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1章 崇祯的反应下
崇祯沉默了许久,终于缓缓开口:“周阁老,事已至此,我们已无计可施。夏国的战力堪称无敌,即便我大明倾尽所有兵力,恐怕也难以与之抗衡”。
他虽然性格刚愎自用,政治手段也并非高明,但毕竟还是有些眼光的。
自从朝廷的几十万大军在战场上灰飞烟灭之后,他便深知大势已去。
然而,作为大明的统治者,他又怎能轻易说出这样的话呢?
可是如今新军全军覆没,水军也遭遇惨败,大明还有什么力量能够遏制夏国的崛起呢?
有些事情,实在是超出了崇祯的想象,大明建国两百余年来,叛乱此起彼伏,多如牛毛,甚至还有不少人据地称王。
但最终,这些叛乱都被朝廷巧妙地分化瓦解,得以平息。
然而,夏国却如同一个怪胎,无论朝廷如何施展分化之策,都无法奏效。
而与之交战,更是屡战屡败,毫无还手之力,如今,只能眼睁睁地看着夏国不断发展壮大。
这几日来,崇祯苦思冥想,心中愈发明白,照此下去,大明必定会被夏国所取代。
而他所能期望的最好结果,也不过是为大明争取一个相对体面的结局罢了。
这与历史上的情况大相径庭,历史上的崇祯皇帝之所以坚持到最后一刻仍在奋力抵抗,主要是因为他对李自成领导的起义军心存轻视。
在历史的长河中,那些所谓的起义军与官军如出一辙,他们同样不将百姓视为有尊严的人,而且缺乏引人注目的政治纲领和完善的制度体系。
这一点让崇祯皇帝深感愤愤不平,他心中暗自思忖:“尼玛,这些起义军和我大明一样腐朽不堪,我又怎能心服口服呢?
“只可惜那些大臣们碌碌无为,贻误了朕的军国大事啊!”。
这便是他当时内心真实的想法。
然而,夏国却截然不同。夏国的政策和制度毫无保留地展现在世人面前,崇祯皇帝对此进行了反复深入的研究。
经过深思熟虑,他由衷地认为这些制度比大明的更为卓越。
正因如此,崇祯皇帝如今才会产生一种想要放弃抵抗、听天由命的念头。
至于那些江南地区的权贵们,他对他们可谓是恨之入骨,甚至恨不得将他们赶尽杀绝,又怎会顾及他们的生死存亡呢?
就连郑芝龙这样的海盗头子,在崇祯皇帝的心目中也毫无地位可言。
对他来说,郑芝龙不过是一个可以在适当时候加以利用的工具罢了,至于郑芝龙的生死,他根本不会放在心上。
“陛下,我等还没有败,南方还有几千万百姓,还有无数忠君爱国的臣子,您可千万不要灰心啊!”,周延儒一脸焦急地说道,他的声音中透露出一丝惶恐。
此时的周延儒已经顾不得什么劳累了,他“扑通”一声直接跪在了地上,膝盖与地面碰撞发出清脆的响声。
他深算是看出崇祯此刻的心境,这位皇帝显然已经对局势感到绝望,甚至有了放弃的念头。
然而,周延儒绝对不能让这种情况发生,因为一旦皇帝失去信心,那么整个国家恐怕就真的要陷入万劫不复的境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