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7章 灰灯巷十三号(三)
上午九点整,江州市公安局刑侦支队五楼会议室,仿佛被一层沉甸甸的铅云所笼罩,压抑的气氛让人几乎喘不过气来。 阳光挣扎着穿过百叶窗的缝隙,在会议桌上投下一道道斜影。光影交错之间,将桌上那厚厚一摞关于灰灯巷十三号的材料分割得支离破碎。照片上焦黑的现场,火灾勘验记录密密麻麻的文字,初步尸检摘要那略显冰冷的术语,就这么摊开着,却没有一个人伸手去翻动。
程望坐在末席,身着便装的他,神色看似如常。然而,在那沉静的眼神深处,却藏着如猎鹰般的锐利。他的目光,自始至终都紧紧盯着会议资料最顶端的一张照片——那块写着“513”的玻璃片。
对面坐着分局刑技主任肖庆,他眉头紧紧地锁在一起,形成一个深深的“川”字。手指不自觉地在桌面轻轻敲击,一下,两下,节奏并不均匀,显示出他内心的思索如同乱麻。
案件预审组组长王忱,年轻的面庞上透着一股认真与执着。只是那股书生气在这凝重的氛围中,显得有些格格不入。他微微咬着嘴唇,眼睛不时扫过桌上的资料,似乎在努力梳理着脑海中的思路。
副队长余柏一脸严肃,嘴唇抿成一条直线。他时不时瞥一眼程望,眼神中带着一丝探寻,似乎在等待程望率先打破这压抑的局面。
还有几位骨干干警,或双手抱胸,神色凝重;或低头沉思,眉头紧锁。会议室的空气仿佛都凝固了,安静得只能听到墙上挂钟秒针走动的“滴答”声。
座位正中央,是局党委成员、刑侦副支队长赵征。年过五十的他,警衔颇高,话语在局里自然有着举足轻重的分量。此时,他缓缓合上档案,声音虽平稳,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威严:“简报说完了。现场无目击证人,无入侵痕迹,无他人dnA,从火场起点到燃烧逻辑,都能闭环指向事故性。各位怎么看?”
一时间,会议室里安静得落针可闻。众人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神交汇间,都能感受到彼此心中的犹豫与纠结,却都没有率先打破沉默。
程望右手手指轻轻敲打着桌面,依旧是那种习惯性的节奏。三声,停顿片刻,接着又是三声,再停。他的目光仿佛被那块写着“513”的玻璃片深深吸引,死死地盯着,仿佛要从那模糊的字迹中看穿背后隐藏的秘密。
余柏轻咳了一声,终究还是打破了这令人窒息的沉默。他微微挺直了身子,清了清嗓子说道:“报告里说‘无外部干扰’,但我个人保留意见。望哥在现场指出了几个异常点,实在不能忽视。”
赵征微微皱眉,目光如炬地看向余柏,眼神中带着一丝审视:“比如?”
余柏身子微微前倾,双手撑在桌上,认真地说道:“比如门锁是反锁状态,一般正常的事故不太可能出现这种情况。通常情况下,人在面对火灾时,第一反应是逃生,怎么会刻意反锁门呢?还有那只有进无出的脚印,这脚印出现得十分蹊跷。一个正常的事故现场,怎么会只有进入的脚印,却没有离开的呢?而且,那延时燃烧设置明显带有人工精密特征,绝非一般的巧合。从装置的设计到材料的选择,都显示出极高的专业性。最关键的是那个‘513’的数字指示,怎么看都不像是寻常标记,很可能是特定群体内部的提示。”
王忱推了推鼻梁上的眼镜,镜片后的眼睛闪过一丝思索。他微微歪着头,开口说道:“但这些都不足以支撑刑事立案。” 他二十七岁,刚从警四年,作为重点培养的预审方向干员,逻辑严谨得近乎刻板,只是还带着些许书生气。他顿了顿,继续说道:“根据公安部事故火灾判断指引,延时装置如果不具备强烈恶意目标,仍属于非法实验品引发事故,必须追因但未必立刑。我们不能仅凭这些模棱两可的线索就轻易下结论。毕竟,我们的每一个判断都关乎着案件的走向,必须慎之又慎。”
“那她左脚踝的捆绑痕迹呢?”陆慧坐在左侧,语气不急不躁,可每一个字都透着专业与笃定。她微微抬起下巴,眼神扫过众人,说道:“尸检图在现场发过一版,我再重复一遍:该痕迹与消防带束缚痕完全不同,是典型纤维类带物死前勒压痕,而且出现在非主导腿,这种情况符合轻控制不完全拘禁状态。这意味着,受害者在生前很可能受到了某种程度的控制,而不是简单的意外导致她处于那样的状态。”
“更像是被‘摆放’好的受害者。”程望终于第一次开口,语气淡淡的,却像是带着一种无形的压迫感。他微微眯起眼睛,目光从众人脸上一一扫过,接着说道:“甚至像是在被允许挣脱后,再次限制。这绝不是简单的意外所能解释的。从现场种种迹象来看,这背后似乎隐藏着精心的策划。”
王忱的眉头皱得更紧了,他的手指在桌面上轻轻敲击,似乎在权衡着什么。反驳道:“可法医无法确认窒息,也没有发现钝器、锐器造成的伤痕。没有直接证据表明这是一起谋杀。我们不能仅凭一些间接线索就仓促定论,这不符合我们严谨的办案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