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霜半纸 作品

第471章 陈寒:我的制度绝对不会有错!(第2页)

“百姓们没有表现出一点的不好,这就代表改革变法,现在是好的。”

嘉靖皇帝那么聪明的一个人,最后还不就是只能一遍一遍的妥协。

所以在这种节骨眼上面,文官还能够对他们武将有这样的好感,愿意提醒他们,愿意为他们担保,实在是难得。

虽然这有时候看上去很机械。

等文官离开之后,朱棣他们也做好了应对的准备。

这些礼部侍郎都写在里边,相当于弹劾朱棣。

甚至非常感激他们在这个时候的仗义。

人这种东西是最不能够相信的。

尤其是看到如今大明王朝四散开花一样的打仗,对他们来讲那就是一种浪费。

老朱看着他不服气的表情,把鱼竿放在一边:“别人对你的看法就是扯淡,你自己说的就不是扯淡,你最好说出一个让我等都能够信服的理由来。”

改变了我们对文官的看法,实在是让我等佩服你们这样的胸襟。

但这却是最好的方式。

看陛下如何裁量我们两种看法。

奖励有上升通道有金钱奖励,甚至还有荣誉奖励,多方并举,使官员们在自我监督的环境下面,对自己所做出的工作负责,这才是考成法、还有多项措施并举实行的真正作用。

没有平衡机构。

朱棣更是深情地说道,“几位能够在关键时刻对我等进行提醒,让我等见识到了文官。

如此极的确能使改革变法推行的极为顺利,可也很快得罪了所有的文官。

他身居高位,又掌管着礼法的一些解释权,到时候他说出来的话必定有一定的分量,那大家就得准备如何应对。

他们三方要想共同作弊,牺牲的一定会是三方的利益。

你要跟他们讲改革变化,他们就跟你讲礼法。

反正不管怎么样,他们都能够像踩着西瓜皮一样滑到哪里算哪里。

一下就让大家伙懵了。

说完他们就要离开。

尤其是能够在城门口遭受到北平府这么多百姓们的类似羞辱吧,还能够对北平府这些百姓抱以这样的希望。

他们不希望打仗。

总觉得这些文官一个个的都收了朱棣的好处一样。

就是不跟你直面面对一个问题。

如今的陈寒已经决定跟这些文官彻底的划清界限。

这些文官有的时候真的是不可理喻。

我等把我们所调查的,我们所知道的,我们所看到的,所感受到的,全部都汇报给陛下。

你要跟他讲礼法,他就跟你讲现实。

甚至还能够在最后时刻提醒一下自己,的确是让他们对文官的感官都有所改观,这真的是非常难得了。

今后不管北平府怎么发展,诸位的这份好意,我们一定会铭感五中。”

而且在他们要去调查朱棣的时候,在城门口对他们进行烂菜叶子,臭鸡蛋攻击。

达到的完全是根据当地的税务稽查司和宝钞都提举司,调查的经济情况,要求他们完成的额度。

你要跟他讲现实,他就跟你讲未来。

“来看看吧猴崽子,礼部侍郎在这份所谓的报告上面说的,他说你现在提出来的改革变化,只不过是初期有用,今后如果没有足够的监督的话,一定会滑向不可控制的深渊。”

礼部侍郎抬起头来,眼睛都血红了,“可是五年之后十年之后,你能保证他一定好吗?

老夫相信现在他们一定是好的,可是你有没有觉得这种好,有点类似于王安石改革初期。

那时候他们才不会管理环境说的是什么?

很多时候皇帝的命运连京城都出不了。

如果殿下您需要我们的帮忙的话,您尽管写信。

神宗皇帝在保守派和改革派之间,他着眼处不在于改革派能不能取得好处,他是想平衡两派之间的关系。

然而我现在的改革变法,有税务稽查司、有当地的衙门、有宝钞都提起司,还有时不时的朝廷亲巡查,多方举措并举,多方监督机构一起,甚至发动百姓一起来监督改革变法。

他们简直就顽固到了极点。

在我们军中来讲,那就是仗义之人。

你把你所独特的见解也给陛下。

我们也不想碍了您的眼,我们不想被您的思维所左右这样可好?”

到底怎么回事?

其实也有像诸位这样的仗义执言之辈。

可是呢,没有想到这个礼部侍郎回来之后居然是这么一个态度。

他自己看了一遍又一遍,还把陈寒都给召集了过去。

如此以来,他们自己也不想合作,也合作不来。

一名文官马上说道:“我等不管是说要在您这里阐述立场也好,还是给您提个醒也罢,如果您觉得我们是为了巴结,那您就这么认为,但我等的心思就是想告诉你。

老朱就问到了,“他在上面所说,王安石的改革变法,就是随着时间的变化,大家都变得贪婪起来,最后搞得民不聊生。

陈寒摇摇头,“我用的人,没有几个是真正我自己的人。

现在有衙门在制约着,以后没有了呢,怎么办?

你让这些百姓到了一个高高在上的天上的地步,突然之间跌落到谷底,你让他们怎么去接受?”

绝不仅仅只是一拍脑门就制定出来的。

完成之后有奖励,完不成之后有惩罚。

最以后什么都抓不住,最后就只能妥协一遍又一遍的妥协。

甚至在大家伙坚定的认为这个东西是好的的时候,他还是依旧坚持着这个就是错误。

他们不可能完成不了,他们也不可能有做假的可能性。

就是要告诉他现在的北平府根本就不是他想的那种。

第二,他在改革变法的同时,没有强有力的监督衙门。

和我们想的不是这样啊。

“王公,您就算没有看到北平府的改革变法的好处,您应该看一看老百姓的过得怎么样吧?”

而是结合当地的情况来制定。

如果军中的将士们因为这件事情而被影响了军心,我们深表愧疚。”

不管做什么事都有人情世故。

最后一个人炼丹躲在皇宫里不出来,是因为什么?

累了。

陈寒就是要阻拦这种事情发生,一定要把权力关在制度的笼子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