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ack00 作品

第222章 秦风的随口指点!一语惊醒梦中人!

钱为民教授的话音落下,偌大的阶梯教室内,陷入了一种诡异的寂静。 那感觉,不像是讲座结束后的轻松,反倒像是暴风雨来临前的宁静,空气中弥漫着一种被巨大难题压迫的沉重感。高温超导机理,这个困扰了物理学界数十年的“幽灵”,此刻仿佛具象化了一般,盘旋在每个人的头顶,散发着令人望而生畏的寒气。

台下,无论是前排那些头发日渐稀疏的博士生、青年教师,还是后排那些尚显稚嫩的本科生,大多都眉头紧锁,脸上写满了“我是谁,我在哪儿,我刚才听了什么天方夜谭”的迷茫。

刘明更是夸张地用双手捂住了自己的脑袋,仿佛生怕它下一秒就会因为信息过载而原地爆炸。他压低声音,对着旁边的王磊和陈浩哀嚎:“我的亲娘舅姥爷啊!钱老这哪里是讲课,这分明是在对我们这些凡夫俗子的智商进行降维打击啊!什么声子、磁振子、赝能隙、奇异金属态……我感觉我刚出生的侄子都比我懂得多!”

王磊推了推眼镜,镜片后的眼神也有些飘忽,但依旧强撑着学霸的尊严:“别瞎说,钱老讲的都是凝聚态物理最前沿的难题,听不懂是正常的。能感受到那种探索未知的氛围,本身就是一种收获……虽然,我也感觉我的脑细胞阵亡了一大片。”

陈浩则默默地合上了笔记本,长长地叹了口气。他的笔记记得满满当劳,但此刻再看,只觉得每一个字都认识,连在一起却如同乱码。他第一次深切体会到,在真正的顶尖科研难题面前,自己平日里那点引以为傲的物理知识,是何等的浅薄。

唯有秦风,依旧是一副云淡风轻的模样。

他平静地注视着讲台后方那块写满了公式和图表的黑板,眼神深邃,仿佛在欣赏一幅后现代主义的抽象画。系统知识库中关于高温超导的无数文献、理论模型、实验数据,此刻正在他脑海中飞速流转、碰撞、重组。

“理论极限推演”能力如同一个超级计算机集群,针对钱老提出的几个核心瓶颈,不断模拟着各种可能的突破路径,筛除着那些看似可行实则走进死胡同的方案。

钱为民教授站在讲台上,目光缓缓扫过台下。看到学生们那副深受打击、噤若寒蝉的模样,他心中既有些无奈,也有些理解。这个难题,确实太大了,大到足以压垮任何一个不够坚韧的科研灵魂。

他清了清嗓子,试图缓和一下气氛:“呵呵,看来我今天抛出的这个‘炸弹’,威力确实不小啊。大家也不用太有压力,科学的进步,本就是一代代人添砖加瓦的过程。好了,现在是自由提问时间,大家有什么疑问,或者有什么……嗯,哪怕是异想天开的想法,都可以提出来,我们一起探讨探讨。”

话音落下,台下依旧是一片死寂。

提问?开什么国际玩笑!

大部分人连问题是什么都没完全搞明白,更别提什么“异想天开的想法”了。此刻,他们只想找个地缝钻进去,或者赶紧回宿舍打两把游戏,用简单粗暴的快乐来抚慰一下被无情碾压的智商。

前排,那位年轻的李副教授几次张了张嘴,似乎想说些什么,但最终还是化为一声微不可闻的叹息,轻轻摇了摇头。连他这样在国外顶尖学府浸淫多年、被誉为物理系新一代翘楚的人物,面对这个世纪难题,也感到一种深深的无力。

钱老见状,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但很快便被理解所取代。他正准备说几句鼓励的话,然后宣布讲座结束,目光却不经意间落在了教室中后排,那个从始至终都显得异常平静的年轻人身上。

嗯?这个学生……

钱老微微眯起了眼睛。

他记得这个学生,似乎是叫……秦风?对,就是那个在开学摸底考中,以近乎妖孽的表现震惊了整个物理系的那个大一新生。

此刻,秦风正微微偏着头,看着黑板,嘴角似乎还噙着一丝若有若无的笑意。那表情,不像是听不懂的茫然,也不像是被难题吓住的敬畏,反而像是在……玩味?

“风哥,风哥!”刘明用胳膊肘轻轻捅了捅秦风,压低了声音,带着一丝调侃的意味,“瞅你那表情,是不是有什么惊世骇俗的高见啊?别藏着掖着了,赶紧说出来,也好让兄弟们跟着你沾沾仙气,说不定听了你的指点,我下半辈子就能躺平了!”

王磊和陈浩也好奇地看向秦风。他们也注意到了秦风的与众不同。在周围一片“哀鸿遍野”的氛围中,秦风的淡定显得格外突出。

秦风被刘明一捅,从深思中回过神来,有些无奈地看了他一眼:“别闹,我能有什么高见。”

他本不想多言,毕竟这种场合,他一个大一新生,贸然开口,很容易被当成哗众取宠。

但就在这时,他脑海中,系统关于某个理论盲点的推演豁然开朗,一个全新的、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离经叛道的思路如同闪电般划过。

几乎是下意识地,他轻轻“唔”了一声,像是自言自语,又像是对刚才钱老那句“异想天开的想法也可以提”的回应,声音不大,但在寂静的教室里,却也足够让附近几排的人听到: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钱教授,学生刚才一直在想,我们是不是……太执着于寻找一种特定的‘媒介子’了?” 这话一出,就像一颗小石子投入了平静的湖面,虽然没有激起惊涛骇浪,却也让周围几个竖着耳朵的学生微微一愣。

钱为民教授也听到了,他目光一凝,看向秦风,温和地说道:“哦?这位同学,你有什么想法,不妨说来听听。”

他认出了秦风,心中不禁泛起一丝好奇。这个大一新生,又想搞出什么名堂?

秦风见状,知道自己这“随口一说”已经被捕捉到了,索性也就放开了。他站起身,神态依旧平静,甚至带着一丝大一新生特有的青涩,仿佛只是在课堂上回答一个普通的问题。

“钱教授,各位老师,同学们,我只是一个大一新生,对高温超导的理解非常浅薄,接下来如果说错了什么,还请大家海涵。”他先是谦逊地铺垫了一下,引得周围一些高年级学生善意地笑了笑。

刘明在下面小声嘀咕:“来了来了,学神的标准开场白,每次说完这个,接下来就是要开始秀操作了!”

王磊和陈浩则是一脸紧张和期待。

秦风顿了顿,目光再次投向黑板,缓缓说道:“我刚才听钱教授讲,目前主流的理论,无论是基于自旋涨落、还是轨道涨落,或者其他一些奇异的激发,似乎都在试图寻找一种替代声子的‘胶水’,来把电子黏合成库珀对。这当然是BCs理论深入人心的结果。”

前排的李副教授等人微微点头,这确实是当前研究的主流思路。

“但是,”秦风话锋微微一转,语气依旧平缓,却带着一种不容置疑的穿透力,“学生在想,有没有一种可能……这种‘胶水’,它并非某种特定的、外在的媒介子,而是……电子体系在特定条件下,由于自身极其复杂的相互作用和某种被我们忽略的对称性破缺,或者说是一种动态的、自发形成的序,从而导致了电子之间产生有效的吸引,形成了宏观的超导态?”

“我们是不是……过于关注‘是什么’在配对电子,而忽略了电子体系本身在何种‘结构’或‘序’的背景下,能够‘自发地’倾向于配对?”

秦风的声音不疾不徐,每一个字都清晰地传入在场每一个人的耳中。

一开始,大部分人还只是觉得这个大一新生胆子挺大,敢在这种场合,对这种世纪难题发表看法。

然而,当秦风那句“被我们忽略的对称性破缺”和“动态的、自发形成的序”以及“电子体系本身在何种‘结构’或‘序’的背景下,能够‘自发地’倾向于配对”这几句话如同惊雷般炸响在耳边时,整个教室的空气仿佛瞬间凝固了!

“嗡——!”

前排,那位一直眉头深锁的李副教授,猛地抬起头,眼神中爆发出难以置信的光芒!他手中的笔,“啪嗒”一声掉在了地上,但他却浑然不觉。

“自发形成的序?不是寻找媒介,而是关注电子体系本身的结构倾向性?”他喃喃自语,脸上的表情从最初的错愕,迅速转变为震惊,再到一种醍醐灌顶般的狂喜!

“对啊!我们……我们好像真的钻牛角尖了!”一位戴着深度近视眼镜的博士生猛地一拍大腿,声音都有些颤抖,“我们总想着给BCs理论打补丁,找一个新的‘声子’,但如果……如果高温超导的机制,根本就不是BCs那套逻辑呢?”

“动态的序……难道是指某种时间依赖的、在特定能量窗口才会显现的关联?这……这或许能解释赝能隙的瞬态特性?”另一位青年教师也像是被点醒了一般,呼吸都变得急促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