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河西年暖
腊月的风裹着岭南特有的湿冷,钻过木窗棂的缝隙往屋里渗。秦嫣凤拢了拢身上的枣红棉袄,手不自觉地护在隆起的小腹上——怀了快三个月的胎,夜里总容易醒,天还没亮就睁着眼睛数房梁上的木结。
“醒这么早?”江奔宇的声音带着刚睡醒的沙哑,他翻了个身,伸手摸了摸妻子的额头,“没着凉吧?昨儿晚上的鞭炮声响到后半夜,我还说让你多睡会儿。”
秦嫣凤笑了笑,往他身边凑了凑:“心里记着事儿呢,哪睡得踏实。今天初二,大家伙不是要回外家么?街上肯定热闹非凡。”她抬眼望了望窗外,灰蒙蒙的天刚泛起一点鱼肚白,“五个弟弟怕是早就盼着出门了。”
话音刚落,院外就传来一阵急促的脚步声,伴着此起彼伏的叫嚷:“姐夫!阿姐!你们醒了没?”“快点快点,河西老街的煎堆肯定要抢的!”
江奔宇无奈地笑了,披了件藏青棉褂起身:“这几个皮猴,比鸡起得还早。”
秦嫣凤却摇了摇头,撑着炕沿慢慢起身:“不了,我也起来拾掇拾掇。”
院里早已闹成一团。五个小舅子穿着新做的卡其布褂子,秦金最大,正帮着秦水系歪了的鞋带;秦家老三秦木举着个昨晚剩下的炮仗头,追得老四秦火绕着石榴树跑;最小的秦土才七岁,攥着个红纸包的利是,蹲在门槛上数里面的硬币,嘴里念念有词。
“都别闹了!”江奔宇拍了拍手,五个半大孩子立刻安静下来,齐刷刷地看向他,“你们阿姐怀着孕,今天走路都得慢着点,谁要是敢乱跑,回头我让阿姐罚你们抄三遍作业。”
秦金立刻挺直腰板:“姐夫放心,我肯定看好弟弟们!”秦水也跟着点头,小脑袋点得像拨浪鼓。
秦嫣凤这时走了出来,头上别了支木簪——那是江奔宇买给她的。她看着五个弟弟笑:“行了,别吓着他们。咱们早点走,赶在老街开市的热闹前到街上。”
江奔宇把一些出行的东西绑在二八自行车的后座侧面,又从屋里搬来个棉垫铺在后座上:“坐上来吧,慢着点。”他扶着秦嫣凤坐稳,又叮嘱道,“抓好我的手,别晃。有推着车走”
“姐夫,我来帮你推!”秦金跑过来抓住自行车的后座架,秦水也赶紧凑过来,伸手搭在车把侧面。
秦嫣凤笑着拍了拍他们的手背:“有你姐夫推就行了,你们跟在旁边,别跑丢了。”五个孩子齐声应着,却还是紧紧跟在自行车旁,时不时帮着扶一把。
出了村,沙石路渐渐宽了些。晨雾还没散,像一层薄纱裹着路边的竹丛,竹叶上的露水时不时滴下来,打在鞋面上凉丝丝的。远处传来几声狗叫,混着谁家开门的吱呀声,还有妇人唤孩子吃饭的吆喝,透着新年的烟火气。
“姐夫,你看!那是不是供销社的灯笼?”秦木指着前方喊道。顺着他指的方向望去,果然能看见供销社门口挂着的两盏红灯笼,在雾里透着朦胧的红。
越往前走,人越多起来。大多是穿着新衣的男女老少,有的拎着布包,有的推着自行车,脸上都带着笑,互相打着招呼:“李婶,回外家啊?”“是啊!你家小子也跟着去?”“那可不,盼着他外婆的姜醋蛋呢!”
坐了船到了河西老街口,热闹一下子涌了过来。供销社的木闸门正被两个伙计往上卷,“吱呀吱呀”的声音里,门板上贴着的“开市大吉”红纸上的金字,在刚冒头的阳光下闪着光。门口已经围了不少人,有买糖的小孩,有扯布的妇人,还有买烟的男人,挤在柜台前叽叽喳喳。
“先点串炮仗冲冲喜!”旁边的小摊铺前,老板正拿着火柴往一串短鞭炮上凑。“噼啪”声突然炸响,吓得几个小孩往大人怀里钻,却又忍不住探出头笑。檐下避寒的麻雀“呼啦啦”飞起来,绕着灯笼转了两圈,又落在远处的屋檐上。
江奔宇推着自行车慢慢走,秦嫣凤坐在后座上,看着路边的摊子。煎堆摊前冒着热气,金黄的煎堆在油锅里滚着,外皮的芝麻沾得满满当当,捞出来放在竹筛上沥油时,还“滋滋”地响。老板手里拿着长筷子,笑着对路过的人喊:“刚出锅的煎堆!甜糯得很!”
旁边的油角摊也摆开了,竹筐里码得整整齐齐的油角,棱角分明,外皮炸得金黄酥脆,隐约能看见里面的花生芝麻馅。秦土盯着油角咽了咽口水,秦嫣凤笑着对江奔宇说:“停一下,给他们买几个油角吧。”
江奔宇点点头,停下车,走到摊前:“老板,来一斤油角。”老板麻利地用油纸包好,递过来说:“好嘞!新年好彩头!”秦金接过油纸包,五个弟弟立刻围过来,秦土伸手就要拿,秦金拍了拍他的手:“先别吃,还烫呢。”秦土撅了撅嘴,却还是把手缩了回去。
继续往前走,玻璃罐里的水果糖透着五颜六色的光,橘子味、苹果味的香气混在一起,引得小孩们挪不动脚。穿卡其布中山装的男人推着自行车从身边经过,后座的礼篮里除了腊鱼,还多了条腊肉,车把上挂着个布包,里面鼓鼓囊囊的,想必是给外家孩子的新衣服。
“阿强!等一下!”煎堆摊的老板突然朝着那男人喊,“带两串糖环给你阿婆!她昨儿还问起你呢!”那叫阿强的男人停下车,笑着应道:“好嘞!麻烦你给我包两串!”老板手脚麻利地包好糖环递过去,阿强付了钱,又笑着说:“明年我再来照顾你生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