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是菠萝 作品

第350章 赵马入汉中,曹操屠河池

  当诸葛亮得知张愧袭粮得胜,却殁于阵中的消息时,他的心陡然一痛。

  张将军虽勇,却只看到眼前战果。

  不知这付出了多大的代价,又会带来怎样的后患啊!

  他当初并没有讲明这番话:

  “曹军不谙汉中之地,汝若以身犯险,走狭道袭粮,或可成功,然必得曹军报复,将军身危,又反苦武都之民。”

  在他人看来。

  武都之民,与汉中何干?

  如此畏首畏尾,又何谈霸业?

  诸葛亮明白。

  因为主公之仁善,与当下世界的价值观格格不入。

  律己以仁,无可厚非;

  律人以仁,则未免有妇人之仁之讥,反招众议。

  反使政令难达,众官心生离贰。

  以致军败也。

  再想想当年,主公被吕布偷袭下邳,致兵败广陵。

  大军因粮草匮乏而陷入绝境。

  面对“煎矿得钱,煮海为盐”徐州重镇,主公并未下令劫掠百姓。

  哪怕当时饥饿困踧,穷饿侵逼,饿死大小吏士无数,致自相啖食,也未尝夺过百姓一钱。

  这在外人看来不可思议。

  如此绝困,竟未生兵叛。

  有人感其仁德,亦有人为此恶言!

  刘备为了自己所谓的仁义之名,累全军陷身绝境如此。

  莫非手下军卒之命,就不是命了?

  假仁假义,莫非如此。

  诸葛亮想到此,又叹了一口气。

  他明白主公坚持的道义与理想。

  不想让主公背负假仁假义之恶名,亦不想让主公落下妇人之仁之口舌。

  诸葛亮手抚羽扇,观图而叹,又深深思索。

  身处战乱之时,纵心怀天下,有仁善之心,又哪有庇全生民之力?

  唯得一日,主公入主中原,君临天下,得再兴汉室之时,方有垂拱而治、泽被苍黎之日。

  当下之计,不能因小失大。

  唯接应赵云马超与安置下辨迁民,以固汉中之治方是重中之重。

  好在,阎圃带来的部分军队弥补了大安县城防的不足。

  赵云和马超发来书信,乃为百姓断后,七日便可抵达汉中。

  想到马超,诸葛亮心中多有心疼。

  那一梦,马超亲眷俱亡,唯携其弟马岱奔我蜀地。

  攻伐益州,镇守阳平关,为蜀汉大业立下汗马功劳。

  有人言,孟起因弃父之举,不仁不孝,被皇叔久置闲阁,不得重用。

  诚然,马超曾做过错事,但年轻时的冲动,与人到中年的领悟,又怎能一概而论。

  曾经天不怕地不怕的神威天将马孟起,面对彭羕的鼓动:

  “卿为其外,我为其内,天下不足定也。”

  他选择了立刻告知主公。

  宣誓己诚,与彭羕划清界限。

  同样,面对曹操以其父质于许都,马超漠然置之,起兵反抗,致全家二百余口为其诛尽。

  然而,在其临终之前。

  他却拉着主公的手,言辞切切,含泪言道:

  “……惟有从弟岱,当为微宗血食之继,深托陛下,余无复言。”

  当马超彻底改变之时,他的寿命也走到了尽头。

  主公哀其病逝,惜其才用,念其忠节,以国礼待之。

  阿斗善其幼女,后入宗室。

  若孟起能多活一些年岁,待北伐之时,有其联羌氐相助,又会是怎样一个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