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台家和 作品

第17章 沮渠牧犍——从"河西暖男"到亡国囚徒的魔幻人生

永和七年,姑臧城皇宫内,金碧辉煌的宫殿里弥漫着龙脑香的袅袅烟雾。沮渠牧犍站在鎏金香炉前,小心翼翼地揭开西域进贡的琉璃瓶盖子。瓶中装着珍贵的玫瑰香水,他轻轻倾倒,几滴晶莹的香水如露珠般落在皇后李敬爱如云的鬓边。

刹那间,馥郁芬芳如同一股清泉,在空气中迅速蔓延开来。沮渠牧犍深吸一口气,微笑着对李敬爱说:“夫人,这味道可比中原的桂花露还要香呢。”

李敬爱双颊绯红,宛如熟透的苹果,她低垂着眼睫,似羞似嗔地娇声回应道:“陛下就会哄人。”然而,她的嘴角却不由自主地上扬,显露出内心的喜悦。

李敬爱轻轻抚摸着北凉特有的织锦裙裾,那柔软的质地在她指尖滑过,仿佛也能感受到她的幸福。烛火摇曳,映照出夫妻二人相依相偎的身影,在宫墙上投下了一幅温柔的剪影。

此时此刻,他们沉浸在彼此的爱意之中,谁也无法预料到,这个将后宫经营得如同蜜里调油一般的“宠妻狂魔”,在未来的日子里,竟然会在北魏铁骑的轰鸣声中,亲手将老爹苦心经营的北凉基业,如同脆弱的沙堡一般,轻易地折成了乱世里的一捧碎沙。

一、夹缝求生的"和亲小王子"

沮渠牧犍,作为北凉开国君主沮渠蒙逊的幺儿,他的童年注定与常人有着天壤之别。

十岁那年,北凉与南凉之间的关系异常微妙。为了拉拢南凉,巩固北凉的势力,沮渠蒙逊不得不做出一个艰难的决定——将自己年幼的儿子沮渠牧犍当作质子送往南凉。

那是一个寒风凛冽的清晨,天空阴沉沉的,仿佛预示着沮渠牧犍的命运。沮渠牧犍背着一个小小的包袱,里面装着几件衣服和他心爱的玩具。他的眼眶里噙满了泪水,一步三回头地望着站在不远处的父亲沮渠蒙逊。

“爹,记得来接我……”沮渠牧犍的声音带着哭腔,在寒冷的空气中回荡。

沮渠蒙逊背过身去,他的拳头紧紧握着,青筋暴起。他何尝不心疼这个幼子,但在这乱世之中,为了北凉的存续,他不得不做出这样的选择。许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

沮渠牧犍的身影渐行渐远,最终消失在寒风中。沮渠蒙逊默默地站在原地,久久没有离去。他知道,这一别,不知何时才能再见到自己的儿子。

在南凉的日子,对于一个孩子来说,简直就是一场噩梦。这里的一切都与他熟悉的北凉截然不同,陌生的环境、陌生的语言、陌生的人,让他感到无比的孤独和无助。

白天,他不得不努力学习鲜卑话,这对他来说简直是一项艰巨的任务。他跟在南凉贵族子弟的身后,像个小尾巴一样,努力去适应他们的语言和习俗。每一个单词、每一句话,都需要他反复练习,才能勉强记住。

然而,夜晚才是他最痛苦的时候。当四下寂静无声,他只能躲在被窝里,偷偷地抹眼泪。他思念着北凉的家人,思念着母亲做的手抓羊肉,那是他最喜欢的食物。每当想起这些,他的心中就像被针扎一样疼痛。

可是,他知道自己不能一直沉浸在悲伤中。他必须坚强起来,因为他还有父亲在远方等待着他的消息。于是,他强打起精神,拿起笔给父亲写信。

在信中,他倾诉着对家乡的思念,字里行间都透露着他的孤独和无助。但同时,他也努力汇报着自己的学习情况,让父亲知道他并没有虚度光阴。

“这边的伙食太差了,我好想娘做的手抓羊肉啊。”他写道,“不过,儿子已经学会说鲜卑话了,还认识了几个新朋友呢。”尽管这些所谓的“新朋友”可能只是表面上的交情,但对于他来说,已经是一种难得的慰藉了。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沮渠牧犍逐渐长大成人。他身材高挑,面容俊美,风度翩翩,一表人才,宛如一颗璀璨的明珠,在北凉王室中熠熠生辉。

然而,这颗明珠并非仅仅是用来观赏的,沮渠牧犍很快就成为了北凉王室手中重要的“外交工具”。当时,北魏太武帝拓跋焘正雄心勃勃,企图通过联姻的方式来加强对北凉的控制。

当这个消息传到北凉时,沮渠牧犍没有丝毫犹豫,他深知这是北凉在北魏强大压力下求生存的唯一途径。于是,他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妹妹兴平公主送去北魏,充当拓跋焘的小妾。

不仅如此,沮渠牧犍还精心准备了一份河西特产清单,其中包括了珍贵的夜光杯和美味的葡萄酒。他亲自将这份清单恭敬地呈给拓跋焘,并说道:“陛下,这是咱家的夜光杯、葡萄酒,管够!”

在沮渠牧犍看来,这虽然是一种无奈之举,但只要能为北凉换来一时的安宁,他愿意付出任何代价。毕竟,在那个弱肉强食的时代,北凉这样的小国在大国之间的夹缝中艰难求生,稍有不慎便可能遭受灭顶之灾。

就在这个时候,刘宋王朝也向北凉伸出了友好的橄榄枝。为了在各方势力之间保持平衡,沮渠牧犍毫不犹豫地接受了这一提议,并满心欢喜地迎娶了武威公主李敬爱。

婚礼当天,姑臧城仿佛变成了一个欢乐的海洋,张灯结彩,锣鼓喧天,好不热闹!沮渠牧犍身着华丽的喜服,面带微笑,拉着新娘李敬爱那如柔荑般的手,缓缓走进了婚礼的殿堂。

在众人的祝福声中,沮渠牧犍郑重地对刘宋的使臣说道:“请转告宋文帝,我一定会将公主视为掌上明珠,宠爱有加!”他的声音中透露出无比的真诚和坚定。

沮渠牧犍心里很清楚,这场婚姻不仅仅是他个人的喜事,更是北凉与刘宋之间的政治纽带。他深知其中的重要性,因此必须全力以赴地维系好这段关系,不能有丝毫的懈怠。

朝堂之上,沮渠牧犍端坐在龙椅上,微闭双眼,似睡非睡,仿佛对大臣们的争论充耳不闻。大臣们你一言我一语,激烈地讨论着是否应该攻打西秦以扩充北凉的领土。有的大臣慷慨激昂地主张出兵,认为这是北凉崛起的绝佳机会;有的大臣则忧心忡忡,担心战争会给北凉带来巨大的损失。

沮渠牧犍终于缓缓睁开眼睛,嘴角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笑容。他不紧不慢地摇了摇头,晃了晃脑,慢条斯理地说道:“诸位爱卿,何必如此大动干戈呢?打仗可是要伤和气的呀!不如我们坐下来,泡上一壶香茗,心平气和地聊聊通商之事,岂不是更好?”

他的话音刚落,朝堂上顿时鸦雀无声。大臣们面面相觑,心中暗自诧异,这位皇帝怎么如此惧怕战争呢?沮渠牧犍见状,心中暗自得意,他深知北凉在各方势力的包围之下,根本经不起大规模的征战。一旦开战,无论胜负如何,北凉都将遭受重创。

就在这时,一名北魏使者匆匆闯入朝堂,高声宣旨,要求北凉立即缴纳拖欠的贡品。沮渠牧犍脸上的笑容瞬间消失,取而代之的是一副谄媚的表情。他赶忙从龙椅上站起身来,满脸堆笑地迎向使者,好言好语地回应道:“使者大人莫急,莫急啊!您看,最近我们的驼队在沙漠中迷路了,所以贡品才会稍有延迟。不过您放心,我已经派人去寻找了,很快就能送到贵国。”

使者显然对沮渠牧犍的解释并不满意,但也无可奈何,只得悻悻离去。待使者走后,沮渠牧犍的脸色立刻变得阴沉起来。他转身回到龙椅上,心中暗暗盘算着应对之策。

然而,沮渠牧犍并没有坐以待毙。他在背地里加紧了城防的建设,同时还秘密与柔然的使者会面。在一次深夜的密谈中,沮渠牧犍与柔然使者举杯盟誓:“兄弟,若有情况,你可得及时给我通个气啊!”

沮渠牧犍妄图在各方势力之间维持一种微妙的平衡,让北凉能够在这乱世中得以保全。他的这种做法虽然看似懦弱,但也不失为一种生存之道。

二、甜宠帝王的"后宫修罗场"

沮渠牧犍的后宫,简直就是十六国时期的“模范夫妻直播间”!自从迎娶了李敬爱这位来自刘宋的公主之后,沮渠牧犍对她可谓是宠爱至极。

每天清晨,当第一缕阳光洒进宫殿时,沮渠牧犍总是会早早地起床,亲自为李敬爱挑选最华美的服饰。他会仔细地比对每一件衣服的颜色、质地和款式,只为了让李敬爱在新的一天里能够焕发出最耀眼的光彩。不仅如此,沮渠牧犍还会亲自为李敬爱梳理那如丝般柔顺的长发,将它们盘成精致的发髻,再插上华丽的珠翠,让李敬爱看起来宛如仙子下凡一般。

而在闲暇时光里,沮渠牧犍更是会带着李敬爱一同去骑马游猎。他们会驰骋在河西走廊那广袤无垠的草原上,感受着风的轻抚和阳光的温暖。沮渠牧犍会教李敬爱如何驾驭马匹,如何射箭,两人在草原上尽情地欢笑、追逐,仿佛忘却了一切烦恼。

有时候,沮渠牧犍也会与李敬爱一同泛舟黑河。他们会静静地坐在船头,欣赏着两岸的美景,看着夕阳渐渐西下,余晖洒在河面上,泛起粼粼波光。在这一刻,时间仿佛都停止了,只有他们彼此的陪伴和那份浓浓的爱意。

话说有那么一回,李敬爱不知怎的,突然就跟沮渠牧犍念叨起想吃江南那边的糕点来。这沮渠牧犍一听,二话不说,立马就派人快马加鞭地往刘宋那边赶去,专门去采购那些江南糕点。

不仅如此呢,沮渠牧犍还亲自写了封信给宋文帝,信上的内容大致是这样的:“小舅子啊,事情紧急!我家夫人嘴馋啦,想吃你们那儿的江南糕点,你可得给我加急送过来哟!”

这封信送到宋文帝手里的时候,这位皇帝大人先是一愣,心里琢磨着这沮渠牧犍咋这么着急呢。等他把信看完,顿时就哭笑不得地摇起头来,嘴里念叨着:“这妹夫啊,对我妹妹可真是疼爱有加,比我这个当哥哥的还要疼她呢!”

沮渠牧犍对李敬爱的这份宠爱,那可真是没话说。不仅在北凉的后宫里被传为佳话,就连远在刘宋的皇室都有所耳闻呢!

然而,看似甜蜜的生活背后,却隐藏着汹涌的暗流。沮渠牧犍的嫂子李氏,是一个心如蛇蝎的美丽女子,她对沮渠牧犍的妻子李敬爱充满了嫉妒和怨恨。李敬爱备受沮渠牧犍的宠爱,这让李氏心生不满,她一直觊觎着皇后的宝座,渴望有朝一日能够取代李敬爱。

于是,李氏开始每天在沮渠牧犍的耳边吹风,不停地诋毁李敬爱。她对沮渠牧犍说:“陛下啊,您可千万要小心皇后啊!她可不是什么单纯的女子,她实际上是刘宋派来的奸细!她表面上温顺善良,可实际上却是为了监视我们北凉,一旦时机成熟,她就会和刘宋里应外合,让我们北凉陷入万劫不复的深渊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