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7章 寒雾里的归程(第2页)
江奔宇先挤到卖雪花膏的柜台前——秦嫣凤一直想要一盒雪花膏,说冬天脸太干,之前他总没来得及买。“同志,给我拿一盒友谊雪花膏。”他朝柜台里的售货员喊道。售货员是个二十多岁的姑娘,扎着两条麻花辫,正忙着给前面的人拿肥皂,头也不抬地说:“等会儿!没看见我正忙吗?”
江奔宇没急,站在队伍里等着,耳朵却听着周围人的聊天——镇上的消息,十有八九都是从供销社里流传出来的。
“哎,你听说了吗?昨晚革委会、公安、打办厅的人,还有水上巡逻队,联合抓了刀疤刘!”一个穿着蓝色棉袄的大叔,手里攥着一张布票,凑到旁边人的耳边小声说。他声音不大,但周围的人都竖着耳朵听,立刻有人接话:“真的假的?刀疤刘不是挺有能耐的吗?上次公社要查他的摊子,他第二天就没事了。”
“这次不一样!”大叔压低了声音,“我侄子在公安队当通讯员,说这次是上面直接下的命令,连县里的领导都连夜下来了。听说刀疤刘藏了一批违禁物资,满满一个地下仓库,昨晚被搜出来后,当场就烧了,火光冲天的,好几里地都能看见。”
“烧了?那多可惜啊!”一个拎着竹篮的大婶叹了口气,“要是分点给咱们老百姓,也能过个好年。”
“你懂什么!”旁边一个戴眼镜的青年瞥了她一眼,“我听说是地下仓库里什么都没有,那些物资早就被人转移了。刀疤刘的账做得天衣无缝,跟孙大圣篡改生死薄似的,查都查不出来——这叫‘平帐大师’,懂吗?”
“哟,还有这说法?”大婶惊讶地睁大眼睛。青年刚要再说,突然被旁边的人拉了一把。拉他的是个中年男人,脸色有点发白,低声说:“别乱说话!小心祸从口出!”他顿了顿,又朝周围看了看,才小声说,“不光刀疤刘,西江水贼也抓了好几个……不过那些人……”
他的话没说完,就被一个穿军大衣的人咳嗽了一声打断了。那人是镇上的民兵队长,正站在不远处买煤油,听到他们的话,皱着眉头扫了过来。中年男人立刻闭了嘴,拉着青年往队伍后面挤,嘴里还念叨:“不说了不说了,买完东西赶紧回家。”
周围的人也不敢再聊刀疤刘的事,话题转到了县里来的领导身上。“听说县里的领导住在公社招待所,今天一早就开会了,怕是要动一批人。”
“我看是,前阵子公社的李主任还跟刀疤刘称兄道弟呢,这次怕是要倒霉。”
“那是他自找的,跟黑市贩子勾结,就该查!”
江奔宇听着这些议论,心里暗暗好笑。刀疤刘的那批物资根本没被烧,也没被转移——而是都进了自己的随身携带空间里。至于地下仓库,本来就被搬剩下个空壳子,刀疤刘真的不是用来掩人耳目的。这些人传得有模有样,却没一个说对的。
“同志,雪花膏!”售货员终于轮到他了。江奔宇赶紧把钱和票递过去,接过那盒印着白兰花图案的雪花膏,小心翼翼地放进帆布包里。接着,他又买了些其他东西:给秦嫣凤买的花布,买的两瓶高粱酒,给小孩买的水果糖,还有搬新房要用的红绳、红纸——南方人搬新房讲究,要在房梁上系红绳,门上贴红纸,图个吉利。
买完东西,江奔宇挤开人群往外走。帆布包沉甸甸的,勒得肩膀有点疼,但他心里高兴——马上回家就能见到秦嫣凤了,就能住进新房了。他沿着石板路往镇西头走,走到那棵老榕树下时,左右看了看——这里是镇子的边缘,没什么人,只有几个小孩在树下玩弹珠。
江奔宇确认没人注意他,便走到榕树后面,背靠着树干,假装系鞋带。其实是用手摸了摸帆布包内侧的一个暗袋,他轻轻说了一声,眼前闪过一丝微弱的光,他意念进去,把自行车拉了出来——那是一辆永久牌自行车,平时不用的时候就放在空间里,方便得很。
刚拿出来,自行车的车座上沾了点露水,江奔宇用袖子擦了擦,然后把买的东西一一挂好:花布和红纸系在车把上,高粱酒放在车筐里,雪花膏和水果糖揣进车座下的小包里,腊肉则用绳子捆在车后座上。一切收拾妥当,他跨上自行车,脚一蹬,车链“咔嗒”一声响,朝着古乡村的方向骑去。
从镇子到古乡村有十里地,都是石土路。南方的冬天多雨,土路被雨水泡过之后,又冻上了霜,坑坑洼洼的,骑起来很费劲。江奔宇弓着腰,使劲蹬着脚蹬,冷风刮在脸上,像小刀子一样割得疼,耳朵冻得发麻,他时不时地抬手搓一搓,呼出的白气在眼前凝成一团雾,又很快散去。
路上遇到不少赶回家过年的人。有挑着担子的老农,担子里装着给城里亲戚带的红薯、花生;有骑着自行车的年轻人,车后座上带着媳妇和孩子,说说笑笑的;还有赶牛车的,牛车上堆着柴火和年货,牛车“嘎吱嘎吱”地响,走得慢悠悠的。
“奔宇!回村啊?”一个赶牛车的老农认出了他,笑着打招呼。是村里的李大爷,平时在村口种着几亩菜。“是啊李大爷!”
江奔宇减速,朝他笑了笑,“您这是刚赶集回来?”
“可不是嘛!买了点年货,准备回家守岁。”李大爷拍了拍牛背上的麻袋,“你家新房盖好了?今天搬进去?”
“嗯!今天搬!”
“好啊好啊!新房新气象,明年准能添个大胖小子!”李大爷笑得满脸皱纹。
江奔宇谢过王大爷,又加快了速度。骑到半路,遇到了一队巡逻兵——和镇上的不一样,这些巡逻兵守在一个岔路口,旁边停着两辆摩托车,手里拿着步枪,正对着过往的板车、马车进行检查。一个拉着板车的小贩被拦了下来,板车上装着些棉花,巡逻兵用刺刀挑开棉花,仔细翻找着,嘴里还问:“有没有带违禁品?有没有黑市交易的东西?”
江奔宇心里有点紧张,但还是硬着头皮骑了过去。巡逻兵看了他一眼,见他只是个骑自行车的,车后座上也只是些年货,没多说什么,挥了挥手就让他过去了。江奔宇松了口气,蹬车的速度更快了——他怕夜长梦多,万一巡逻兵突然改变主意,要查他的包,那就麻烦了。
又骑了三里地,古乡村的影子终于出现在眼前。村口的老榕树挂着两个自制的大型竹编灯笼,只不过外面贴上红纸了,是村里的干部昨天挂的,红通通的,看着就喜庆。树下围着几个小孩,手里拿着糖块,追追打打地玩着。
江奔宇远远地就看到了牛棚房的秦嫣凤——她穿着一件新做的蓝布棉袄,头发梳得整整齐齐的,正站在院子里口的石头上张望,手里还攥着一块热毛巾。
“嫣凤!”江奔宇喊了一声,使劲蹬了两下自行车,加快了速度。
秦嫣凤听到声音,猛地转过头,看到是他,眼睛一下子亮了,脸上露出了灿烂的笑容。她快步走下石头,朝着他跑过来:“奔宇!你可算回来了!”
江奔宇停下车,跳下来,一把抱住她。秦嫣凤的手很暖,贴在他的脸上,瞬间驱散了脸上的寒意。“冷不冷?”
她仰着头看他,伸手摸了摸他的耳朵,“耳朵都冻红了。”
“不冷,”江奔宇笑着说,“一看到你就不冷了。”
旁边的五个小舅子们围了过来,好奇地看着自行车上的东西。“姐夫,你买了糖吗?”一个小脸问道。
江奔宇笑着从车座下的小包里掏出一把水果糖,分给孩子们:“有!都有!快拿着吃。”孩子们欢呼一声,拿着糖跑开了。
秦嫣凤帮着他把车上的东西卸下来:“新房都收拾得差不多了,一会我们过去正好可以在新屋里贴春联呢,就等你回来了。”
“真的?”江奔宇高兴地说,“那咱们赶紧回去,争取中午之前搬进去。”
“嗯!”秦嫣凤点点头,挽着他的胳膊,一起往屋里走。
阳光越来越暖,雾已经完全散了。
远处的田野里,霜开始融化,露出了褐色的泥土。
村里传来了鞭炮声,是哪家孩子忍不住,提前放了起来。江奔宇看着身边的秦嫣凤,看着远处新房的方向,心里满是踏实——不管外面有多乱,只要能和家人在一起,能在新家里守岁,就是最幸福的事。
他转头看了看秦嫣凤,笑着说:“嫣凤,你放心,以后咱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好的。”秦嫣凤也笑了,靠在他的肩膀上:“我相信你。”
两人挽着胳膊,一步步朝着牛棚房走去。新房的屋顶上冒着袅袅的炊烟,门口已经贴上了红红的春联,春联上的字是村里的老先生写的:“新春大吉,阖家欢乐”。
江奔宇知道,从今天起,他就要告别这个牛棚房了,去到新家里,和秦嫣凤一起,开始新的生活了。而镇上的那些纷扰、刀疤刘的事、巡逻队的检查,都暂时被他抛在了脑后——今天是大年三十,是属于他和家人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