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糊不清的解毒丸 作品

第539章 钟楼秘密的全面揭晓(第2页)

林野的探测仪屏幕上,装置的能量输出曲线与地球的自转周期形成完美的正弦波。“它还能自动适应时空变化!”他对着麦克风大喊,手指在屏幕上划出对比图,左侧是清代的能量记录,右侧是现代的数据,两条曲线的波动规律完全一致,“楚巫在装置里安装了‘自适应模块’,能根据地轴倾斜角度的变化调整能量输出,2000多年来的误差不超过0.01%!”他突然指着屏幕角落,那里的微型齿轮正在缓慢转动,“这玩意儿还在自己校准,比我们实验室的自动控制系统还先进。”陈教授的陶埙声再次响起,这次的旋律与钟楼铜钟的余韵形成奇妙的和弦。老教授指着全息投影里的声波图谱,两条波形在某一频段完全重合。“楚巫仪式的音乐不是随便选的。”他调出频谱分析结果,陶埙的“羽”调频率恰好能与时空能量的基础频率产生共振,“349赫兹,这个频率能让能量流变得更加温顺。我们在亚马逊用不同频率测试过,高于或低于这个数值,修复效率都会下降至少20%。”

江浅的指尖在青铜简的全息影像上划过,最新的修复数据正被自动记录在简片上,楚文的“裂合”二字旁边,多出了阿拉伯数字的日期。她突然明白芈星回日记里“薪火”的真正含义——不是血脉的传承,而是知识的延续。“钟楼承载的不仅是装置,更是一种智慧。”她看着团队成员们,林野正在给装置的齿轮上润滑油,张译用软布擦拭着古籍,小周则在记录最后的数据,“楚巫的‘能量建筑学’,芈家的‘生物调控术’,还有我们现在用的量子物理,本质上都是在探索时空的规律。”

小周的防水板上,最后一页画着钟楼的横截面图,她用红笔标出从地基到穹顶的七个能量节点,每个节点旁都写着对应的现代科技原理:地基的超导矿脉对应超导材料,装置的齿轮组对应机械工程,青铜镜阵对应光学折射……“原来古今智慧是相通的。”她举起画板,阳光透过玻璃天窗照在图上,红色的笔迹与金色的光纹交织,“楚巫用‘地脉引’描述能量传导,我们叫它超导现象;他们说‘钟鸣则斗转’,我们称之为天体力学。只是语言不同,道理却是一样的。”

张译合上古籍时,泛黄的纸页发出轻微的脆响。他看着装置上的青铜棱镜,金鳞在阳光下泛着柔和的光,像睡着了的飞鸟。“楚巫在最后一页写‘后来者,承吾志’。”老教授的声音带着感慨,“他们知道自己的力量有限,所以留下钟楼,等待后人用更先进的知识去完善它。就像我们现在做的,给装置加装远程监控,用现代材料修复矿脉,让这份守护延续下去。”

林野突然提议给装置做个外壳,用透明的聚碳酸酯材料,既能保护又能展示。“还要在旁边立块石碑,刻上所有参与者的名字。”他的手指在虚拟键盘上敲出设计图,橙色的身影在投影里显得格外活跃,“楚巫、芈家、我们团队,还有国际友人,一个都不能少。让后人知道,守护时空不是某个人的事,是所有人的责任。”

江浅的目光掠过窗外,五浊镇的村民正在给钟楼挂匾额,“时空守护”四个金字在阳光下熠熠生辉。她看了眼腕表,修复后的第七天,装置的能量输出稳定在5%的安全阈值,像位退居二线的老者,在阳光下安详地休憩。全息投影里,青铜简的新简片正在自动合拢,与两千多年前的旧简融为一体,形成完整的时空档案。

“该给钟楼起个新名字了。”江浅轻声说,目光在团队成员们脸上流转,每个人的眼中都映着装置的光芒,“楚巫叫它‘镇星仪’,我们叫它‘时空缝合站’如何?”林野第一个欢呼起来,张译微笑着点头,小周在防水板上写下这个名字,笔尖划过纸面的沙沙声,像在续写钟楼新的历史。

阳光穿过玻璃天窗,在装置上投下温暖的光斑,青铜棱镜的金鳞反射出七道光芒,在墙壁上组成北斗七星的图案。江浅知道,钟楼的秘密揭晓不是结束,而是新的开始——就像那些在修复中重生的望天树,这份跨越千年的守护,将在他们手中继续生长,守护着这片土地的时空安宁,直到永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