,仅要求将“守火者品牌”用于其文创生态的设计宣传。

陆羽没有回应。

对方在三天后发起第二轮报价,加价30%。

陆羽依旧不答。

又过两天,这家公司的公关部门开始在媒体上放风:“桃源乡已有意向加入xx生态,未来将以‘东方沉静叙事’为核心,拓展全球市场。”

外界哗然。

林舟火冒三丈,直接打电话给那家公司负责人:“你们在搞什么?我们根本没说要卖!”

对方笑:“陆羽老师没说不要啊。”

林舟将这事告诉陆羽,陆羽只是摇头:“我们不回应,是不想吵,不是默认。”

“可你知道,他们在用你的沉默做文章。”

陆羽沉默片刻,缓缓说:“那就让他们说完吧。等他们说累了,就会停。”

“可万一他们不累呢?”

陆羽没有回答。

他只是将一张纸铺在桌上,写下几个字:

“沉默,不是策略,是信仰。”

就在桃源乡陷入这场被动的“商业神话”风暴时,一封匿名来信寄到了公司。

信只有两句话:

“你当年说‘我们不是成功的制作人’,可你现在被当成成功本身。”

“你不说话,他们就会拿你的沉默来开口。”

这封信像一粒石子,轻轻投进陆羽心湖,激起一圈涟漪。

他反复读了三遍,然后将信折起,放进抽屉。

第二天,他叫来林舟,问:

“你觉得我们是不是该说点什么?”

林舟怔住:“你想发公开声明?”

“不是声明。”陆羽摇头,“是一次对话。”

“和谁对话?”

“和那些还在找路的人。”

于是,桃源乡决定进行一次极小范围的内部访谈纪录片,不为宣传,不为媒体,只为将“守火者”的真实样貌,传给那些有缘走近的人。

这部纪录片名为:《林中之人》。

没有脚本,没有主持人。

镜头只是静静地记录陆羽与团队成员的一段段对话,关于创作、关于失败、关于等待、关于焦虑、关于沉默与表达。

有人问陆羽:“你怎么看待现在被吹捧为‘管理大师’这件事?”

他答:

“我没管过人。我只是没挡住他们。”

又问:“你对现在的‘守火者神话’怎么看?”

他沉默了一会儿,说:

“我们从来不是神话,我们只是做了一件大家都可以做的事:给人一个愿意坐下来的地方。”

镜头最后,他泡了一壶茶,边倒茶边说:

“我们不是灯塔,我们是柴火。”

“灯塔太高了,离人远;柴火就在你身边,能暖你一下。”

这部纪录片没有宣传,悄然上线官网的“林中茶室”板块。

但很快,玩家口口相传,点击量飙升。

B站上有人剪辑出《林中之人》的“陆羽金句合集”,却发现几乎没有“金句”。

他讲得太平,太慢,太像一个不打算被记住的人。

但评论区却炸了:

“他真的是我见过最有分寸的创作者。”

“不是他不懂商业,是他不愿意拿作品去换名声。”

“他不在乎成为什么,只在乎不变成另一个人。”

有玩家留言:

“我想起‘归林’那个npC说的:‘我一直在。只是你没停下来。’”

“现在我知道,那可能就是陆羽。”

纪录片上线的第十天,桃源乡忽然遭遇一次突发危机。

一位核心叙事策划因长期积压情绪,选择离职,并在社交平台发布长文,质疑“守火者文化”:

“我们以为自己是被信任的,但其实我们只是被放任。”

“陆羽的管理方法根本不是‘人性化’,而是‘去责任化’。”

“他不说话,不代表他温柔,而是他太懒得面对冲突。”

这篇文章迅速在社交平台发酵,“守火者是假象”“沉默是逃避”的话题登上热搜。

媒体趁势跟进,开始反转报道:“桃源乡内部并非和谐如传说”“陆羽的无为管理正在失控”……

一时间,风向急转。

林舟愤怒地找到陆羽:“你看!你不说话,他们就会替你定义一切!”

陆羽没有回头。

他在茶桌上,正写一张纸条。

写完,他递给林舟。

纸上写着:

“放火容易,守火难。”

“守火最难的地方,不是风大,而是人变。”

“我们不能挡风,但可以添柴。”

林舟沉默了。

他忽然明白,陆羽不是不回应。

他只是选择了用更长的时间、更深的方式回应。

不是回击,不是辩解,而是——继续守。(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