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字惊鸿 作品

第 227 章 玄景的烦恼(第2页)

扶苏懒得改口,一直喊的是阿父。侍女以为是同音字,可能是“阿负”之类的字眼,许是太子小名,就没往心里去。

还有秦政时常称朕,也是如今还未正式确立这个是皇帝专属自称。虽然夏帝已经这么用了,但他没明文规定,各家也不知道夏国有这个习惯。

扶苏就说他记得阿父好像和他说了要去上朝,还以为是自己在做梦,没想到是真的。

略一思索就知道阿父为什么突然这么做了,扶苏高兴地翘起唇角。

被无视的玄景:

“……起床,懒鬼。”

扶苏这才看向小屁孩:

“关你什么事?”

玄景不高兴:

“我饿。”

本作者无字惊鸿提醒您最全的《大秦地府日常》尽在[笔趣阁?╬小说],域名[(.co)(com)

他身边的乳母非要他等扶苏起床一起用早膳,说四公子马上就起了。扶苏耽误他吃饭,不然他才懒得管。

扶苏坐了起来:

“你饿你就去吃,乳母呢?”

乳母战战兢兢地上前来。

扶苏警告了她几句:

“十公子用不着你教他什么孝悌,他人小饿不得,他想吃东西你们就直接给他吃。难道我还会和一个小孩子计较,因为他不等我一起用膳就生气?”

乳母赶紧请罪:

“是奴自作主张了。”

玄景皱眉说:

“我说,不等,她,不肯。”

人小说话没分量,乳母根本不听他的。只觉得自己是在为他好,他一个小孩子懂什么。

扶苏就问玄景:

“你都不吃奶了,还要乳母吗?”

玄景立刻打蛇随棍上:

“不要。”

他早就说不需要乳母了,可阿娘觉得他还小,得有乳母照顾。父亲也觉得乳母会照顾小孩,就先留着等大些再撤。

但乳母这类人和寻常侍从不太一样,非常容易因为哺乳过公子,就觉得自己身份不一般。

各朝各代都有乳母仗着这一点兴风作浪的,毕竟很多古代权贵确实比起生母更亲近乳母。

贵夫人们养孩子可不一定多费心,许多都是把时间花在处理事务上头,孩子就丢给乳母去管。人家又是喂奶又是相处,和养母也没大少区别了。

好些朝代还出过给乳母封爵的事。

扶苏看向脸色煞白的乳母:

“你是好心,只不过办了坏事。公子身边不需要太过有主见的侍从,你不合适。”

乳母松了口气:

“谢四公子提点。”

有了四公子这番话,她被退回去之后侍官就不会罚她太重了。

乳母承认自己最近有点飘了,总想着是不是能一直跟在公子身边,以后借着公子的权势为自己谋利。

十公子能住进太子宫,可见他极为受宠,和太子、四公子关系也好。其实根本不必讨好四公子,更不用特意饿着肚子等兄长一起用膳。

但乳母想要表现自己,就得创造机会主动出击。比如提点一下十公子,在十公子身边的侍从跟前展露出自己有主意、能帮到公子。

也就是十公子年纪太小,她才只能表现给侍从们看,借他们的口让淑妃娘娘知道她的能干。

要是公子稍微大一些,她就能借此直接叫公子依赖她了。把她当个智囊,以后大事小事都会问问她的意见。

有些性子柔软的公主和公子就是被这一套拿捏住的。

乳母被带下去后。

扶苏看向玄景:

“想处置乳母你不能自己去跟父亲说?非要利用我开口,让我当个恶人。”

以秦玄景的能耐,真想吃东西谁拦得住他?他有的是办法惩治手伸得太长的乳母,根本不必饿着肚子跑来求助。

玄景表情不变:

“解释,费劲。”

正好有这次饿肚子的机会,他就直接借梓桑的口把人处理了。要是跑去和父亲说,还要把前因后果给解释清楚,他现在说话不利索,实在不方便。

扶苏轻哼了一声:

“活该你饿着。”

扶苏的目光扫过侍奉玄景的其他侍从,有过这次杀鸡儆猴,其他人应该就知道该怎么本分老实了。

玄景身边乳

母被打发掉的消息,肯定是瞒不过渊楚的。渊楚顾不得避嫌,直接就来了太子宫,准备问问扶苏发生了什么事。

扶苏当然不能拆自己的台,便说了乳母自作主张的事情。

渊楚皱眉:

“竟还有这等事,是我此前疏忽了。(笔趣阁小_说)_[(.co)(com)”

儿子在她眼皮子底下受了欺负,那乳母也不知道是不是第一次干这类事情。之前看着还挺乖顺的,原来私下里小心思这么多。

扶苏安慰道:

“原先玄景在您那里,有您看顾着,她自然不敢轻举妄动。如今来了太子宫,她便以为小十无人照看,这才得意忘形起来。”

渊楚叹了口气:

“我原本觉得苏儿年纪小,还是要有乳母照顾才行。”

不是侍从照顾不了,是侍从不如乳母有照顾孩子的经验。

宫中选的乳母最起码也是生过两胎的,哪怕二胎刚生没多久就来当乳母了,头胎好歹也是自己照顾的。

扶苏却道:

“侍从们也是自小学习怎么侍奉贵人的,少府那边该教的都会教。这些人能被指来照顾十弟,不可能没学过带孩子。”

渊楚一怔。

扶苏提醒母亲:

“自己没生养过,不代表没带过孩子。家中兄弟姊妹多的人家,年长的少不得要帮忙照顾年幼的。”

宫里的侍从多是世代承袭的,也就是说他们的父母俱都在宫中拥有职位。

贵人身边伺候的侍从哪有空回家带孩子呢?一般等幼子长大一些,就会丢给家里排行大点的儿女,让他们帮父母分担。

渊宫的宫人和秦宫的择选方式不同,渊楚对此并不了解。她听完若有所思,放下了担忧。

“既如此,那就不必再给玄景安排新的乳母了。”

扶苏送走母亲,回去对玄景说:

“我又帮了你一回。”

玄景无语地看着他。

这家伙还真是不吃亏,付出了就必然要求好处,现在给不了那就先记着。

玄景点了点头,表示知道了。

中午秦政又回来了。

玄景疑惑地看他:

“太子?”

他在扶苏这里纳凉消暑也不是一天两天了,因为满宫就他们父子四个最怕热,所以只有章台宫和太子宫是搞了一堆又一堆消暑利器的。

再加上渊楚天热就不耐烦带孩子,玄景就被送了过来,已经待了小半个夏日。

但是往日里秦政并不会白天回来,国事繁忙,再加上来回走动容易出一身汗,他一般都是直接在章台宫午休的。

昨天稍微空闲一些,秦政才能腾出半天时间回来陪儿子们下棋。今天居然又有空,就叫玄景觉得有些奇怪了。

秦政摸了摸小十的脑袋:

“朕回来陪你们用膳。”

玄景想说他们又不是小孩子,还要父亲特意回来陪伴。这待遇别说自己成年后,自己小时候都没享受过。

秦政却没过多解释。

他陪儿子们用过午膳后就去休息了,秦政中午习惯小睡一会儿,这样下午才更有精神。

扶苏立刻丢下讨厌弟弟,乐颠颠地跟过去。哪怕不是很能睡得着午觉,也非要赖在父亲身边不走。

秦政也由着他。

自己特意顶着暑热赶回来,不就是为了叫爱子高兴一点吗?不然在哪里午休都是休息,何必费劲走这一趟。

扶苏躺在床上小声和阿父说:

“我早晨听见阿父和我说的话了。(笔趣♂阁小说)_[(.co)(com)”

秦政拿过小毯子给他把腹部盖好:

“开心吗?”

扶苏眉眼微弯:

“嗯!”

秦政便说:

“以后离开前都同你说一声。”

扶苏就更高兴了:

“阿父真好。”

不过扶苏还是和父亲说中午不必回来了,顶着大太阳走过来,他怕阿父会晒得中暑。

秦政没答应:

“朕来回一趟不费什么事。”

太子宫就在章台宫隔壁,能有什么耽搁的?

扶苏软磨硬泡了一会儿,秦政这才松口。儿子心疼他,他倒不好拂了爱子的好意。

扶苏又絮叨了一下乳母的事情。

秦政有一搭没一搭地听着,不多时就入睡了。扶苏见父亲闭上了眼睛,就没再开口。他往近处挪了挪,感受着父亲清浅的呼吸,也觉得困了。

玄景独自在起居室看书,侍女小声哄他去睡觉。小孩子也要睡午觉的,不然下午容易闹觉。

玄景不想睡:

“我,不用,睡。”

他和秦梓桑不一样,秦梓桑动不动就能睡着。他就没见过那么能睡的,比荣禄还能睡。

侍女又哄了两句,无果也不敢强行把人抱回房,只得作罢了。

结果小孩看书看着看着,脑袋就开始小鸡啄米了,头一点一点的很是可爱。但你要是问他睡不睡觉,他还会猛的惊醒,继续看书,说自己不困。

侍女忍俊不禁。

小小一个人,根本抵挡不了身体的困意,偏他自己没意识到。侍女干脆也不问了,就等他彻底睡着再把人抱去里屋。

结果秦玄景愣是靠着强大的意志力,一直拖过了晌午才迷迷糊糊,彻底失去了思考能力。

这个点秦政都午休结束起身了。

跟儿子说了一声自己走了,换来没睡够的小太子一个扯袖子撒娇,明显不想让父亲离开。

秦政见他闭着眼睛都不耽误闹腾,估计是压根没睡醒。轻轻把袖子扯了出来,给他把掉到旁边的毯子重新拿过来盖住肚子,又叮嘱了一遍侍从记得随时给太子盖被子,避免着凉,这才不放心地出去了。

出去看到扶苏二号也在打瞌睡,但死活不肯去床上睡。两只小猪,一个都不让人省心。

秦政想了想,坐到玄景身边,伸手轻轻顺着小孩脊背上下抚摸了十几回。

扶苏小时候他就是这么哄孩子睡觉的,非常管用。玄景居然也吃这套,很快就睡沉了,被秦政干脆抱进自己屋里,塞到了扶苏怀里。

睡梦中的扶苏很自然地接受了被塞来的抱枕,一大一小两个扶苏抱在一起睡得香甜,像小猫咪睡觉抱着猫崽子一样,十分可爱。

秦政坐在床边看了好一会儿,才舍得离开。

他走后没多久,扶苏就抱着小孩翻了几个身,怎么睡怎么觉得不舒坦。松开手把人往旁边一推,没了小火炉在怀里,顿时凉快了。

秦政期待的兄友弟恭大概是很难实现了。

被丢开的玄景倒是不受影响。

困倦至极的崽崽睡得太沉,而且他睡姿好,本来也不爱乱动。兄长把他往哪儿放他就睡哪里,非常好养活。

侍从们眼睁睁看着四公子睡着睡着就把十公子往旁边挪一挪,最后十公子睡到了床的角落蜷成一小团,四公子单独霸占了九成九的大床。

侍从:……

侍从认命地上前给

两位公子盖被子。

本来只需要给扶苏盖的(

玄景心想,就算他以后见识到了太子对梓桑有多纵容,他也不会傻到去学的。就像他不会学梓桑撒娇一样,他做不来那样的事情。

扶苏则忧郁地想,玄景好像越来越不好骗了。等他以后脑子彻底上线了,肯定是个很难缠的弟弟。

幸好,现在还是降智版本。

时间过得很快,一眨眼小孩已经三岁了。这几年各地的气候越来越糟糕,经常出现冬夏两季时间延长,或者气温走向极端的情况。

气候不好,就容易影响粮食产量。本来打仗就会大量消耗粮食,这么一来雪上加霜。

幸而大秦有两位始皇帝陛下坐镇,打过灭国之战的他们非常擅长从细节里节省粮草,不然当初灭六国粮食就得不够用。

对比已经陷入饥荒的夏国,大秦的情况就好上很多。

中原地区在产粮上得天独厚的同时,也要承担一些小小的弊端。比如,河南等地非常容易遭遇灾情。

东南沿海出现台风,东南还没出什么事,豫地可能就先暴雨倾盆了。夏季遭遇高温,别的地方或许只是单纯的高温,豫地又大旱了。

它这个地理位置有利有弊,时常遭受其他地区气候变化的牵连。

风调雨顺的时候能给夏国带来很多好处,粮库丰足。赶上灾年却着实难办,反而会因为夏国过于依赖中原粮仓,一旦颗粒无收就会导致大夏全国饥荒。

南边的渊国就好很多,实在不行还能靠着资源丰富的山林过日子。平原地区山地稀缺,树皮都要被啃光了。

父子四人对坐开会。

秦政说道:

“自朕来到此界开始,气候就一直没有正常过。”

那年冬天就有寒潮反复,后来各种高温和冰寒交替。当时他没太往心里去,以为只是偶然现象。

灾害性的气候本来也经常持续个三五年的,过了这段时间就又能正常好些年。但目前看来,这个气候异常暂时是回不到正常区间了。

秦政有一种强烈的感觉。

当前位面集齐两对始皇帝父子,绝对不是个意外,很有可能和这出现异样的气候有关系。

而且还有一点很重要。

秦政示意儿子跟秦王他们说一说修改器的事情。

自从离开夏国后,修改器就没用了。它已经很久没再刷新出剧透,父子俩以为再也用不上它,就一直没提。

但现在,他们有了别的猜想。

扶苏说完之后推测道:

“又是四人穿越,又是特殊的神器辅助。恐怕,天下将有大乱。”

乱到世界意志觉得不多拉点人过来镇场子,局面会很难收场的地步。

父子俩没恢复记忆,可多年培养出来的意识还是在的。有些东西不是忘记了就会彻底消失,所以他们依然做出了正确的推测。

这里并不是单纯的小说形成的世界,原本的小说主角也没有修改器这样的金手指协助。既然多了一个修改器,就必然是因为世界出现了其他变故。

玄景脸色凝重地说:

“你们觉得,接下来要进入灾祸不断的天灾时代了?”

三人都没说话,但沉默已经表达了他们的想法。

秦王最后拍板:

“加快天下一统的速度,若真是如此,就得调动各地的物资一齐应对。”

光靠一国之地

显然不够。

先不说地方小了资源会显得匮乏,就说气候吧。同样是极热,但同一时间不会九州各地都面临干旱。

经过他们这几年的调查汇总,发现哪怕全国都热得不行,干热完全不降雨的也只会是局部。

所以这种时候就可以从其他没有旱灾的地方调粮支援,确保受灾区域能够成功渡过难关。

只要全国别一起闹灾,局势就还能控制,顶多调取救援物资麻烦一些。

而且如今只是个开始,谁也不知道以后会不会变成全国性质的大灾。总之要趁着情况还没恶化之前,赶紧把天下给一统了。

好在经过几年的准备,秦国已经万事俱备。秦王说要赶在三十九岁之前完成大一统,就绝对不会拖延。

他如今已经快三十五了。

秦王轻描淡写地说:

“一年灭一国,足矣。”

有过上次的经验,又有秦政和两个儿子的辅佐,这次的准备更加充分。要不是气候不好耽误了积攒军粮的速度,他早就可以发兵了。

其实夏渊蛮这三国灭起来还不如六国费劲,至少他们互相不会帮助彼此复国,完全可以一个一个慢慢灭过去,不用一口气搞定。

但凡秦王是个没经验的,见识过夏国先帝光治理一个海国就得花十五年,他可能就会选择慢慢来,吃一口消化一阵了。

可秦王以前就面临过同时镇压六国叛乱的事情,对此完全不怵。这次只是多加了一个草原区域,根本算不上难度陡增,无需放缓脚步。

秦国的铁骑很快东出武关。

夏国这几年一直在和渊国死磕,夏帝发了狠准备先咬下渊国。

因为在夏国看来,渊国总是受灾最轻的那个国家,资源还最丰富。对比秦国和蛮国,夏帝觉得渊国比较像块肥肉。

秦国有意隐瞒关中和巴蜀的水利工程对粮食灌溉增产方面的作用,夏国的奸细事业受阻,根本打不过经验丰富的父子四人,完全探寻不到真相。

夏帝至今还觉得秦国就是苦寒之地,像鸡肋一样食之无肉弃之可惜。蛮国就更不用说了,全是草原,基本没什么地方可以种粮食的。

比来比去,可不就显得已经被渊国开发过的南部地区是沃土了?

渊国人甚至还有应对毒虫毒瘴的法子。

秦国之前刻意控制着没有把夏国打得太狠,就是担心夏帝会放弃进攻,收兵回家。那样夏国就可以休养生息,渊国也可以休养生息,对秦国不利。

结果气候越发糟糕之后,夏帝不仅没有收兵,反而打得更凶。

他们学着蛮国那样从别国的城池里搜刮粮草物资带回自家,这是准备把本国灾情导致的饥荒转嫁给他国。

渊国在失去秦国的协助后,确实是打不过夏国的。这几年战场上节节败退,损失惨重。

如今,大秦铁骑走武关出来而不是走函谷关,又安排了另一支军队自巴蜀出击进攻西南,便是准备先拿渊国。

渊国这口肥肉,当然不会只有夏国在觊觎。拿下渊国,就能保证接下来两年的战事不至于因为突如其来的天灾出现太大的变故。

夏渊两国很快就意识到局势不妙。

渊国对秦国疏于防备,巴蜀之兵迅速占领了西南。然后借由西南出兵,直接威胁到了两广地区。

而渊国应对毒瘴的法子,不知怎么传了出去。不少方法都是渊国的不传之秘,秦人到底是怎么偷师到的?

另一头武关外的夏国区

域倒是没有疏于防备了,可是那片区域本来就没什么反抗能力。

秦国这几年一直把控着武关外的不少夏国城池,就是防备着需要从这里出击时会被人卡脖子出不去。

夏国从始至终就没能把城池抢回来,攻入湘赣两地后干脆就没管大后方了,专心在两处山脉围出的牢笼里和渊国对拼。

他们以为自己将两省地处北方的关隘守住了就能万事大吉,可以学着渊国那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然而秦国带了不少攻城器械出来,新式攻城车给夏国狠狠上了一课。

两地本就不如函谷关、武关这样好守,拿得出手的也就一个天岳关,位于湘赣鄂三省交汇。

秦国打下天岳关后,剩下的也就没什么阻碍了。

秦军南北夹击,不仅困在渊国的夏人逃不掉,渊国自己也无力反抗。

扶苏看过地图之后点了两个地方:

“夏国南边有个大岛,东边也有一个大岛。[(.co)(com)”

家里最有军事素养的一个开口了,其他人也立刻意会了他想说什么。

玄景惊讶:

“你的意思是,渊王见势不妙可能会逃上岛去?”

扶苏反问:

“你觉得除了往这两处跑,他还有别的选择吗?当阶下囚,或是带着奴隶钱财去岛上以图东山再起,他会选哪个?”

玄景思索片刻:

“他会选择去岛上过自己的富贵日子,了此残生。”

说什么东山再起,太看得起渊王了。

渊王就是个胸无大志只想享乐的,空有一身风流,并不准备做个乾隆那样的十全老人。

但无论渊王准备做什么,都不影响他很有可能为了荣华富贵逃去岛上这一点。别人逃过去是为了日后反攻,他逃过去就纯粹是想找个清净地方不叫人打扰他过小日子。

按照这个原则,两岛之中,他应该会选择——

玄景开口:“琉球吧。”

扶苏开口:“南海吧。”

两人:……

很好,我和我自己没有半点默契。

秦政轻笑了一声:

“你们两个还是这副老样子。”

两人对视一眼,同时说出了自己的判断依据。

玄景说的是:“琉球资源丰富。”

扶苏说的是:“南海比较宜居。”

两人再次:……

玄景觉得扶苏在扯淡:

“资源丰富日子才能好过,他本来就带不走太多物资,自然要找个资源多的地方,生活才能长久。”

扶苏觉得玄景不懂:

“他就那儿点人手又不考虑反攻,他要那么多资源干什么?肯定是挑住着舒服的地方。”

玄景没觉得南海哪里住着舒服了:

“他去了南海,岂不是很容易被捉回来?”

扶苏却说:

“正是因为得登陆南海更方便,渊王才会在那边安排后路。至于捉不捉的,海岛那么大,而且最危险的地方才是最安全的地方。”

渊王说不定都觉得秦国不会去海岛捉他。

南边的海岛那么多,秦国怎么确定他躲在哪个岛?他只要在周围的群岛里随便挑个地方苟一段时间,等秦军撤离南海,他就能登岛过好日子了。

君不见宋高宗赵构被金军追得躲入了海上,敌人搜了他几个月都找不到人,只能不了了之?

秦国还要打夏国和蛮国,说不定还真没空和他死磕。

秦王看他们还要吵,直接打断:

“两处都安排人盯着。”

有什么好吵的,大秦又不缺这点人手。把两地出海的码头都把守住,一来就给他抓了,事情不就解决了?

秦政则安抚两个气鼓鼓的儿子:

“渊王身边有我们安插的人,他逃不掉的。”

言下之意根本就不用猜他往哪里跑,反正也会有内应给秦国传消息,提前告知去向。

吵了半天白吵的两人:…………

扶苏恍然:

“我忘了这回事。”

玄景则揉了揉太阳穴:

“都怪梓桑,把我带进沟里了。”

他本来记得这事的,但是和梓桑吵架太上头,他就也跟着一起忘了。秦梓桑是不是有什么降智的本事,跟他待在一起就容易变傻?

扶苏选择告状:

“阿弟自己忘了还怪我。”

玄景顿时把嘴抿成一条直线。

一日为弟,终生为弟。

他好好一个长子混成现在这样,全赖他爹没事认什么儿子,就该叫秦梓桑继续当他的渊国公子渊桑才对。

作者有话要说

玄景:我哥是个幼稚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