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章 元辰焕彩
建安二十八年腊月三十,除夕至,寿州城的青瓦上还凝着残雪,却被家家户户的红烛映得暖融融。明渊特意下旨,命寿州百姓“除夕不闭户,暖灯照岁除”,护生堂的门楣上早早挂起了他亲手绘制的“岁除符”——画中龙袍少年与铠甲将军并肩而立,手中捧着缀满铃铛的护生襁褓,襁褓边缘绣着的甲叶纹与龙鳞纹交叠,下方题着“甲护千门暖,龙衔万户春”,每个字的笔画里都藏着虎娃们的指印拓痕。
苏国公一早便带着虎娃们在护生堂前挂灯笼,明渊送来的“元辰灯”形制别致:灯身是铠甲的甲胄形状,灯罩绘着虎娃们在谷田嬉戏的四季图,灯柱刻着明渊御笔“暖”字,每笔竖划都做成了甲叶的弧度。虎娃们踮脚挂灯时,发间的红绒花蹭过灯穗,银铃轻响,惊飞了檐角的麻雀——那铃铛是用明渊儿时的长命锁熔铸而成,说“旧锁化铃,锁住人间暖”。
巳时初刻,楚夫人带着宫娥送来“除夕御膳”,食盒里除了清蒸护生鱼、八宝护生饭,还有个描金食盒,掀开便是明渊亲手包的“铠甲饺子”——饺子边捏成甲叶形状,馅料混着护生草的清香,食盒底部压着张小画:龙袍少年蹲在御膳房,鼻尖沾着面粉,正给饺子印上铠甲纹,旁边注着“叔叔说饺子要包得像铠甲合缝,暖才不会漏——我替虎娃们把‘年’包进饺子里,让它只留甜,不留寒”。
虎娃们围坐在火塘边,看苏国公教他们写“福”字。明渊送来的狼毫笔杆刻着甲叶纹,墨汁里掺了护生谷的麦香,虎娃们握笔的小手在红纸上歪歪扭扭地画着,有的把“福”字写成了襁褓形状,有的在旁边添了铠甲小人与龙袍小人牵手的简笔。穿粉布衫的小丫头忽然举着自己写的“福”字跑到苏国公面前:“叔叔快看!我让陛下和您的手,把‘福’字围起来啦!”纸上的“福”字果然被两道弧线环绕,一道是铠甲的轮廓,一道是龙袍的衣摆,像极了明渊画在信笺上的“护生闭环”。
午时初刻,寿州城的“岁除祭”开始了。明渊命人送来的“护生祭台”上,摆着用护生谷捏成的虎娃、铠甲、龙袍三样祭品——虎娃捧着谷穗,铠甲托着粮囤,龙袍盖着襁褓,寓意“谷养虎娃,甲护民生,龙衔春至”。苏国公带着百姓们焚香叩拜,老郎中念诵的《岁除文》是明渊昨夜加急写成:“岁除岁除,除旧暖新,愿虎娃无冻馁,愿田畴无荒寒,愿铠甲常暖,愿龙袍长温——此心昭昭,天地共鉴。”
祭台旁的虎娃们举着明渊送的“驱年竹”——竹节缠着红绸,绸上绣着明渊画的“年兽怕暖图”:年兽躲在冰雪里,见了虎娃们手中的暖灯、苏国公的铠甲、明渊的龙袍,便抱着脑袋跑开了。小丫头忽然指着红绸上的年兽尾巴:“陛下画的年兽尾巴,像叔叔铠甲上的流苏!”果然,那尾巴的纹路正是苏国公肩甲流苏的简化版,明渊在旁注过“铠甲流苏动,年兽不敢近”。
申时末刻,御书房的快马送来明渊的“除夕手书”,信笺上除了给寿州百姓的贺岁诗,还夹着片晒干的护生花瓣——花瓣上用金粉写着“元辰焕彩”四字,边缘染着淡淡的龙袍明黄色,分明是明渊用自己的衣袖蘸色所写。手书里画着御花园的场景:龙袍少年站在暖阁窗前,望着寿州方向的烟火,手中握着苏国公去年送的护生玉佩,“叔叔说除夕的烟火要替虎娃们照亮夜路,我便让御膳房做了‘护生烟火’,每朵炸开都有甲叶与龙鳞的光,替我看看寿州的虎娃,有没有把暖,穿在身上、吃进肚里、藏进梦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