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沮渠牧犍——从"河西暖男"到亡国囚徒的魔幻人生(第2页)
起初,沮渠牧犍对李氏的话并不相信,他坚信自己与李敬爱之间的感情是真挚的,不会受到任何外界因素的影响。然而,李氏并没有就此罢休,她日复一日地在沮渠牧犍面前说李敬爱的坏话,不断地挑拨离间。
直到有一天,阳光透过窗户洒在房间里,他偶然间看到李敬爱正躲在角落里,鬼鬼祟祟地写着什么。他心中顿时涌起一股强烈的醋意,仿佛被点燃的火药桶一般,怒不可遏地喝道:“好啊!你果然向着娘家!”
李敬爱被他突如其来的怒吼吓了一跳,手中的笔也差点掉落在地。她抬起头,满脸泪痕,哭着辩解道:“只是报个平安……”然而,她的话还没说完,沮渠牧犍便毫不留情地打断了她,“报平安?你当我是傻子吗?”
沮渠牧犍的脸色阴沉得可怕,他根本不相信李敬爱只是单纯地给娘家写信。他觉得自己受到了背叛,心中的怒火愈发旺盛。他瞪大眼睛,怒视着李敬爱,声音冰冷地命令道:“从今天起,你给我老老实实待在房间里,哪儿也不许去!”
就这样,李敬爱被沮渠牧犍下令软禁了起来。她失去了自由,只能整日以泪洗面,心中充满了委屈和无奈。而与此同时,沮渠牧犍的另一个妃子李氏却趁机上位,开始在后宫中作威作福。
李氏仗着沮渠牧犍的宠爱,对其他妃子们呼来喝去,毫不留情。她的恶行引起了众人的不满,但大家都敢怒不敢言。然而,善恶终有报,李氏的好日子并没有持续太久。
李敬爱虽然被软禁,但她的旧部下们对她忠心耿耿。他们得知李氏在后宫中的所作所为后,决定暗中为李敬爱报仇。于是,他们买通了李氏的宫女,在她的饮食中下了毒。
一天,李氏像往常一样享用着丰盛的美食。可她万万没有想到,这顿饭竟然成了她的最后一餐。毒药发作后,李氏痛苦地在地上翻滚着,她的脸色变得惨白,嘴唇也失去了血色。
临死前,李氏的双目圆睁,死死地盯着皇后寝宫的方向,仿佛要将那里面的人碎尸万段。她用尽最后一丝力气,声嘶力竭地喊道:“我做鬼……也不放过你……”
这场后宫风波,不仅让李氏付出了生命的代价,也让沮渠牧犍与李敬爱之间的感情产生了无法愈合的裂痕。从此以后,他们之间的关系变得异常冷漠,再无往日的恩爱可言。
更令人瞠目结舌的是沮渠牧犍与姐姐兴平公主之间的隔空“较量”。兴平公主远嫁北魏后,深得太武帝拓跋焘的宠爱。她深知北凉与北魏之间的实力差距犹如云泥之别,于是忧心忡忡地给弟弟沮渠牧犍写了一封信,警告他道:“弟弟啊,你可要老老实实的!千万别去招惹太武帝!不然的话,北凉恐怕就要大祸临头啦!”
然而,沮渠牧犍却对姐姐的劝告不以为然,甚至还回信给兴平公主,语气阴阳怪气地说:“姐姐在北魏当宠妃,可别忘了老家的羊肉哦!”他心中对姐姐对自己的指手画脚颇为不满,觉得自己身为北凉国主,怎能在北魏面前如此低声下气。
这封回信犹如一把火,瞬间点燃了兴平公主的怒火。她气得火冒三丈,当即跑到太武帝面前哭诉道:“陛下,我弟弟他要造反啊!”这一番话,犹如晴天霹雳,在太武帝心中深深地埋下了猜忌的种子。
从此,太武帝对沮渠牧犍的信任逐渐瓦解,而沮渠牧犍的种种行为也让太武帝愈发觉得他心怀不轨。这不仅为北凉的覆灭埋下了巨大的隐患,也使得沮渠牧犍最终走上了一条不归路。
三、作死小能手的"亡国三连"
随着北魏的势力如滚雪球般不断壮大,其对北凉的野心也变得愈发明显。沮渠牧犍虽然心里对北魏有所忌惮,但表面上还是对太武帝表现得毕恭毕敬,不仅时常派遣使者向太武帝进贡骏马和美酒,还在言辞上对太武帝极尽阿谀奉承之能事,以表自己的臣服之心。
然而,这一切都只是沮渠牧犍的伪装。在背地里,他早已与柔然暗中勾结,企图通过与柔然结盟来共同对抗北魏。当沮渠牧犍派出的使者从柔然回来,并向他汇报说:“柔然可汗说了,咱们一起揍北魏!”沮渠牧犍闻言,顿时喜出望外,他兴奋地一拍大腿,高声喊道:“好!就让拓跋焘知道,我河西之地可不是好惹的!”
沮渠牧犍显然高估了北凉与柔然的实力,同时也低估了北魏的怒火。没过多久,北魏的大军便如汹涌的波涛一般压境而来,姑臧城外顿时战云密布,气氛紧张到了极点。
面对来势汹汹的北魏军队,沮渠牧犍却依然嘴硬,他站在城墙上,对着城下的北魏大军叫嚣道:“来就来!我姑臧城可是固若金汤,你们休想攻破!”他妄图凭借坚固的城池,抵挡住北魏的猛烈进攻。
然而,现实却给了沮渠牧犍沉重的一击。北魏军队攻势如潮,姑臧城的防线在北魏的强大攻击下很快就土崩瓦解。沮渠牧犍这才如梦初醒,意识到自己的错误估计,但此时已经为时已晚。
就在北凉面临北魏军事威胁的生死攸关之际,沮渠牧犍的后院却突然起火,他竟然做出了一系列让人摸不着头脑的谜之操作。被幽禁后的李敬爱,本就心情郁结,再加上生活环境的恶劣,身体状况愈发糟糕,疾病缠身。
然而,面对病入膏肓的李敬爱,沮渠牧犍不仅没有丝毫怜悯之心,甚至连去探望一下都不肯,仿佛她已经成为了一个无关紧要的人。更令人意想不到的是,沮渠牧犍竟然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都瞠目结舌的决定——将李敬爱送回刘宋。
他天真地以为,这样做就可以摆脱这个“麻烦”,让自己的生活恢复平静。但他万万没有想到,这个决定会彻底激怒宋文帝。当宋文帝得知自己的妹妹在北凉遭受如此不公的待遇时,他的愤怒如火山一般喷涌而出。
“我妹妹在你那儿受委屈?出兵!”宋文帝怒不可遏地吼道,他的声音在朝堂上回荡,震得所有人都不禁颤抖。这一句话,如同一道晴天霹雳,瞬间让北凉陷入了北魏和刘宋的两线作战的绝境。
沮渠牧犍得知这个消息后,如遭雷击,整个人都呆住了。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的一个决定竟然会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他在皇宫里像热锅上的蚂蚁一样团团转,嘴里不停地喃喃自语:“完犊子!这可咋整啊?”
然而,此时此刻,无论他如何懊悔、如何焦虑,都已经太晚了。北凉的局势已经到了岌岌可危的地步,他的国家和人民都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巨大危机。
眼看着城墙摇摇欲坠,敌军如潮水般涌入城中,沮渠牧犍心中一片绝望。他知道,这座城池已经无法守住,自己也无路可走了。在这生死存亡的关头,沮渠牧犍决定放下尊严,带领着文武百官出城投降。
沮渠牧犍面色苍白,手捧着象征着北凉政权的玉玺,步履蹒跚地走向太武帝。他强忍着内心的恐惧和不甘,在太武帝面前假惺惺地痛哭流涕,哀求道:“陛下饶命啊!”
太武帝面无表情地看着沮渠牧犍,伸出手准备接过玉玺。然而,就在他的手即将碰到玉玺的一刹那,沮渠牧犍突然像变了一个人似的,迅速将玉玺往怀里一塞,然后瞪大眼睛,直视着太武帝,说道:“等等!我还有个条件……”
沮渠牧犍的这一举动完全出乎了太武帝的意料,他愣住了,一时间不知道该如何应对。而沮渠牧犍则趁机继续说道:“陛下,只要您答应我的条件,我愿意立刻将玉玺奉上,并归顺北魏。”
太武帝终于回过神来,他的脸色变得阴沉至极,怒喝道:“你这是在戏弄朕吗?”沮渠牧犍的行为彻底激怒了太武帝,他当场下令:“来人啊,给我把沮渠牧犍绑了!”
士兵们如狼似虎地冲上前去,将沮渠牧犍五花大绑起来。沮渠牧犍挣扎着,嘴里还不停地喊着:“陛下,您不能这样对我!我还有话要说……”但他的声音很快就被淹没在了嘈杂的人声中。
就这样,曾经风光无限、不可一世的北凉君主沮渠牧犍,转眼间就沦为了北魏的阶下囚。他的命运从此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北凉这个曾经的国家,也在这一刻灰飞烟灭。
四、囚徒生涯的"血色黄昏"
在被押往平城的漫长路途中,沮渠牧犍静静地坐在那辆简陋的囚车里,目光凝视着车窗外渐渐远去的河西走廊。那片熟悉的土地,承载着他的荣耀与梦想,如今却渐行渐远,仿佛永远无法再触及。
沮渠牧犍的眼眶渐渐湿润,泪水像决堤的洪水一般,不受控制地涌出。它们顺着他的脸颊滑落,打湿了那件破旧的囚服。他的心中充满了无尽的悔恨和不甘,悔恨自己曾经的狂妄自大,导致北凉走向覆灭;不甘北凉就这样在他的手中灰飞烟灭,他的家族和子民们也因此遭受苦难。
与此同时,远在刘宋的李敬爱,当她得知沮渠牧犍被俘的消息时,如遭雷击,悲痛欲绝。她无法接受这个残酷的事实,一口鲜血猛地喷出,身体也随之软软倒下。这位曾经美丽动人的女子,就这样在绝望中香消玉殒。
当沮渠牧犍得知李敬爱离世的噩耗时,他的世界仿佛在瞬间崩塌。他紧紧抱着妻子的遗物,那是她生前最爱的一件衣裳,上面还残留着她的气息。沮渠牧犍的嘴唇颤抖着,喃喃自语道:“是我负了你……”
曾经,他们是一对恩爱的夫妻,相互扶持,共同走过风雨。然而,如今却阴阳两隔,他再也无法见到她的笑容,无法感受她的温柔。沮渠牧犍的心中充满了愧疚与自责,他觉得是自己的无能和过错,才让李敬爱遭受如此悲惨的命运。
到了北魏,太武帝表面上封他为"河西王",给予他一定的礼遇,可实际上却派人日夜监视他的一举一动。沮渠牧犍深知自己不过是北魏的傀儡,他每天借酒消愁,在醉生梦死中麻痹自己。对着铜镜,他看着自己日渐憔悴的面容,自嘲道:"昔日河西暖男,今日阶下囚。"曾经的风光与荣耀,都已成为过眼云烟。
最讽刺的是他的结局。太武帝本就对沮渠牧犍心存猜忌,再加上小人的谗言,怀疑他谋反。于是,太武帝赐下一杯毒酒,想要除掉这个隐患。沮渠牧犍举起酒杯,望着南方,那是北凉的方向,是他的故乡。他苦笑着说:"老爹,儿子把北凉玩没了..."随后,一饮而尽。片刻之后,这个曾在河西走廊风光无限的帝王,永远闭上了眼睛。而他亲手葬送的北凉政权,也成为了五胡十六国乱世中,又一座轰然倒塌的大厦,只留下满纸荒唐与无尽叹息,供后人评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