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 220 章 成何体统
扶苏拿起那枚枣子:
“阿父,你说它会不会已经变得无毒了?”
秦政微微皱眉:
“不许玩有毒的东西。”
扶苏只好乖乖放下,继续分析:
“如果它变得无毒了,那阿父和我的手上是不是也没沾到毒呢?”
其实扶苏怀疑手拿抹了毒的东西,不一定会把毒染到手上。毕竟要看是什么样的毒,如果是干了之后不使劲搓就搓不下来的那种,那就肯定沾不上。
就和用手接触打了农药的果蔬,手上大概率并不会染上农药一样。
秦政制止了儿子的跃跃欲试:
“无论有没有毒,你都给我老实点。剧透只说其他人没中毒,并不是改成了其他人盘子里的果子没有毒。”
这是两个概念。
因为盘子里的冬枣存在有毒的和无毒的,其他人没中毒,完全可以是因为他们吃到的恰好都是无毒的,而不是盘子里的冬枣都没问题。
扶苏提出异议:
“那我要是非要去吃有毒的,为了达成其他人没中毒的结果,是不是它就会变成无毒的?”
秦政微微眯眼:
“秦扶苏,你再说一遍?”
扶苏立刻闭嘴了。
他爹很少喊他大名的,哪怕喊秦梓桑都没有喊秦扶苏那么具有压迫感。扶苏立刻把脑袋往亲爹手臂上一埋,开始装死撒娇。
秦政抬手想收拾他。
想起自己手上可能沾了毒,不好再乱摸了,免得沾得到处都是,只得作罢。
秦政苦口婆心地同儿子讲道理:
“上头只写皇子没中毒,你是皇子吗?”
扶苏:我不是,我忘了。
不过这倒是提醒了扶苏:
“那我想办法让其他皇子吃下去?”
秦政:……
眼看父亲又要冷脸,扶苏再次把脑袋埋过去,承诺绝对不去冒险。
说话间神像已经抬到夏帝跟前了。
略有些近视的夏帝根本看不清楚神兽底座上刻了什么字,也看不清楚神兽的模样。
之前那株珊瑚太大不好挪,他就忍住了没让人搬过来给他细看。但这会儿的神像要小许多,他就示意小太监们搬近一点。
夏帝伸手摸了摸:
“雕得极好,活灵活现的,不知是哪位大家之作?”
皇后便笑吟吟地解说起来,引着夏帝去看各处细节。匠人颇有些巧思,还在麒麟脚底雕刻了另外四种图腾,寓意着四海臣服。
扶苏听到左边那桌坐着的人愤怒地冷哼了一声。
他扭头看过去。
左边这人虽穿着中原服饰,相貌却比较有北方特色。结合他坐的位置,显然就是蛮国送来的质子了。
扶苏之前一直没见过对方,他和秦政也不怎么和蛮国质子来往。因为双方年龄差距有点大,蛮国送来的不是年幼的儿子,而是成年的王子。
本来两边就种族不同不怎么有共同语言,成年人更没兴趣和两个小屁孩交往,所以就各过各的了。
方才宴会全程他都自顾自喝酒,不理会上头的热闹。这会儿突然发声,应该是不满夏人将他们蛮国的图腾雕进去,给夏国图腾垫脚。
扶苏很理解他。
毕竟他们大秦的图腾也被垫脚了,幸好这里的大秦供奉的图腾不是玄鸟和黑龙。
夏帝有些得意地瞥了一眼三名质子,见到蛮国王子面色难看,更高兴了一些。
无法在战争上获胜的中年老男人是这样的,只能从一些很无聊的地方找寻快感。
不像扶苏,当初直接把赵国王宫里的鸷鸟图腾全给它改成了玄鸟。
拿别人垫脚没品又无聊,改图腾就不一样了,这代表着大秦占领了赵国,新的时代到来了。
夏帝又去看了看扶苏和秦政。
刚欣赏过蛮国人破防,他还想再看看渊国人和秦国人破防。
结果扶苏一脸天真懵懂地看着他,似乎完全不明白发生了什么。甚至还好奇地盯着神像看,像是在瞧热闹。
他旁边的秦政更离谱,根本就没抬头关注这边的动静。一直垂眸注视着身边的小孩,不时帮孩子拢拢披风、暖暖小手。
一个在吃瓜频道,一个在养娃频道。
行吧。
夏帝可算想起来了,这两人年纪很小的时候就来了夏国,估计根本不懂图腾是什么。
夏帝失望地收回视线。
他的手摸过几个被垫脚的图腾后,又下意识往下摸了摸,摸到了几个凸起的刻字。
皇后注意到这一点,连忙讲解:
“这上头特意刻了贺我大夏国运昌隆的吉利话,便是这四个字。♂(
但只是暂时的,这里头有些以后还是要背的。尤其是声律启蒙,不背这个怎么学会写诗?
扶苏没张口,他不会呀。
《三字经》宋朝的东西,《百家姓》宋朝的东西,《千字文》南北朝的东西,《弟子规》清朝的东西。
秦朝来的扶苏感觉到了针对。
虽然太子殿下拥有过目不忘的本事,可他连那些书都没有。今天来了才领了书本,根本来不及看。
何况就算来得及,他也不可能直接背下来的。他只是个质子,用不着表现得那么惹眼。
跟夏帝的儿子们一起进学,还得把握好度。不能比他儿子优秀太多,也不能学得太烂被当成扶不上墙的烂泥。
最好是那种中庸的天资,叫夏帝觉得这样的质子培养出来没什么大本事,但不会坏事,听话老实,本分乖顺。
先生看到扶苏不张口,走了过来。
他和小崽子大眼瞪小眼。
片刻后,先生问他:
“你怎么不背?”
扶苏无辜地看着他:
“我不会。”
先生皱了皱眉:
“你不会?九殿下也是刚入学没多久,他都会,你为何不会?他知道提前学一学,你还不如他上进吗?”
秦政蹙眉看过来。
公子正是背过一些的,这些蒙书他能花钱买到,所以方才他也在跟着背。倒是忘了阿苏不会,以前也没想着教一教儿子。
那可是当过皇帝的大秦太子,用得着再教什么蒙书?秦政便忽略了这件事,忘了两界的启蒙不同。
其实大秦压根没什么统一的蒙书。
阿苏自小跟着他读韩非的文章,又爱自己看史书钻研。他的启蒙就是各国史书,钻研的东西一般孩子根本读不明白。
秦政还记得扶苏五六岁的时候,将闾问他大兄最近在学什么,扶苏回答在学商君变法,给小胖墩听晕了。
扶苏可怜巴巴地看着先生:
“可是我没有书看。”
先生顿了顿,想起来质子的生活条件有多恶劣了。他们不是皇子,没那么多资源的。
先生不抱希望地问他:
“你识字吗?”
扶苏乖巧回答:
“跟着阿兄学过一点点。”
先生万万没想到,自己要从识字开始教起。他扭头对上秦政清冷的目光,干脆决定当个甩手掌柜。
先生一指秦政:
“那你就继续跟着他学认字吧。”
先生心想,距离陛下要将秦国质子送回秦国继位还有好些年。这么长时间,耽误一二也无妨。
左右又不打算真的教公子正什么高深的帝王权术,稍稍学一些能凑合着毕业就成了。
秦政没有异议,招手让儿子坐到自己身边来。
他方才看到九皇子似乎有偷偷干坏事欺负扶苏的想法,哪怕明知道扶苏不可能吃亏,他也不愿意儿子单独坐那么远独自应对。
扶苏开心地拖着小杌子过来了:
“原来可以坐一起呀!”
他还以为必须一人一张桌子,早知道之前就黏在父亲身边了。
秦政给他塞了一只小毛笔:
“先从千字文开始学吧。”
学字,自然是《千字文》起最好。
它收录了一千个不重复的文字,而且文采斐然、对仗工整、朗朗上口。并不是
在强行凑字,每一句都有释义,蕴含了很多历史典故和人生哲理。
无字惊鸿提醒您《大秦地府日常》第一时间在[笔。趣阁小说]更新,记住[(.co)(com)
大夏用的是楷书,字形由汉代隶书演变而来。变化不是特别大,不过因为汉隶和秦隶本来就存在一定的差别,扶苏学起来还是得注意一下。
学过多种文字的人写字就很容易出现串字的情况,把不同时期的字串在一起写。关键是自己检查还不容易发现,非常具有隐蔽性。
本界历史上也是有过古隶书的,如果不小心写成了古隶,容易引起旁人的怀疑。
一个初学文字的人,为什么会写古隶?哪怕他把楷书写得丢笔画,也比写出古隶来得合理。
扶苏经常粗心犯错,这方面就得格外注意一下。他听话地跟着父亲练字,将千字文抄写了一遍。
一上午就这么过去了。
初学者写字速度并不快,一千个字也够他们抄很久了。扶苏要伪装成初学者,就得考虑到这方面的问题。
抄着抄着,抄出几个简体字来。
秦政凝视着那几个简体字:
“你倒是会省笔画。”
扶苏赶紧在旁边重新写了一遍,把鱼的一横换成四个点,顺便狡辩说自己是抄快了顺手。
其实魚的四个点和其他四点火做底的字不太一样,演变规律不同。它是根据篆书演化来的,篆书的鱼下方是个火模样的鱼尾巴。
看起来仿佛都是火,但它的是象形图案,和火无关。
秦政忽地想起什么:
“回去之后你多看看草书。”
草书里有很多简笔字,后世的简体字很多都是根据草书里的简写改编的,甚至直接挪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