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7章 暖棚
熊洪既然已经定了下来,其他族人自然也不会去反驳,熊巫此时也说道,
“部落很多东西都不是一下子就能做好的,这一点希望你们明白,就像族长说的,什么事情都可以去试一试,成功了固然可喜,但失败了也没必要垂头丧气,这次不行,搞不好下次就行了呢?”
熊洪也对熊巫的话表示赞同,“大巫师说的不错,部落为什么积累这么多物资,不就是为了让大家有充分的试验机会吗?不要怕失败,有什么想法,去干就行了。”
第二天,纺织坊的绩线房间里,族人们便已经用上了木梳。
虽然绩线的工具还在熊木等人的明观院中等待设计出来,但见识到梳子对绩线的巨大帮助作用,熊角还是让绩线的族人们互相配合着,将一缕缕麻皮,梳成蓬松、易撕开的麻缕。
而明观院里,熊木和熊杰等人,正围着一个布满铁针的东西皱着眉头。
“这些针头,会将所有的麻线都给勾走,原本我们设想的,可以将麻线给往前送,看来怕是不行。”
“要不尝试一下,把这些针给弯一下?”
“也行,这样子在旋转的时候,就不用担心缠绕的非常紧了,还有其他想法吗?”
“手摇的轮子速度不均匀,又快又慢,不如在旁边装一个大一点的轮子带动。”
“同意,这样小轮子转起来更快。”
“我觉得可以把针给钉在平整的木板上,针脚向一个方向倾斜,而且不应该排这么稀疏。”
“哦?为什么这样说?”
“你看,我们这些针脚之间的缝隙太大了,一缕麻皮穿过其中也可能都勾不到。”
“嗯,这倒是可以,还有,我觉得要不这根‘刺棍’和针板两个都留下吧。”
“那怎么用呢?”
……
熊洪只是去明观院听了一会,提出了一个简单的想法,便引起了这些匠人的争吵,论吵架这方面,大多数族人,都超不过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词汇量、同时见多识广的明观院。
虽然最终的成品还没有确定下来,这种绩线的组装工具——被熊洪称之为梳麻机的器械,该由哪几个部件组成、能够起到什么样的作用、该怎样去使用,这些工匠都已经有了一些清晰的想法。
熊洪对这些工匠们有很大的信心。
“队长,用了熊洪族长的这个法子,我们今天绩线的成果,要比昨天翻了一倍!”
钟声敲响停止工作的信号,绩线的女工们便兴奋地站了起来,收拾收拾手上的麻线和线团,由小队长挎着竹筐,挨个收起来。
而今天的绩线坊,大家的情绪都很高涨。
熊洪族长给他们提供了用梳子梳理麻纤维的新思路,经过证明,这种方法很是实用,梳成一缕一缕的麻条,不仅粗细更加均匀,而且经过不断地拉伸,其强度也要比手工绩线有所提升。
现在连熊角,也在期待着明观院快点把麻梳机给制造出来了。
……
熊部落在某一方面的技术进步,总会带动与其相关的上下游工艺的技术或者设备进步,甚至其衍生出来的产品,也能在部落其他方面产生积极的作用。
甚至有些时候,这些作用还让人意想不到。
熊部落对熊洪族长说的蒸汽机,已经在进行了研制。不过蒸汽机毕竟不属于这个时代,目前基本上的结构,都没有制作出来,只不过由于有熊洪的图纸和“画饼”,明观院的族人们才这么相信他。
当然,虽然蒸汽机没办法立刻搓出来,但与之配套的一些东西,倒是也产生了一些作用。
“这些竹管连接处还是容易漏水,得想办法解决!”
在部落围墙外面,东南侧的树林边缘,距离东门差不多有个一里路的地方,也搭建了一处小院子。
院子并不算大,由四个长20米宽5米的屋子构成,外面有一圈围墙,将这几栋建筑给包围了起来。
熊巫来到这里,是为了检查房间里生长的蔬菜有没有什么问题。
在熊洪当初大量种地的时候,也给部落提供了一些其他的食物获取办法,其中之一,就是从树林里收集长有蘑菇、木耳的枯枝或者树干,将它们放到草棚里,集中培育蘑菇和木耳这些菌类。
而这些被称为蘑菇棚的东西,也没有让族人失望,每年在生长的季节,都会给熊部落带来不少的食物,丰富了部落的食谱。
这几年来,部落的生活条件变好了,但对于这些“跟随”部落起家的食物来说,部落也没有将它们给放弃。事实上,在围墙外面,跟养殖场挨的很近的树林处,就搭建了很多个这样的蘑菇棚,专门用来为部落提供各种菌类。
这些蘑菇棚打理起来也非常简单,一开始的做法,就是通常在春夏季降水过后,只要到树林里,将采集到的枯木给搬到蘑菇棚里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