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05章 狂飙突进

最后留下的两千人,任务同样关键。他们将驻守在皮岛已攻占的核心区域,加固临时防御工事,巡逻警戒海岸线与陆路通道。

确保这座刚拿下的岛屿成为夏军稳固的后方基地,为前线部队守住退路与补给枢纽。

秦武翻身跨上枣红战马,玄铁战盔下的目光扫过阵前肃立的万名将士,甲胄碰撞的脆响随着他的动作短暂停歇。

他没有长篇大论的动员,只抬手按在腰间佩刀的刀柄上,声线如沉雷般滚过晨雾:“弟兄们,鞑子占我汉地、害我同胞,今日咱们拎着刀过去,要么踏破他们的京城,要么把命撂在辽东——但记住,每走一步,都要让鞑子知道,他们的末日到了!”。

话音未落,他猛地拔出佩刀,寒光劈向半空:“出发!”

“大夏!”。

“大夏!”。

万余将士齐声嘶吼,声浪震得岸边碎石簌簌滚落。

六千禁卫军率先迈步,黑色战衣在晨光中连成一片移动的铁壁,步枪的枪管斜指天际映出凛冽杀气。

四千丙种军紧随其后,制式长刀按在腰间,盾牌手将圆盾竖成排,脚步踏得地面咚咚作响,如同一支不可阻挡的铁流,朝着辽东腹地、朝着鞑子京城的方向浩浩荡荡压去。

这四千人中间还押着二十门新式火炮,以及五十架弩炮车,这些利器全部都是用上好的战马拉拽,速度也不会很慢。

与此同时,余下的八千人迅速拆分,四支两千人的小队如离弦之箭般向四周散开。

每支队伍都由经验丰富的禁卫军团长带队,前锋探马骑着快马穿梭在林间,刀刃上还沾着晨露便已做好厮杀准备—。

他们要搜遍周边百里的鞑子庄园,既要让那些欺压汉民的贵族血债血偿,也要把囤积的粮草皮毛尽数搬空,更要把夏国的旗帜插在每一片被鞑子占据的土地上,让流离的汉民看到归处。

吴忠国站在皮岛的制高点,望着秦武所部远去的背影,直到那片玄色消失在地平线尽头,才缓缓转过身。

他看向身后整装待发的八千海军,战船早已在港口列成纵队,船帆上的夏字旗被海风鼓得猎猎作响,炮口泛着黝黑的冷光。

“你们两千人,加固工事、严查暗哨,这些要是丢了,咱们所有人都没脸回去见大王!”,吴忠国声音沉稳,目光扫过负责留守的士兵,每个人都挺直了脊梁,握拳应下。

交代完后,吴忠国大步走下制高点,踏上旗舰的甲板。

海风卷起他的战袍,他抬手一挥,号令传遍整个舰队:“起锚!扬帆!目标——鞑子沿海水军据点!把他们的船打沉,把他们的港口烧了,把鞑子那垃圾水军打烂!”。

号角声骤然响起,战船缓缓驶离港口,船桨搅动海水,激起层层白浪。

甲板上的海军士兵早已各就各位,每个人眼中都燃着战意——一场席卷辽东的海上大战,才刚刚拉开序幕。

大军四散而出,不过最先打破辽东腹地宁静的,是夏军的四支两千人队伍。

梁房口左近的平原与河谷间,早已被鞑子的庄园切割得密如蛛网。

萨尔浒战后,鞑子将掠夺的辽东汉地良田尽数分赏给八旗贵族,那些青砖瓦房的庄园外,要么立着挂着汉民头颅的木杆。

要么圈着被铁链锁着的农奴,更有鞑子兵丁挎着腰刀在庄外晃荡,腰间的酒壶里还晃着刚从汉民家中抢来的东西。

鞑子占据辽东后,对汉民的压迫与屠戮,是明末历史中一段浸透血泪的黑暗篇章,其残酷程度远超寻常战乱,每一处细节都刻满了汉民的绝望与屈辱。

鞑子为震慑汉民反抗、掠夺生存空间,多次发动大规模屠城与村落清洗。

天命九年,努尔哈赤以“汉民多有叛意”为由,下令对辽东各地汉民“分路屠戮”,辽阳、沈阳周边的村落被付之一炬。

手无寸铁的村民要么被刀砍斧劈,要么被驱赶到冰河中活活冻死。

更有甚者,鞑子兵将汉民孩童挑在长矛上取乐,将老人绑在树干上当作练习射箭的活靶,城郭外的乱葬岗层层叠叠堆满尸体,腐臭之气数月不散,连野狗都因啃食尸体变得异常凶猛。

幸存的汉民被剥夺所有土地与财产,按“丁”分配给八旗贵族当“包衣”,脖子上套着铁链,日夜劳作却连饱腹都做不到。

鞑子贵族可随意打骂、买卖甚至处死农奴——汉民女子若有几分姿色,会被贵族强行霸占,稍有反抗便会被鞭打至皮开肉绽。

男子则需承担最繁重的农活与劳役,冬天赤着脚在雪地里开荒,夏天顶着烈日搬运粮草,一旦体力不支倒下,就会被拖到荒野喂狼。

更残酷的是,鞑子规定汉民“不得持械、不得读书、不得擅自迁徙”,连婚嫁都需经主人同意,彻底沦为失去人格的私有财产。

为支撑对明战争,后金对汉民实施极致掠夺。除了强制缴纳半数以上的粮食,鞑子还会定期上门搜刮。

汉民家中的衣物、铁器、甚至仅存的口粮,都可能被兵丁抢走,若家中有牛羊,要么被直接牵走,要么被要求缴纳高额“牲畜税”,交不出就以“抗税”之名处死。

更荒唐的是,鞑子推行“计丁授田”,却将最贫瘠的土地分给汉民,肥沃土地尽数留给八旗子弟,汉民辛苦耕种一年,收成却不够缴纳赋税,只能靠挖野菜、啃树皮度日,寒冬时节饿死的汉民不计其数。

鞑子还严禁汉民保留自身文化与习俗,下令“剃发易服”,若有汉民不愿剃掉头发、改穿八旗服饰,便被视为“不忠”,当场斩杀。

他们烧毁汉民的书籍、祠堂,禁止举行传统祭祀,甚至不准汉民说汉语,强制学习满语,试图从根源上磨灭汉民的民族认同。

许多汉民为保住祖宗传承,偷偷藏起家谱、穿着旧衣,一旦被发现,全家都会被牵连处死,无数文化典籍与民间技艺也在这场浩劫中失传。

在鞑子的统治下,辽东汉民如同生活在人间地狱,他们失去了家园、自由、尊严,甚至连生存的权利都被肆意践踏。

这片曾经孕育过灿烂文明的土地,沦为了白骨露于野、千里无鸡鸣的悲惨境地,汉民的哀嚎与血泪,成了鞑子崛起史上最黑暗的注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