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在熵增 作品

第 473 章 后续-灵彩与第一壁(第2页)

上面的数据一切正常,但研究员们仍然注视着屏幕屏息以待。

还没有到关键的时刻。

“提升束流密度至1.5x101? ions/m2·s。”灵彩道。

粒子腔室中的氦核暴雨突然增大,类比地球就像是在下毁天灭地的陨石雨。

屏幕上,dpa斜率变陡,温度升至350°C被控制住。

灵彩看着上面的数据。

她一首密切的关注着声发射传感器捕捉到的离散事件频率和能量读数,此刻这些数值比预想的要高一些,在线pAt初步反馈的缺陷密度增长趋势也略高于预期。

控制室里,研究员们交换着忧虑的眼神,低声议论:“这…好像不太乐观?比d1452同阶段损伤迹象还明显?”

灵彩的眉头微微蹙起,但眼神依旧专注。

“继续。提升至2.0x101? ions/m2·s。目标dpa,200。”

氦核暴雨再一次增大,样本表明己经坑坑洼洼,但是这数值相比真正的核聚变第一壁材料所需要的材料,仍然是小巫见大巫。

核聚变第一壁要抵御的中子通量高达1x101?–1x102? n/m2·s,比此刻实验通量高百倍乃至万倍。

dpa迅速突破150、180、190…样品温度升至400°C,冷却系统全功率运转,关键数据的变化趋势让气氛更加凝重。

现在这些实验室里面的的人无一不明白上面数据的变化意味着什么,其中,以灵彩为最。

曲线斜率陡峭上升,估算值很快超过了之前d1452在更低dpa下的水平,sAxs估算he泡密度不容乐观,声发射检测显示,事件频率和能量也在持续攀升,这通常意味着材料内部微裂纹活动极其活跃,实时电阻率测量的读数急剧跃升,增幅远超她的预期。

但她冷冷的注视着这些数据,丝毫没有被其所影响。

“dpa 195… 198… 200!声发射己经超二级阈值了!”监测员紧张的说。

温度稳定在410°C,真空度略微波动但未报警。

束流按计划切断,氦核暴雨开始平息。

然而,控制室里一片沉寂,弥漫着失望的气息。

“峰值dpa 201.8,温度峰值410°C, he泡密度估算:3.8x102? m?3! 电阻率增加约40%,

声发射活动强度指数达到危险临界”一位资深研究员一项项的念着数据,声音沮丧又沉重:“这…这数据,甚至不如我们之前的d1452材料在180dpa时的表现!氦泡和缺陷累积太快了!锺元素没起作用?”

沮丧的低语在人群中蔓延,投入巨大希望的新材料,测试结果竟如此令人失望。

只有灵彩如同坚定的雕像站在屏幕前,反复的审视那些数据。

她己经跟赵院士深入研究过en元素的性质,虽然无法探究en元素的所有奥秘,但是仅仅依靠en元素目前展示出来的特点,她就确认en元素能够在材料学,特别是抗辐照方面有极大的潜力,它的数据绝对不会如此不堪。

但是,数据不会骗人,那么……问题出现在什么地方?

“这只是第一个材料而己,试一试en1的成分。”

一位研究员应了一声,穿上护具开始更换测试材料。

就绪后,所有人目光都注视着灵彩。

“继续,阶梯加载,注入粒子:he?,能量3 mev,束流密度先设定为1x101? ions/m2·s。”灵彩声音平淡,似乎根本没有收到影响。

第二次测试的结果很快呈现出来,这一次的结果比en7还要差。

众人的脸色更为阴沉,实验室开始弥漫出沉重的气息。

这些材料现在的数据表现连后续的检测都没必要。

灵彩依旧平静。

“开始测试en2。”

旁边有一位研究员欲言又止,随即沉默。

这次实验极其昂贵,包括这些样本在内,一次测试的成本都要百万左右,等到全部测试一遍,如果没有结果,那么只是白白烧掉的资金就有千万之巨。

虽然他们注定要烧这么多钱,但是钱也不是这么烧的。

样本很快就绪。

“继续,条件不变。”

第三次的测试结果也出笼了,灵彩紧皱眉头,似乎不在意后面的讨论。

她对en元素寄予厚望,在开始今天这项实验之前,她己经进行了无数次的计算,每一次给她的结论都是使用en元素打造的抗辐照高熵合金作为第一壁材料,绝对可行,她相信自己的计算,这个思路绝对没有问题。

但是,呈现的数据却严重与自己的预警不符,那么,问题究竟出现在什么地方?

材料?绝不可能,这些材料出自中材院,制造出来之前就经过了苛刻检查,然后才会送到她这里。

仪器?更不可能,每次运行仪器都要进行细致检查,确保实验无误。

参数?这己经是基本操作,一旦出错,只要眼不瞎,就绝对能看出来。

灵彩冷漠的反复审视眼前的三份数据,她感觉似乎有某种叹息之壁突然矗立在她面前,封死了前进的道路。

她叹了一口气,手按在操作台上。

顿时,无形的涟漪扫过。

灵彩抬起了头,再次看了一眼数据。

……

灵彩看到了值得注意的数值。

“三份材料的声发射信号数据给我。”

众研究员一愣,其中一个匆匆向灵彩屏幕上发送材料声发射信号的数据。

灵彩手指划过屏幕,目光如同精密探针,在浩瀚的数据流中搜寻着蛛丝马迹。

突然,她的手指停住,屏幕上出现了几段被放大并叠加显示的曲线。

这段曲线的似乎有点“不完美”,这是她检测了上千份材料的首觉。

她凑近屏幕仔细的看了看,顿时找出了那段不和谐的曲线。

灵彩放大后,众研究员也意识到了灵彩发现了什么,纷纷看了过来。

片刻后,其中有一位预期有点不确定:“这是……声发射信号的基线异常尖峰脉冲?”

“应该是……吧?不过,这里为什么会异常尖峰脉冲?有什么东西在干扰么?”又一位研究员挠头:“不过,就算是异常尖峰脉冲也不至于太影响结果吧?”

“怎么不会?这声发射基线尖峰它叠加在真实的微损伤声发射信号上,大幅抬高了我们监测到的‘事件频率’和‘能量’,让我们误判内部损伤极其严重,虚假触发了警报,这肯定不行啊。”

灵彩确定数据有异常之后,立马开始翻找其他数据,很快,又发现了一处异常。

电阻率读数的瞬时值诡异的产生了一个向下的凹陷毛刺。

“这是非物理的负向干扰,在计算平均电阻率增量时,会显著拉低最终结果,我们看到的40%增幅,其真实值可能远高于此!”

“sAxs抖动?”

“温度?”

灵彩敏锐的发现一处又一处的异常,但一众研究员却头皮发麻。

“这干扰源有点厉害啊,谁去找一找。”

“哪个干扰源这么厉害?看看是不是仪器坏了?这么多数据居然没一个正常的?”

“还是先确定样本有没有被污染吧……”

后面的研究院七嘴八舌,只有灵彩看着这些数据。

最后

,她叹了一口气。

一众研究员窃窃私语的声音戛然而止。

“应该是材料本身的问题,en元素性质很奇妙,且没有经过放射检测,这还是我们人类第一次进行照射实验,没想到会对检测仪器影响这么大……”

灵彩盖棺定论:“把这些样本送到检验科对照射样本进行辐照后检验,告诉检验科,这些材料的检验优先级排到最高,我要第一时间拿到检测报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