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半纸 作品

第774章 谣言!又是谣言!!(第2页)

花厅里,周老太爷拄着拐杖来回踱步。见陈寒和朱幼薇进来,连忙上前:“国公爷,郡主,出大事了!”

“何事?”陈寒示意他坐下说。

周老太爷却坐不住,急声道:“沈万三的侄子沈荣,带着苏州的布商在城外设了工坊,正在高价挖我们的织工!”

朱幼薇眉头一皱:“什么时候的事?”

“就今天下午!”周老太爷气得胡子直抖,“他们开出双倍工钱,已经挖走了三十多个熟手。要不是我周家的织工念旧,恐怕跑得更多。”

陈寒冷笑一声:“沈荣这是狗急跳墙了。”

朱幼薇沉思片刻,忽然问道:“被挖走的织工,有几个会活水纹织法的?”

周老太爷摇头:“一个都没有。张四娘教的那批人,都是签了死契的,跑不了。”

“那就好。”朱幼薇松了口气,“只要活水纹的技法不外泄,沈荣翻不出什么浪花。”

陈寒却想得更远:“沈荣敢这么明目张胆地挖人,背后肯定有人撑腰。”

“李崇义。”周老太爷咬牙切齿,“这厮被革了功名后一直怀恨在心,如今投靠了沈家,专出些下作主意。”

朱幼薇走到窗前,望着远处码头的灯火。番商的船只像一片森林,桅杆上的灯笼在夜色中格外明亮。

“既然沈荣想玩,我们就陪他玩个大的。”她转身,眼中闪着坚定的光,“明日开始,所有织工工钱加五成,子女入义学的每月再发二两银子补贴。”

周老太爷倒吸一口凉气:“这……这开销太大了!”

“羊毛出在羊身上。”朱幼薇指了指码头的方向,“番商们的订单足够我们赚回本。沈荣不是要挖人吗?我倒要看看,他能不能开出比我们更好的条件。”

陈寒点头赞同:“不仅如此,明日我会让府衙张贴告示,凡是敢挖松江工坊织工的外地商号,一律加征三成商税。”

周老太爷这才露出笑容:“妙!这样一来,沈荣就算挖到人,成本也高得吓人。”

事情议定,周老太爷告辞离去。朱幼薇站在廊下,夜风吹起她的衣角。陈寒走过来,将一件披风搭在她肩上。

“累了?”他问。

朱幼薇摇头:“只是在想,沈荣为何突然发难。”

“活水纹布太赚钱,他眼红了。”陈寒淡淡道,“不过没关系,我们的根基在技术和口碑上,他抢不走。”

远处传来更夫的梆子声,已是四更天。朱幼薇拢了拢披风,轻声道:“睡吧,明日还有一场硬仗要打。”

晨光微露时,松江工坊的大门已经敞开。张四娘带着织工们列队站在院中,听朱幼薇宣布新的工钱标准。

“从今日起,所有织工工钱加五成!”朱幼薇声音清亮,“子女入义学的,每月再发二两银子补贴!”

织工们先是一愣,随即爆发出欢呼。有人喜极而泣,有人高喊“郡主千岁”,场面热烈非常。

朱幼薇抬手示意大家安静:“另外,凡是掌握活水纹织法的织工,每月再多发五两银子技术津贴。”

这下连张四娘都惊呆了。她一个月能拿近二十两银子,这在以前是想都不敢想的。

消息像长了翅膀,晌午就传遍松江。沈荣设在城外的工坊前,原本排成长龙的织工们纷纷散去。有人边走边嘀咕:“沈家才给十两,还不管孩子读书,傻子才去!”

沈荣站在工坊门口,脸色铁青。他身后,李崇义摇着折扇,阴恻恻地道:“别急,我还有后招。”

当日下午,府衙贴出告示:凡挖松江工坊织工的外地商号,一律加征三成商税。

沈荣看到告示,气得当场撕了个粉碎。

暮色四合时,朱幼薇站在工坊的望楼上,看着织工们下工回家的身影。每个人脸上都带着笑,有人还哼着小曲。

文娘走过来禀报:“郡主,今日又有八十多人报名学织活水纹布。”

朱幼薇点点头:“好好教,但契约一定要签死。”

远处,漕船缓缓驶离码头,船头蓝旗猎猎作响。旗面上“松江”二字在夕阳下闪闪发亮,仿佛在宣告这座纺织之城的崛起。

暮色渐沉,松江府衙前的告示栏前围满了人。府兵敲着铜锣高声宣读新令:“凡外地商号挖松江织工者,加征三成商税!巾帼工坊织工月钱加五成,子女入义学者每月贴补二两,活水纹熟手另发五两技术银!”人群顿时炸开锅,几个原本蹲在沈荣工坊外的织工扭头就往巾帼工坊跑。

沈荣一脚踹翻茶桌,碎瓷溅了李崇义一身。“姓陈的这是要断我财路!”他攥着撕碎的告示,眼底发狠,“加税?我倒要看看他们能威风几天!”

李崇义慢条斯理掸去衣上茶叶,阴恻恻道:“急什么?松江布名声再响,终究要靠人织。只要掐住工匠咽喉,他们迟早得低头。”他蘸着茶水在桌上画了个圈,“明日你派人去乡下散消息,就说巾帼工坊苛待织工,染坊用的药水烂手。”

沈荣眯起眼:“再让闲汉在茶楼传几句?”

“不够。”李崇义冷笑,“找几个婆子去工坊门口哭丧,就说闺女累死了。闹大了,官府总不能当瞎子。”

……

巾帼工坊内,朱幼薇正听文娘禀报招工进展。“城南三十户报了名,但沈家的人在村里放话,说咱们工坊的夜光布吸人阳气。”文娘气得发抖,“有个寡妇信了,今早把女儿锁屋里了。”

陈寒从账册里抬头:“沈荣这是要打烂棋盘。”他合上册子,“加税只是权宜之计,真要摁死他们,得让工匠明白……跟着沈家,活路只会越走越窄。”

“可百姓容易被谣言煽动。”朱幼薇蹙眉。

“那就把路铺到他们脚下。”陈寒蘸墨在纸上划出几道线,“三日后开大市,让番商当场和织工签长约。工钱、分红、伤病抚恤,白纸黑字写明白。再请周老太爷带着加盟工坊的账本巡村,叫乡亲们瞧瞧,跟着巾帼工坊的人如今吃的是什么饭,穿的是什么衣。”

朱幼薇眼睛一亮:“再让张四娘带活水纹织工游街!手艺就是钱袋子,看谁还敢信‘烂手’的鬼话!”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