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路逆风的80后 作品

第15章 王翦:大秦战神扫六合

战国烽烟卷九州,七雄逐鹿几时休?

白起善攻摧坚垒,廉颇能守固金瓯。

李牧威名惊朔漠,王翦奇智定楚丘。

若问谁撑秦一统,频阳老将冠诸侯!

话说在战国末期的秦国,有个地方叫频阳东乡,也就是今天的陕西富平一带。这地方自古民风彪悍,尚武成风,咱们的主人公王翦,就出生在这儿。

王翦成年后,身高丈余,腰宽背厚,膀大腰圆,双手能提百斤重的石锁,骑马射箭更是百发百中。当时秦国刚经历商鞅变法,国力蒸蒸日上,正是招揽人才的时候。王翦参军后,从一个普通的士兵做起,凭着一身武艺和过人的兵略,没几年就从伍长、什长,一路升到了校尉,将军。

真正让王翦崭露头角的,是秦始皇十一年的阏与之战。这阏与在哪?就在今天的山西和顺,当年赵奢曾在这儿大败秦军,这回嬴政派王翦去打阏与,也是对他的考验。

王翦领了兵,没着急进军,先把军中的情况摸了个底。他到军营的第十八天,就下了一道令:“每十名士兵里,只留两名精锐,其余的都调去后方押运粮草!”这道令一下,全军都炸了锅——哪有还没打仗就裁兵的?副将赶紧劝:“将军,咱这兵本来就不算多,再裁下去,还怎么打仗呀?”

王翦把眼一瞪:“兵贵在精而不在多,我要的是能打仗、敢拼命的锐卒,不是凑数的混子!”

就这么着,王翦把原来的军队裁掉了八成,然后他亲自训练这支精锐,教他们列阵、拼杀、协同作战,没几天就把这支队伍练得跟猛虎似的。等到进军阏与的时候,王翦又用了个“声东击西”的计策——他先派一小股部队在阏与城南佯攻,吸引赵军主力,自己则领着精锐从城北的山道绕过去,趁着赵军不备,突然发起猛攻。

这支秦军,那真是锐不可当!赵军本来以为秦军还是当年那支能被赵奢打败的队伍,没成想现在是作战凶悍勇猛的虎狼之师,没几个时辰就败下阵来。王翦乘胜追击,一口气拿下了赵国的九座城邑!

这一战,让王翦的名字传遍了六国。嬴政得知消息后,当即下旨封王翦为“大良造”,还把频阳的三百亩良田赏给了他。从此,王翦就成了嬴政手下最得力的将领之一。

秦嬴政十八年,秦国灭了韩国,下一步就瞄准了赵国。嬴政召集群臣商议,问谁愿意领兵伐赵。王翦第一个站出来:“大王,臣愿往!臣请求领兵三十万,必能破赵!”嬴政当即准了。

王翦领着三十万秦军,浩浩荡荡地开到了赵国边境,在漳水南岸扎下了营寨。这边赵国也不含糊,赵王赶紧派李牧和司马尚领兵二十万,在漳水北岸设防。两边一对峙,就成了“针尖对麦芒”——两人都是一代名将,谁也不会轻易上谁的当。就这么着,两军相持了一年多,也没分出胜负。

王翦心里犯了嘀咕:“照这么耗下去,不是办法啊!我军长途奔袭,时间长了士兵就会疲惫;赵国虽然国力不如秦国,但李牧深得军心,再耗个一年半载,我军也未必能赢。得想个办法把李牧给除掉!”

王翦早就听说赵王迁是个昏庸无能的主儿,身边还有个叫郭开的宠臣。这郭开是个出了名的“贪财鬼”,只要给够了钱,什么事儿都能干。于是王翦就秘密派了个心腹,带着大量黄金,偷偷潜入赵国都城邯郸,找到了郭开。

那心腹见到郭开,先是把黄金往地上一摆,金灿灿的晃得郭开眼睛都直了。然后就说:“郭大人,我家将军王翦说了,只要您能帮个小忙,这些黄金就是您的,以后还有更多好处。”郭开搓着手问:“你尽管说,只要我能办到!”心腹压低声音:“也没什么大事,就是想让您在赵王面前说句话——那李牧和司马尚,早就跟我们秦军串通好了,准备谋反呢!”

郭开一听,心里咯噔一下——这可是掉脑袋的事儿!可他看着桌上的黄金,又咽了咽口水,心想:“赵王本来就多疑,我再添把火,肯定能成!”于是他就答应了。

从那以后,郭开就天天在赵王面前吹风。一开始赵王还不信:“李牧是赵国的忠臣,怎么会谋反呢?”郭开就装模作样地拿出一些“证据”——其实都是他伪造的书信,说李牧跟秦军私通,还收了秦军的好处。后来郭开又找了几个心腹,一起在赵王面前造谣,说什么“李牧拥兵自重,早晚要反”“司马尚跟李牧是一伙的,要把赵国卖给秦国”。

赵王迁本来就没主见,听得多了,也就信了。他当即下旨,派宗室赵葱和颜聚去代替李牧和司马尚,还下令把李牧召回邯郸。李牧知道这是郭开的诡计,一旦回邯郸,肯定没好果子吃。可他又不能抗旨,只能长叹一声:“赵国要亡了啊!”

就这么着,李牧被召回了邯郸。郭开怕夜长梦多,又在赵王面前说:“李牧迟迟不肯交兵权,肯定是心里有鬼,不如趁早杀了,以绝后患!”赵王迁一狠心,就赐了李牧一杯毒酒。李牧看着那杯毒酒,眼泪都下来了——他为赵国立下了汗马功劳,到头来却落得个这样的下场!没办法,他只能仰天长叹一声,一饮而尽,当场就死了。司马尚也被罢了官,贬为庶民。

王翦在军中得知李牧已死,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他当即下令:“全军出击,拿下邯郸!”

王翦亲自率领大军,渡过漳水,直扑赵军大营。赵军没了李牧,军心大乱,赵葱和颜聚又没本事,根本抵挡不住秦军的进攻。秦军一阵猛攻,就把赵军大营给攻破了,赵葱战死,颜聚带着残兵逃跑了。

王翦乘胜追击,一路打到了邯郸城下。邯郸是赵国的都城,城高池深,本来挺难攻的。可赵国的士兵和百姓一看李牧死了,赵军大败,都没了斗志。王翦又派人在城外劝降,说只要赵王投降,保证他的安全。赵王迁一看大势已去,只能开城投降。

就这样,王翦率军进入邯郸,俘虏了赵王迁,把赵国的土地改成了秦国的郡县。赵国,这个曾经跟秦国争霸的强国,就这么灭亡了。消息传到咸阳,嬴政高兴得不得了,封他为“武成侯”,赏了他一千户的食邑。

赵国一灭,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燕国。可没等王翦出兵,燕国就先惹恼了嬴政——太子丹派荆轲去刺杀秦始皇。

这事儿把嬴政气得暴跳如雷!他当着满朝文武的面,拍着桌子大喊:“燕丹小儿,竟敢刺杀寡人!寡人不灭了燕国,誓不为人!”当即就下旨,让王翦领兵二十万,讨伐燕国。

王翦领了旨,不敢耽搁,当即点齐二十万大军,从邯郸出发,向燕国进军。燕国的太子丹赶紧派大将秦开率领十万燕军,在易水南岸设防。这易水可是燕国的屏障,太子丹还亲自到易水边劳军,跟士兵们说:“易水就是燕国的国门,要是守不住,咱们就亡国了!”士兵们也都热血沸腾,发誓要跟秦军死战到底。

可燕国的实力毕竟不如秦国。王翦率军到了易水北岸,先是观察了地形,然后就制定了作战计划。他知道燕军虽然士气高,但兵力少,而且装备不如秦军,于是就用了个“疲敌之计”——每天派一小股秦军去易水边挑战,燕军一出来,秦军就往后退;等燕军回去了,秦军又来挑战。就这么着,燕军天天被折腾得够呛,没几天士气慢慢降了下来。

过了几天,王翦觉得时机成熟了,就下令全军出击。他把秦军分成三队:左队从易水上游渡河,绕到燕军的后方;右队从下游渡河,牵制燕军的兵力;自己则率领中军,从正面强攻。

这天一大早,王翦一声令下,秦军就发起了总攻。中军的秦军推着冲车,朝着易水南岸的燕军阵地冲去;弩兵在后面射箭,箭如雨下,把燕军的士兵射得抬不起头来;左队和右队的秦军也顺利渡过了易水,从两边包抄过来。

燕军本来就疲敝,一看秦军三面夹击,顿时慌了神。秦开虽然想组织抵抗,但燕军已经乱了,根本指挥不动。秦军一阵猛攻,就突破了燕军的阵地,秦开战死,剩下的燕军纷纷逃跑。

王翦率军渡过易水,一路追击,很快就打到了燕国的都城蓟城(今天的北京)。蓟城是燕国的都城,城防很坚固,燕军也还有些兵力。王翦知道硬攻会损失很大,于是就采取了“围而不攻”的计策——把蓟城团团围住,切断了城里的粮草供应。

就这么围了一个多月,蓟城里的粮草快没了,士兵和百姓都开始恐慌。燕王喜一看不行了,就跟太子丹商量:“秦军太厉害了,咱守不住蓟城了,还是赶紧逃吧!”太子丹也没办法,只能跟着燕王喜,带着一些亲信和士兵,从蓟城的北门逃了出去,一路往辽东跑去。

王翦一看燕王跑了,当即下令攻城。秦军没费多大劲,就攻破了蓟城。然后王翦又派大将李信率领五千骑兵,追击燕王喜和太子丹。李信一路追到辽东,太子丹为了保住燕王喜,自己自杀了,把头颅献给了李信。燕王喜虽然没死,但燕国的都城没了,主力也没了,基本上算是名存实亡了。

就这样,王翦又平定了燕国。消息传到咸阳,嬴政更加高兴了,又赏了王翦不少良田和财宝。

燕国被灭后,秦国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楚国。

楚国,那可是战国七雄里的“大块头”——地盘大,人口多,兵力也强。当年楚国最鼎盛的时候,连秦国都得让它三分。虽然到了战国末期,楚国已经不如以前了,但瘦死的骆驼比马大,想灭楚国,可不是件容易的事。

嬴政也知道楚国不好打,于是就召集群臣,问谁愿意领兵伐楚,需要多少兵力。第一个站出来的,是年轻将领李信。这李信年轻气盛,打了几场胜仗就有点飘飘然了。他当着秦始皇的面,胸脯一拍:“大王,臣愿往!灭楚不过是小菜一碟,臣只要二十万大军,保证三个月内拿下楚国!”

嬴政一听,心里挺高兴——二十万大军,比王翦以前要的兵力少多了,还能快速灭楚,多好啊!他又转头问王翦:“王将军,你觉得李信说得怎么样?灭楚需要多少兵力?”

王翦皱了皱眉头,沉思了一会儿,说:“大王,楚国地大物博,兵力雄厚,而且楚国人向来勇猛善战,不好对付。李信将军虽然年轻有为,但二十万兵力太少了,恐怕不够。臣以为,要灭楚,非六十万大军不可!”

嬴政一听,脸就沉下来了:“王将军,你是不是老了?胆子怎么这么小?六十万大军,那可几乎是秦国的全部兵力了!李信将军只要二十万,你却说六十万,是不是怕了楚国呀?”

王翦一看嬴政不高兴了,心里叹了口气——他知道嬴政多疑,又喜欢听好听的话。李信的话虽然不切实际,可自己要是再争辩,一定会惹嬴政生气。于是他就说:“大王,臣年纪大了,身体也不好,确实不如李信将军勇猛。既然大王觉得李信将军能行,那就让李信将军去吧。臣请求告老还乡,回老家颐养天年。”

嬴政本来就觉得王翦老了,听他这么说,也就顺水推舟:“既然王将军身体不好,那就回去休息吧。灭楚的事,就交给李信将军了!”

就这样,王翦收拾了行李,回了频阳老家。而李信则和蒙恬一起,领着二十万大军,浩浩荡荡地向南进发,去讨伐楚国。

一开始,李信打得还挺顺利——他率军攻打平与(今天的河南平舆),蒙恬攻打寝邑(今天的安徽临泉),都打了胜仗,还斩杀了不少楚军。李信一看,更得意了,觉得灭楚真的很容易。他下令大军继续南下,想去攻打楚国的都城寿春(今天的安徽寿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