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农珍姨 作品

第11章 《黄帝内经》中的饮食智慧:以食为药,以膳为养

清晨六点,小区里的李阿姨已经开始在厨房忙碌。砂锅里正咕嘟咕嘟地炖着山药小米粥,淡淡的米香混合着山药的清甜,弥漫在整个厨房。\"秋天要多吃些健脾益肺的食物,\"她一边搅拌着粥一边说,\"这是我从《黄帝内经》里学来的养生之道。\"李阿姨今年七十二岁,却面色红润,精神矍铄,她说这都归功于三十年来坚持按照时令调整饮食。

记得去年秋天,邻居小陈总是感觉疲倦乏力,上班时经常打瞌睡。我观察他的饮食习惯,发现他早上总是匆忙赶路,经常不吃早餐,中午又常点外卖。我建议他试试《内经》中\"五谷为养\"的理念,每天早上喝一碗温热的杂粮粥。开始他还不太情愿,觉得太费时间。但在妻子的督促下坚持了两周后,他惊喜地发现上午的工作效率提高了,也不再总是犯困了。

《黄帝内经》说:\"饮食自倍,肠胃乃伤。\"这句话在现代社会尤其值得深思。我的一个朋友是公司高管,经常需要应酬聚餐,总是暴饮暴食。去年体检时发现血脂、血糖都偏高,这才开始重视饮食养生。我教他按照《内经》\"食饮有节\"的原则,每餐只吃七分饱,重点吃五谷杂粮和蔬菜。半年后复查,各项指标都明显改善。现在他成了饮食养生的忠实推广者,经常在朋友圈分享自己的养生食谱。

说到饮食养生,最重要的是要顺应四时变化。春天要多吃嫩芽绿叶,帮助阳气生发;夏天要适当吃些苦味食物,清热解暑;秋天要多吃滋润的食物,防秋燥伤肺;冬天则要多吃温补的食物,滋养阳气。我的母亲有个坚持了五十年的习惯:每个季节都会根据时令调整家里的食谱。立春要吃春饼,清明要吃青团,立秋要炖梨汤,立冬要煲羊肉汤。这个传统让全家人都很少生病。

食物的性味也很重要。《内经》将食物分为酸、苦、甘、辛、咸五味,不同味道的食物对身体有不同的作用。比如酸味能收敛固涩,苦味能清热泻火,甘味能补益和中。我的瑜伽老师曾经因为体内湿热太重,脸上长了很多痘痘。我建议她多吃些苦瓜、芹菜等苦味食物,配合喝菊花茶。一个月后,她的皮肤状况明显改善,整个人也感觉清爽了很多。

现代人经常忽视饮食的搭配。《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强调饮食要多样化,以谷物为主,配合适量的水果、肉类和蔬菜。我们办公室的小王以前为了减肥,只吃水果和蔬菜,结果总是感觉乏力,月经也不调。后来在营养师指导下,开始合理搭配主食、蛋白质和蔬菜,不仅体重得到了控制,气色也好了很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