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崇祯的反应下(第2页)

“哦?还有吗?那又能怎么样,都是一些蠢虫罢了”,崇祯的语气冷漠而淡然,仿佛对周延儒的话毫不在意。

他的目光空洞,似乎已经对这一切都失去了兴趣。

然而,周延儒并没有被崇祯的态度吓倒,他继续说道:“陛下,臣这里有南京兵部尚书的奏折,还请御览”。

说罢,周延儒从怀中掏出一本奏折,双手高高举起,呈递给崇祯。

一直站在旁边沉默不语的王承恩见状,急忙快走两步,上前接过奏折。

他小心翼翼地将奏折捧在手中,然后恭恭敬敬地走到崇祯面前,将奏折呈给了皇帝。

崇祯面无表情地接过奏折,随手翻开看了起来。

然而,仅仅看了几行字,他的眉头就不由自主地皱了起来。

“呵呵,允许地方自募民团自守?”,崇祯冷笑一声,显然对奏折中的内容颇为不满。

“这是看朝廷屡战屡败,一些人便按捺不住,生出了别样心思?居然如此迫不及待!”,崇祯皇帝面露怒色,狠狠地将手中的奏折摔在龙案上。

实际上,大明王朝对于各地的掌控力,至今仍未完全丧失。

然而,若是同意了这一请求,那么对地方的控制力必将荡然无存。

具体的情况,不妨参考一下汉末时期的历史。

当时,地方上自行招募士兵、据守一方,美其名曰“募兵自守”,实则是地方势力脱离中央控制的开端。

“陛下,事已至此,实已无可奈何啊!朝廷如今已无余力遏制夏国,而关外的鞑子更是虎视眈眈,蠢蠢欲动……”,周延儒赶忙跪地解释道。

崇祯皇帝沉默不语,他的心中如翻江倒海一般。

许久之后,他才缓缓地挥了挥手,仿佛做出了一个艰难的决定:“罢了,他们既然愿意自守,那就随他们去吧!这道奏折,朕批准了!”。

“不过关外的鞑子究竟是怎么回事呢?我们不是已经成功击退了鞑子的进攻吗?”,崇祯皇帝突然想起了这个问题,眉头紧皱地问道。

“启禀陛下,据探子回报,明年鞑子很有可能会发动大规模的进攻,朝廷必须倾尽全力,才有可能抵挡住鞑子的攻势啊!”,周延儒一脸凝重地回答道。

“呵呵,还真是危如累卵了啊,夏国、叛军、鞑子,这是不灭我大明不罢休啊”,崇祯自嘲一声。

他之所以答应让地方募兵自守可没有那么简单,从夏国的过往来看,凡是抵抗的都没有好下场。

这些地方士绅要是敢募兵自守,等夏国打过去的时候基本没有好下场,这算是给自己出了一口恶气。

还有就是万一他们守住了也是好事,到时候朝廷还可以利用大义名分调遣他们,已经岌岌可危的大明可能还有一点希望。

“陛下,您一定要振作起来,我大明还没有到穷途末路的时候”,周延儒劝解道。

崇祯摆摆手,“阁老回去吧,朕累了想休息一下,最近朝政就交给各位阁老了,没有大事不要来找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