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三十六章 幼苗(第2页)
“去查查她近日的行踪往来。”余少云揉着发胀的太阳穴,语气里添了几分疲惫。
陈草丰领命退下。
不久,吟芳便走了进来:“娘娘,中宫奏表已呈去御前了。”
“知道了。”余少云眉头锁得更紧,额角的突突跳动让她越发烦躁。
“娘娘,要不要宣太医来瞧瞧?”吟芳见她双眼布满血丝,小心翼翼地问道。
“不必。”余少云的声音透着难以掩饰的倦怠,“许是昨夜熬得久了,歇会儿便好。”
吟芳伺候她卸了钗环宽衣躺下,轻手轻脚地掩上殿门退了出去。
御书房内,皇帝萧浔看着案上的中宫奏表,漫不经心地吩咐内侍传旨,着五城兵马司协查。
可他心里明镜似的,王二早在元宵节后就携家眷没了踪影,如今生不见人死不见尸,这旨意不过是做给外人看的幌子。
这桩生漆粉案,看来又要如石沉大海,不了了之了。
“陛下,袁大人求见。”刘永顺进来禀报道。
“宣。”萧浔放下手中的奏折道。
袁锴身着尚农寺寺卿的青色官袍,步履轻快地走进御书房,虽面带风尘,眼底却难掩兴奋之色。
他对着萧浔行礼,声音洪亮:“臣袁锴,参见陛下!”
“平身。”萧浔抬了抬手,目光落在他身上,“看你这神色,想来是尚农寺那边有好消息了?”
“陛下英明!”袁锴直起身,脸上笑意更深,“臣正是来向陛下禀报,南洋带回的那些种子,已有大半冒出新芽!西竺国的耐旱麦种抽了绿苗,南洲岛的薯种也拱破了沙土,连那金鸡纳种子都发了细芽,长势比臣在船上试种时还要喜人!”
说着,他从怀中取出一卷画轴,双手呈上:“这是臣今早刚绘的生长图,每株幼苗的高度、叶片数量都标注得清清楚楚,请陛下过目。”
萧浔垂眸细看,画轴上用墨笔勾勒得细致入微。
西竺耐旱麦种的幼苗约有四指高,茎秆呈青绿色,虽纤细却挺括如针,丝毫不见蔫软。
最基部的两片子叶已舒展成椭圆形,边缘带着极浅的锯齿,叶面覆着一层细密的白霜。
往上数,新生的真叶才刚抽出半寸,卷成细筒状,顶端微微泛着嫩黄。
南洲岛薯种则是另一番模样,块根埋在土里的部分看不见,露出地面的茎蔓却已悄悄爬开半尺长,颜色是带着紫晕的嫩红。
茎节处冒出的叶片呈心脏形,叶缘光滑无齿,叶脉清晰如网,叶面油亮得能映出光斑,最末梢的芽尖还卷着。
金鸡纳幼苗最是小巧,整株不足两指高,茎秆细如棉线,却顽强地立着。
叶片对生,呈长椭圆形,顶端略尖,边缘带着极细的波浪纹,颜色是深绿中透着墨色,叶背却泛着青白,叶脉是淡淡的黄。
“好好好,爱卿有心了!”萧浔满意地颔首,“二十日能有这般长势,足见你照料得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