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8章 世界大战(三)(第2页)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普特尼克刚走,奥匈公使利奥波德·冯·贝希托尔德的照会就送到了。照会要求塞尔维亚政府“严惩侮辱奥匈军人者”,并赔偿“军旗损失”——五千华夏元,用马其顿的烟草抵账。 “赔偿?”帕希奇把照会扔给米洛瓦诺维奇,“他们烧了我们的村庄,怎么不算账?告诉冯·贝希托尔德,要钱没有,要命一条。真逼急了,我们就把奥匈在贝尔格莱德的领事馆给围了,让南洋党的商队堵门,他们的骆驼队不是天天从这儿过吗?”
米洛瓦诺维奇犹豫着:“这样会不会让卢鼎元大使难做?他刚跟贝希托尔德喝了和解酒,南洋党还给奥匈的商会发了邀请函。”
“他们的和解是生意,我们的仇恨是血仇。”帕希奇指着墙上的地图,马其顿边界被红笔标得刺眼,“看看这些地名,哪个不是用士兵的命换来的?现在奥匈人还在德里纳河上架浮桥,他们的铁甲列车每天都在我们的边境线上晃悠,这叫停火?”
当天下午,贝尔格莱德的面包店门口排起了长队。一个穿破军装的老兵举着块木板,上面用炭笔写着:“用我的抚恤金换一把枪,谁卖?”木板旁边还别着枚勋章,是巴尔干战争时得的,边缘已经磨平。
“我有枪。”排在后面的年轻人掏出一支手枪,枪身刻着“魔都制造”,“南方党黑市上买的,两袋面粉换的。不过子弹贵,一发要三个铜板,比面包还贵。”
老兵啐了口唾沫:“去年跟保加利亚打仗时,子弹管够,现在跟奥匈人对峙,反而要自己买?政府的仓库里肯定有存货,是被那些当官的卖了换酒喝!”
人群里有人附和:“听说帕希奇首相的侄子在卖奥匈货,是波斯尼亚的火腿,用我们被占的村庄里养的猪做的!”
这话像火星掉进干草堆,队伍立刻乱了。有人开始往市政厅方向涌,手里拿着木棍和石块,还有人扛着从工地上偷来的钢筋,上面缠着塞尔维亚国旗的边角料——那面旗是被奥匈士兵扯破的,民众捡回来拼了拼,当成“国耻象征”。
帕希奇站在市政厅楼顶,看着越来越近的人群,突然觉得协议上的印章像个笑话。米洛瓦诺维奇递来一份联合帝国的电报,是徐志明外交大臣发来的:“列强调停旨在利益平衡,非为公理正义,望塞方克制,勿授人以柄——李光。”
“说得轻巧。”帕希奇把电报还给米洛瓦诺维奇,“等奥匈人的炮弹落进他的帝都,看他克不克制。”他转身下楼时,听见广场上有人在喊口号,用的是刚从联合帝国报纸上学来的词:“主权不容侵犯!”
人群的吼声震得窗户发颤,远处的教堂敲起了钟声,一点不像新年的喜庆,倒像送葬的哀乐。帕希奇走进办公室,看见普特尼克留下的字条:“三个边境检查站被民众烧毁,奥匈的巡逻队已经退到河对岸,架起了机枪。”
他从抽屉里拿出林建斌送的钢笔,在字条背面写:“让边防军假装没看见。”写完又觉得不妥,划掉重写:“派宪兵去‘维持秩序’,别让民众过河追击。”
钢笔漏墨,在纸上晕开一团蓝。帕希奇盯着那团蓝渍,突然想起卢鼎元大使说的话:“巴尔干就像块浸了油的布,一点火星就能烧起来,而你们手里的打火机,一半来自协约国,一半来自同盟国,还有一半——”他指了指窗外的联合帝国商船,“来自想卖灭火器的人。”
新年的钟声敲响时,贝尔格莱德的广场上还聚集着人。有人点燃了用奥匈报纸扎的火把,火光里能看见年轻人举着的步枪,有南方党造的,有德国造的,还有几支是俄国淘汰的旧型号,枪托缠着布条防滑。
帕希奇站在黑暗里,听着远处的歌声变成整齐的口号:“打倒奥匈!”他知道,这场停战就像结了冰的河面,表面平静,底下全是暗流。而他能做的,只是在冰面上小心翼翼地走,既不能让冰破,也不能让河底的暗流彻底冻结——因为那暗流里,藏着塞尔维亚最后的力气。
广场上的火把突然齐刷刷转向东方,那里是奥匈边境的方向。有人开始唱国歌,跑调的歌声里,帕希奇仿佛听见了子弹上膛的声音。他掏出怀表,表盖内侧贴着家人的照片,照片边缘已经被汗水浸得发卷。
“1914年了。”他对着空无一人的办公室轻声说,“但愿这一年,别真的开打。”但窗外的口号声越来越响,像潮水一样拍打着市政厅的墙,让他觉得这希望比纸还薄。
喜欢1874,新中华帝国的崛起请大家收藏:()1874,新中华帝国的崛起书海阁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