霸道总裁胖总 作品

第402章 恶化

今年冬天,北方还在下小雪。嘉庆已经离开承德避暑山庄,又搬回圆明园,他实在不好再回紫禁城。

整个北京城里,物价每天都在上升,就连冬日用的煤炭,价钱都比往年虚空高了三成。

要知道,别的粮食、食盐涨价也就算了,因为这两样确实很依赖南方,可煤炭几乎主产地都在北方,缺什么都不应该缺煤。

京城煤价上涨,虽然涨幅没粮食和食盐那么恐怖,但也意味着粮米的涨价已经影响到了北方的煤炭市场。

面对这种局面,嘉庆立马下旨让北地的煤炭统统不得涨价,已经涨过价的全部降回去,谁敢这时候涨价发国难财,统统抄家流放宁古塔。

然而,嘉庆的旨意下的很快,实际效果不能说完全没有,只能说比废纸都不如。

因为很简单,嘉庆这道旨意下去,限制的是卖煤商户不能涨价。

商户不涨价,只能赔的血本无归。因为煤价上涨其实不在他们,而在煤矿场升高了卖煤价格,而煤矿又属于官营矿藏。

说人话就是,让煤价涨上来的,实际上是嘉庆这位仁厚且“爱民如子”的大清皇帝。

嘉庆自己可能不清楚,也可能是知道但默许了,他要打仗,要给军队发饷,还要维持朝廷的官僚系统运转,处处都要用钱。

钱从哪里来?

只能从百姓手里面抠了,之前江南还在的时候,还可以压榨江南士绅,让他们出钱。

现在,江南已经没了,漕运都断了,甚至还要往江北投入大量军力,防备伪汉顺着运河打上来。

这笔财政开支,已经超出了伪清国库的财政收支平衡。

为了弥补这些亏空,变本加厉的摊派已经不够了,嘉庆只能把手继续伸到国有矿产上面。

矿产来钱,永远是第二快的,第一快的是食盐,食盐是真无本万利的买卖。

没错,北地食盐跟着粮米一起涨价,那也是嘉庆下的旨意。

当然,嘉庆只是给户部下了指标,必须拿出多少银子,供应前线大军打仗。

嘉庆可是“仁宗”,怎么会迫害压榨大清的百姓呢?

反正,情况就是这么个情况,嘉庆下旨让煤户不得涨价,全部都只能卖平价煤。

煤户为了自己的损失,全当官府的命令是放屁。

于是乎,在嘉庆的旨意下,北方煤价不降反涨,甚至还有大量煤炭前脚刚从山西等矿场挖出来,后脚就被煤户们走私运往南下,卖给了比大清朝廷更有钱的大汉新朝。

之前这些煤户就在走私卖煤给南方,只不过那时候还比较收敛,不敢太过明目张胆的走私。

不光是为了身家性命,同样也是做事留一线,万一大清最后赢了呢?

但这些收敛都随着嘉庆的“平价煤”圣旨,一波就消散的无影无踪。横竖都已经是犯法了,抓到就是流放抄家,那还不如把买卖做得更大一些,赚够了银子就直接跑去南方享受荣华富贵。

嘉庆怎么都没想到,自己就下了一道圣旨,想要平抑煤价,他甚至都没敢动粮价和盐价。结果,民间煤价居然不降反涨,真就是啪啪打他的脸啊!

嘉庆大怒,自觉皇帝权威受到挑衅的他,立即下旨地方官府抓人。

不抓还好,一抓,煤户们彻底炸了!

这些煤户能跟官营煤矿做生意,自然不可能是什么善类。一看朝廷居然动真格的了,他们当中的一部分选择跑路,带着家财逃奔南方。

剩下的煤户,没有逃跑,而是干脆撒出银子,公然聚众起事了。

只许皇帝一人赚钱,而对百姓连口汤都不给喝,甚至还要挖出百姓的骨血来下酒,世上哪有那么便宜的事?

煤户们撒钱聚众起事,战斗力怎么样不好说,反正乱是真的乱,而且还直接从山西乱到了直隶。

这下好了,河南大战也不用打了。

刘之协的运气太好了,刚刚经历汝州大败,白莲教内部军心士气严重不稳。英和和刘墉两个人,就等明年开春雪化,携大胜之威踏平南阳,彻底灭掉这股糜烂在中原的疥癣之疾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