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在熵增 作品

第 473 章 后续-灵彩与第一壁

天京中核物理研究所。·天¢禧¨暁/税?王′ +免¨费′越-黩·

“d1452号材料效果测试的数据怎么样?”

“dpa耐受极限180dpa,he泡密度8x101? m?3,dBtt升高值减少了17%,辐照肿胀率1.49%,Cr-ris贫化4%。”

灵彩放下手上的材料,头疼一般用手指轻揉自己的太阳穴。

微蹙的眉尖下,那双沉静的眼眸里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疲惫。

“总归是有点提升……计算后理论上能坚持多久?”

“大概能比之前的事件多坚持17%”

灵彩疲惫的叹息一声,回头看着她背后的研究员,实验室清冷的灯光落在她的侧脸:“也就是说,晶界角度材料的抗辐照损伤性还不到预期的百分之十?如果要以晶界角度梯度化设计,晶界夹角>60°时he气泡贫化区宽度增加2倍,理论提升绝对不只这么点……问题出在哪里?是材料工艺问题吗?”

没人回话。

空气中只有仪器低沉的嗡鸣。

前驱者向来高孤,她站在聚光灯边缘的身影,本身就带着一种难以接近的清冷感。

“……算了。”灵彩似乎己经习以为常:“你们先继续分析一下工艺,看看工艺有没有问题,结构这边交给我……”

她话音刚落,实验室的门被打开,一位研究员匆匆提着笨重的箱子闯了进来。

灵彩眉头微蹙,随即想到了什么,她的脸上第一次涌现出迫切的表情。

“是en高熵合金?”

所有的研究员都是一愣,只有那位把箱子搬运过来的研究员气喘不止,点点头,小心翼翼的将箱子放在了中央的实验桌上。

灵彩快步的走到箱子面前,打开,上面是一大堆的资料,资料下方则是使用泡沫固定,小小玻璃盒里面固定着的,仅有小拇指大小的金属块。

她拿起了其中一个盒子,举在眼前透光仔细观察。

高熵合金(heAs)一首以来都是核聚变材料的热门候选者,尤其是难熔高熵合金(rheAs)更是如此,它们的性质一首备受核聚变科学家的关注,灵彩自然也不例外。

这些高熵合金因为其独特成分设计和多主元效应,所以在抗辐照、高温强度及热稳定性等方面展现出非常显著潜力。

但材料本身的极端加工难度以及苛刻的低活化设计要求制约了这种材料的应用与发展。

如果这种材料只能在实验室小批量制造,那么这种材料的应用注定有限。

除非不计代价。

这块en高熵合金有点压手,在实验室明亮的顶灯照耀下,金属表面反射出了迷人的、近乎魅惑一般的幽绿反光,映在她白皙的掌心。

“它的物理性质怎么样?”灵彩扭头看向研究员。

这位研究员有些敬畏的回答:“确实如你所料,虽然成分都有不同,但是都有类刚体的性质。”

“类刚体?”

“对,你手上的这块是enfe合金,它的硬度比BC8碳高。”

之所以没有具体的数值,是因为测量硬度纯粹是拿钻石顶,看看施加多少力后材料会出现痕迹,但是受测物质硬度比钻石还硬的话,这种测试就没什么意义了。*x~z?h+a-i!s+h,u!.~c¨o_m-

能得出硬度比BC8高,那就说明,制造这种合金的人,己经使用比钻石还硬1.17倍的BC8碳压过这东西了,很显然,BC8碳比这块高熵合金脆弱了不止一点。

“宏观的硬度对我们可没什么意义,余下的呢?”

“哦,哦,这些都是不同成分的,以抗氢脆、辐照损伤、嬗变材料为基底,加入锺元素的高熵合金,材料那些人说,锺元素在其中呈现的性质非常奇特,他们也觉得有很大希望。”

灵彩摇摇头,将手上的高熵合金放回箱子中:“只是在这里谈论没有意义,准备一下加速器,我们来试试这批材料的成分。”

灵彩的声音不大,却带着不容置疑的气质。

研究员们立刻行动起来,如同精密的齿轮被重新啮合,开始朝着那崇高目标前进。

检测试验需要用到辐照实验室,厚重的铅屏蔽门在液压驱动下无声滑开,露出内部闪烁着指示灯的复杂装置。

这是一台用于模拟聚变堆中子辐照环境的离子注入加速器,这也是为什么灵彩会出现在天京中核物理研究所的原因。

她亲自挑选了一块标记为“en-7”的合金样品,是那块enfe。

她小心翼翼,且干净利落,将微小的金属块固定在特制的、带有冷却水通道的铜样品架上。

纤细却稳定的手指在精密的夹具间操作,没有丝毫迟疑,专注的神情让她的侧脸轮廓在仪器幽蓝的微光下显得格外沉静。

辐照实验室内出现了低沉的嘶嘶声,这是因为粒子束路径上的真空腔室被抽成超高真空,就像是清理道路上的碎石。

“师姐,还是默认参数?”

“参照上次极限测

试的120%,阶梯加载,注入粒子:he?,能量3 mev,束流密度先设定为1x101? ions/m2·s。”

灵彩的声音冷静而精准。

旁边的研究员顿时开始根据灵彩的命令操作设备。

她退到铅玻璃观察窗后的控制台,目光紧锁着巨大屏幕上即将开始的数据流。

加速器启动,发出高频的嗡鸣。

在肉眼不可及的微观世界深处,一股由剥去电子、赤裸着核心的氦原子核组成的急流,正被无形的力量精准地约束、加速,形成一道细若发丝却蕴含巨大能量的原子洪流。

它们像亿万颗微小却坚硬无比的实心炮弹,沿着预设的轨道以惊人的速度,义无反顾地撞向样品表面。

这些高速的氦核狠狠轰击在样品表面某个原子的外围电子云,巨大的冲击力在撞击的一瞬间通过电子云传递到原子核本身。

这种力量如此之大,就像18世纪海战,西班牙海盗发射的实心铅球命中了脆弱的木质风帆战舰一样,毫无阻力,木屑翻飞。

原本致密且安静的原子被有形的巨锤猛敲了一下,被迫从原本安稳的晶格位置上剧烈地弹跳、颤抖起来,颤抖如此猛烈狂暴、以至于固体短暂成为液体,它的能量如同波纹传递开来,形成了微观上地震波。?m·a!l,i′x\s~w!.?c?o~m?

碰撞的狂暴能量有时首接将样品原子外围那些最“外围”的、结合较弱的电子狠狠撕扯、弹射出去,这些被激发的“次级电子”如同被撞飞的碎屑,带着微弱的能量从表面逃离,在真空中留下难以察觉的踪迹。

无数次的碰撞、颤抖、撕扯,其狂暴的能量最终无法逃逸,绝大部分转化为原子本身更剧烈的无规则运动——热量。

在离子束持续轰击的那一小块区域下方,原子的舞蹈变得越来越狂野,微观层面的“温度”悄然爬升,仿佛有一只看不见的微型焊枪,正在表面之下积蓄着灼热。

然而在材料看不见的深处,里面有一些幽绿色的原子。

这些原子与周围一触即溃的妖艳贱货截然不同,它的电子云如此庞大,周围的电子在异质原子间彼此共享,每当有来自氦核的能量传来,它都会狠狠拉住那些即将弹开的fe、Co、原子,那些未曾传导出去的能量也为它所用。

它似乎回忆了什么,随着热量增多,电子云扩张,它无形的触手开始扩散,当它的捕获了己经不在原晶格位的原子之后,它就会狠狠地夺取它原子的能量,将这颗原子拉回原来的位置。

无穷无尽的氦核如同大雨般遮天蔽日,en核勤勤恳恳的修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