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63章 世界大战(八)
贝尔格莱德的谈判室里,窗帘拉得严严实实,只留一盏吊灯照着长桌两端。奥匈帝国的谈判代表利奥波德·冯·贝希托尔德坐在左侧,手指不停地敲着那份最后通牒,纸张边缘被他捻得起了毛。塞尔维亚首相尼古拉·帕希奇坐在对面,面前的咖啡早就凉透了,杯底沉着一层南洋党产的咖啡渣——林建斌副党首说这是“提神的好东西”,现在却让他胃里发紧。
“帕希奇首相,”冯·贝希托尔德的声音像砂纸擦过木头,“最后通牒的二十三条,你们只答应了十七条。剩下的六条,尤其是‘允许奥匈官员参与调查’和‘解散所有反奥组织’,必须照办。否则,我们的军队明天就过德里纳河。”
帕希奇捏着钢笔,笔杆上的漆都快被磨掉了:“允许外国官员干涉内政,这不可能。塞尔维亚是主权国家——就算我们答应,老百姓也会把我们吊死在市政厅门口。昨天‘青年波斯尼亚’的人还在广场上演讲,说要跟奥匈人死战到底,他们手里的枪,一半是南方党‘支援’的,一半是你们淘汰的旧型号,现在倒成了我们的麻烦。”
外交大臣米洛万·米洛瓦诺维奇赶紧打圆场,把一份文件推过去:“我们可以成立联合调查委员会,塞尔维亚法官占多数,奥匈派观察员——观察员的食宿由我们承担,用马其顿的葡萄酒招待,保证是1908年的好年份,比维也纳的便宜三成。”
冯·贝希托尔德把文件扫到一边:“少耍花样。”他掏出一份电报,是德国外交部发来的,上面盖着冯·基德伦-韦希特尔的印章,“德皇说了,只要我们开战,他们就派五个师来帮忙,克虏伯的炮弹已经运到布达佩斯了。你们觉得,靠南方党那点步枪和南洋党的旧炸药,能挡得住?”
帕希奇的心沉了下去。他昨天刚收到林建斌的电报,南方党承诺的五千支步枪被扣在了希腊边境,周伯宜党首说“要等印度帝国的棉布先通关”——乔治亚公爵的商队正把比哈尔邦的棉布往欧洲运,挤占了军火的运输配额。
“我们可以赔偿。”帕希奇咬着牙说道,“用安德里奇铜矿的十年开采权抵,黄金集团的大卫·陈·斯坦利已经评估过了,值两百万华夏元,够你们重建三个团的装备。”
“谁要你们的铜矿?”冯·贝希托尔德冷笑,“我们要的是波斯尼亚的安宁。你们的报纸天天喊‘大塞尔维亚’,连印度帝国的报纸都在转载——格伦维尔伯爵说,再不镇压,整个巴尔干都要烧起来了。”他突然提高声音,“要么签字,要么开战,选一个!”
谈判室的门被推开,陆军大臣拉多米尔·普特尼克闯进来,军靴上还沾着德里纳河的泥:“首相阁下,奥匈的炮兵已经开始试射了!他们的炮弹落在河对岸的空地上,把我们的防御工事图纸都震掉了——那图纸还是英国教官帮我们画的,斯科特勋爵收了我们五十车木材当顾问费。”
帕希奇猛地站起来,椅子腿在地板上刮出刺耳的声:“告诉边防军,进入一级战备!把南洋党送来的那批迫击炮架起来,陈德康副党首说射程能到奥匈的炮兵阵地,用我们的烟草抵的账,可不能白瞎了。”
冯·贝希托尔德也站了起来,整理着礼服上的绶带:“看来没必要谈了。”他拿起最后通牒,往桌上一拍,“四十八小时后,也就是7月28日,奥匈帝国将采取一切必要手段,维护我们的利益。”
走出谈判室时,冯·贝希托尔德故意撞了帕希奇一下,低声说:“别指望俄国。韩建国大使在圣彼得堡跟尼古拉二世谈判,勒拿河的边界还没划清,他们不敢调兵来帮你们——北方党也不允许他们两线作战,许德华大臣的钢铁厂正给东西伯利亚总督辖区赶造装甲车呢。”
当天下午,塞尔维亚议会召开紧急会议。议员们吵得像炸开的锅,有人举着奥匈的最后通牒喊“投降就是亡国”,有人拿着南方党送来的武器清单说“能打”,还有人哭着说“再打仗,老百姓连种子都没得吃了”——去年的粮食收成,有三成被奥匈巡逻队抢走,剩下的还不够交黄金集团的利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