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推动了大唐(第2页)
“也就是说,这个数量还能增加?”萧瑀问道。
“那是当然,我们只有夏天晒盐,就能够一年使用,如果多开一些盐田,自然能增加数量,或者多干一两个月也行。
不过没有必要,入秋之后,我们就要去帮忙秋收。”
听了解释,萧瑀等人无语,营州是嫌弃盐太多,都不需要干太久,其它地方可是还吃着高价粗盐呢。
“你们只有夏天晒盐吗?”李靖问道。
“是的!开春之后,会来一部分人修缮盐田,其他人要春耕之后才过来。晒盐也不耽误我们春耕秋收。”
“你们这安排!还真是一点时间都不浪费啊!”萧瑀感叹道。
“当年很缺人,大家都努力干活,我们还去渔场帮过忙,时间一长,大家已经习惯了,闲着反而不踏实。
别看大家忙,收入可不低,这几年下来,都攒了不少家底,这可比以前吃不饱的日子好多了。”一个小吏咧嘴笑着介绍。
“你们攒了多少家底啊!”李靖笑着问道。
“我们这里的人,家里有种植粮食,不过那不多,主要还是盐场的俸禄,每个人都有的,其中海货分下来,一户人有好几百斤,还有羊皮,布匹,瓜果蔬菜,煤炭农具。”小吏笑得很是满足,他以前只是一个普通百姓,因为够灵性,被提拔起来,日子比以前好过了很多倍,自然很满意。
听到小吏介绍,李靖等人很是无语,就这福利待遇,已经比很多官员还要好。
巡视营州,李靖等人发现,这边的百姓很辛苦,根本没有农闲的时间。
好在工作安排合理,除了农忙时节,其它时候强度并不大,而且生活比其它地方要好,至少有咸鱼补充营养。
到了蓟州,正赶上收白菜的时节,几万人忙活白菜的场景,非常的壮观,还有很多白菜,运送到契丹,突厥。
一部分白菜做了泡菜,一部分要晾晒着要做咸菜,一眼看过去,除了白菜还是白菜。
如今蓟州,白菜虽然还是分两季,不过并不是同一块地种两季,而是根据移栽时间,分为早晚两季。
这是因为人手不足,毕竟移栽不能使用播种机,速度快不起来。
采收了一部分,远处地里还是大片的白菜。
看了玉田的白菜,另外两县则是瓜类,今年调整了产业,主要以南瓜为主,毕竟南瓜可以做南瓜干,冬瓜那玩意没南瓜味道好。
当然!甜瓜和西瓜还是很多,主打一个量大管饱!李靖他们这些巡视团的人,每天都堆着让他们吃。
这个季节,正是瓜果成熟季节,整个蓟州的百姓,都在分批次的分发。
今年薛家运送了很多家禽幼崽过来,蓟州的养殖场也建立起来了。
蓟州的养殖场,一半散养,一半圈养,白菜地不敢散养,不过瓜地就没有问题了,有家禽进去吃虫吃杂草,今年瓜类结的果,比起去年更大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