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地是菠萝 作品

第349章 依约换质,曹操得下武都

  曹操三阅马超书信,默然不语,递与张松。

  张松知夏侯惇乃曹操腹心,不得不救,然若以此救之,岂不惜大军劳苦至此之功绩尽弃?

  故而,摇头叹气,未能出计。

  曹操无奈,只好问营中另外一人。

  乃是荀攸。

  荀攸本为谋主,然两川之地,他自知并没有张松熟悉。

  而其又并非善妒之人,便推荐曹操多问计于张松。

  况且,张松有谋,亦妙计频出。

  曹操依其所言,得以攻下阳平关,又佯攻大安,实下武都,几乎要将武都全境纳入己手。

  今遇此困境,便问荀攸如何。

  荀攸看了看信,展颜一笑:

  “丞相勿被马超所扰!”

  “先生何出此言?”

  荀攸的语速很慢,但清晰而流畅:“马超既得元让将军,便速差信使前来,乃有迫切之意。故而,此三个条件,必非尽出本心,乃虚声以胁我耳。”

  曹操想到夏侯惇的安危:“可元让……”

  “他不敢!”

  荀攸很笃定的打断了曹操的话。

  曹操非但不怒,反而有种无比安心的感觉。

  这就是顶级谋士给他带来的磐石之安与泰山之靠。

  “当如何?”

  “可复书马超:此三约断不可从!

  且言夏侯元让三入敌营,本为羞辱之事,若以死全其忠烈之名,亦无不可!

  然下一步必直取武都,以为元让将军雪耻!”

  曹操大惊:“此教孤弃元让乎?”

  “非也!”

  荀攸摇了摇头,用手指在地图上轻轻一划:“我料马超与赵云之所以死守残城,必畏丞相疾驰下辨,征取兵源与民资。此时其正徙民于汉中也。”

  曹操抚髯颔首,心中暗思:孤若至下辨,必屠城以慰元让之灵。

  荀攸继续道:“故而,丞相如此说,他们一时间亦不知所措,未到绝境之时,他们绝不敢加害夏侯将军,乃驻军于此,观丞相下一步计划。”

  “可接下来,又呈对峙之势,又有元让身陷敌营,当如何破局?”

  “丞相可修书马超赵云,我们举大军南下,乃为汉室统一河山,断不能因元让一人安危,而废天下大计。

  然,若肯放元让安归,可暂止大军南下,允你们三个承诺。”

  曹操抚髯看向荀攸:

  “哪三个承诺?”

  “其一,暂止一个月不南下,允下辨之民迁往汉中。

  其二,供一万斛粮草,以资军民之用。

  其三,一月之期既到,庞柔同与夏侯元让置换。”

  “哦?”

  荀攸并没有完全反对马超提出的条件,而是在马超提出条件的基础上又做了一些改动。

  实际上乃以最小的代价换回夏侯惇。

  可这条件,马超和赵云能同意吗?

  究而言之,较夏侯元让之重,一万斛粮草与一默默无闻之庞柔,实不足论也。

  曹操虽未言,但脸上已显疑虑之色。

  荀攸却信心十足:“丞相但示果决之意,明言若其不允,必即刻挥军进击,则此事必成!”

  曹操细思荀攸此言,深深的点点头:“就依先生。”

  于是,速写第一封信于马超赵云。

  二人见之,马超登时大怒,要立斩夏侯惇于此。

  赵云赶紧相阻:“孟起若如此,则身后百姓危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