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9章 专家对神秘符号解读尝试(第2页)
看到这一幕,研究光学现象多年的法国院士皮埃尔激动得打翻了茶杯:“这是共振效应!”他迅速架设光谱分析仪进行检测,结果显示符号材料在声波作用下产生非线性光学响应。数据曲线投射在大屏幕上形成复杂的峰谷图谱,与其他专家带来的历史气候变迁记录惊人吻合。
临近黄昏时分,争论达到白热化程度。主张宗教象征派的学者与坚持科学解释的研究者们几乎要争吵起来。这时江浅轻轻敲击桌面吸引注意:“或许我们可以换个角度思考。”她调出最新整理的时间轴图表,“这些符号出现的时间节点都集中在地球磁极反转期前后,会不会是在记录某种天文现象?”她的提问让全场安静下来,窗外夕阳透过彩窗投射在众人脸上,形成斑斓的色彩交响曲。
晚餐后的小型沙龙气氛轻松了许多。壁炉火焰照亮了学者们松弛的表情。擅长破解密码学的德国教授海因茨带来自制的机械解码机:“试试这个。”他将缩小版的符号模型放入装置,齿轮咬合声中逐渐显现出新的结构层次。虽然未能直接破译含义,但机器吐出的穿孔纸带却显示出周期性规律,这与天文台提供的太阳黑子活动周期高度契合。
深夜加班时,江浅独自留在实验室反复比对各类数据。电脑屏幕的蓝光映着她疲惫却专注的脸庞。突然,她注意到某个被忽略的细节——所有符号阴影部分的角度正好等于当地纬度数值!这个发现让她脊背发凉,立即联系仍在酒店休息的专家们。半小时后,紧急召集起来的团队目睹了她用天文软件模拟的过程:当把符号叠加在当地星空图上时,它完美指向特定星座的位置。
第二天清晨,专家们带着彻夜未眠的血丝眼睛继续工作。综合所有线索后提出初步假说:该符号可能是古代先民观测地外文明信号后创造的信息载体。它既包含对宇宙规律的认知(如数学比例、声波特性),又融合了各文化的哲学思考(阴阳观念、生命轮回),更神奇的是其物理结构本身就能产生稳定时空的能量场。
散会时已是日暮时分,江浅送别各位专家。霍华德教授临上车前握住她的手说:“年轻人,你打开了潘多拉魔盒的一条缝隙。”望着渐行渐远的车灯消失在暮色中,她知道这场解毒之旅才刚刚开始。回到办公室后,她打开笔记本写下新的研究方向——如何利用符号的能量特性构建防护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