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9章 世界大战(十四)
伦敦的英国海军部里,温斯顿·丘吉尔把君士坦丁堡的地图钉在木板上,手里的红铅笔在达达尼尔海峡划了个圈。海峡的轮廓被他涂得鲜红,像一道淌血的伤口。海军大臣霍华德伯爵站在旁边,手里的雪茄快烧到手指,烟灰落在标注着“奥斯曼要塞”的位置上。
“就从这里打进去。”丘吉尔的声音像敲锤子,“奥斯曼的要塞炮还是1880年的货色,他们的士兵连冬装都凑不齐,黄金集团的贷款把他们的国库掏得比脸还干净。大卫·陈·斯坦利说,君士坦丁堡的守军每天只能领两盎司面包,里面还掺着锯末——这种军队,一个冲锋就能打垮。”
霍华德伯爵弹掉烟灰:“陆军部的基钦纳勋爵说兵力不够,印度帝国的三个师被拖在美索不达米亚,斯科特勋爵的人连步枪都配不齐,福尔摩斯侯爵的财政部把军费用去还联合帝国的贷款了,金铭远大臣催得紧。”
“让澳洲联邦出人!”丘吉尔猛地转身,红铅笔差点戳到地图上的“悉尼”,“威廉·莫里斯·休斯总理上个月还发电报,说澳洲的英国移民‘渴望为帝国效力’。那些人当年从利物浦、格拉斯哥坐船去澳洲,对英国的感情没断,正好派上用场。”他抓起电话,“给驻悉尼的专员发报,让休斯组建一个军团,武器从印度帝国调,格伦维尔伯爵的外交部得给他们开绿灯。”
悉尼的澳大利亚联邦总理府里,休斯正对着电报笑。电报是丘吉尔发来的,用加粗字体写着“帝国需要澳新健儿”,末尾还盖着英国海军部的红章。财政大臣约瑟夫·库克捧着账本走进来,算盘打得噼啪响:“总理,组建一个军团要花五十万华夏元,步枪得从南方党买,林建斌副党首说‘友情价’,每支比卖给塞尔维亚的贵两元——周伯宜党首怕我们跟英国走太近,故意抬价。”
休斯把电报扔在桌上,拿起澳洲联邦的徽章把玩:“五十万?小钱。你算过抚恤金吗?英国陆军部的规矩,战死一名士兵赔三百英镑,伤兵每月发十英镑补助。要是……我是说要是打输了,死上几千人,英国至少得赔我们两百万——这笔钱用华夏元结算,北方党、南方党、南洋党、海外党肯定抢着要,李光首相会让我们按比例分,稳赚不赔。”
库克的算盘停了:“可那些移民是真心想为英国打仗,不少人家里还有亲戚在伦敦。”
“真心?”休斯冷笑,“去年煤矿工人罢工,还是英国移民闹得最凶,说工资不如联合帝国本土的矿工。现在给他们发步枪,管三餐,还能让英国掏钱,他们求之不得。”他从抽屉里掏出一份名单,“挑那些在澳洲没土地的,爱尔兰移民不要,信不过。就用英格兰和苏格兰的,他们爹当年说不定在克里米亚打过仗,对奥斯曼有‘旧恨’。”
当天下午,悉尼的征兵站就排起了长队。二十岁的托马斯·威尔逊攥着英国出生证明,他爹十年前从曼彻斯特移民来澳洲,现在在羊毛厂当工头。“听说要去打君士坦丁堡?”他问旁边的征兵官,手里的申请表印着“澳新军团”字样,纸张是南洋联邦产的,陈德康副党首的造纸厂上个月刚给澳洲供了货。
征兵官是个退役的英国陆军上尉,胸前挂着布尔战争的勋章:“没错,小伙子。奥斯曼的军队连我们的老式步枪都挡不住,他们的炮弹还是从黄金集团买的旧货,大卫·陈·斯坦利说‘能响就行’。你们去了就是英雄,英国国王会给你们授勋。”他没说的是,这些步枪是印度帝国淘汰的1903型,枪栓经常卡壳,格伦维尔伯爵的外交部把它们当“战略储备”清给了澳洲。
帝都的总理府里,李光正听着陈宏斌汇报。北方党副党首手里的报表列着澳洲联邦的征兵数据:“休斯招了两万人,军官多是英国移民后代,士兵里有三成在联合帝国的矿场干过,许德华大臣的钢厂还雇过不少——那些人会用炸药,丘吉尔倒是会选人。”
李光端起北方党特制的茶杯,茶叶是郭全铭大臣的农业部从东南沿海运的:“休斯的小算盘打得精。他知道我们四个党派在澳洲都有利益,北方党的铁矿、南方党的纺织厂、南洋党的橡胶园、海外党的银行,谁都不想得罪英国,也不想错过抚恤金。”他在报表上签了字,“告诉休斯,武器可以从澳洲联邦的仓库调,那些是去年海外党从德国买的旧货,亚历山大·格伦维尔说‘炸膛率不高’,让他们用澳洲的羊毛抵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