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杨戬:肉身成圣的显圣真君
杨戬的身世,在明代《二郎宝卷》中有明确记载,其母为玉皇大帝的胞妹瑶姬仙子。瑶姬本居天庭,因不忍见凡间遭洪水肆虐,私自下凡救渡灾民,在此期间与凡间书生杨天佑相识相知,最终不顾“仙凡不得私通”的天规,结为夫妻,生下杨戬、杨蛟二子与杨婵一女。此事被天庭察觉后,玉皇大帝震怒,派天兵天将下凡捉拿瑶姬。杨蛟为护佑母亲与弟妹,持家中菜刀与天兵对抗,终因凡人之躯难敌仙家兵器,惨死于长矛之下;年幼的杨婵被杨天佑托付给灌江口附近的农户收养,瑶姬则被天兵押回天庭,后被压于桃山之下,以示天规惩戒。
杨戬幼时随父亲杨天佑生活,直至杨天佑病逝,他才辗转寻至玉泉山金霞洞,拜玉鼎真人为师。玉鼎真人乃道教十二金仙之一,见杨戬骨骼清奇、心性坚韧,便将毕生所学倾囊相授。杨戬在洞中专心修行十余年,不仅精通八九玄功,能变化出鸟兽、草木、人物等七十二种形态,更练成九转元功,肉身坚硬如铁,寻常仙家兵器亦难伤分毫,此外还习得土遁、五雷诀、三昧真火等诸多神通。待神通初成之日,玉鼎真人告知其母亲被困桃山的真相,杨戬当即辞别师父,决意前往桃山救母。
桃山位于西岐以南百里处,山巅常年覆雪,山腰被天庭设下的金光阵牢牢封锁。阵眼处悬着三面杏黄旗,旗面上以朱砂书写“天规”二字,旗风飘动时,阵中便涌出金色光墙,光墙坚如磐石,凡铁触之即断,即便是寻常仙家的法宝,也难以穿透。杨戬抵达桃山脚下时,只携一柄师父亲手锻造的凡铁刀——此刀虽非法宝,却比寻常铁器更为坚韧,是他修行时用来劈砍山石、磨练臂力的器物。他望着山腰的金光阵,没有丝毫犹豫,提刀便朝阵门走去。
守阵的天兵见杨戬孤身前来,皆是面露不屑,为首的天将手持长枪,厉声喝道:“此乃天庭禁地,凡夫俗子速速退去,否则休怪我等不客气!”杨戬未作应答,只是握紧刀柄,猛地冲向阵门。天将挥枪便刺,杨戬侧身避开,铁刀顺势劈向枪杆,只听“铛”的一声脆响,枪杆上被劈出一道深痕。其余天兵见状,纷纷持长矛围拢过来,长矛如林,从四面八方刺向杨戬。杨戬施展九转元功,周身泛起一层淡金色光晕,长矛刺在光晕上,尽数被弹开。
这场对峙持续了整整七日七夜。白日里,金光阵的光墙最为强盛,杨戬需耗费更多功力才能抵挡;到了夜间,光墙威力稍减,他便趁机发起反攻,试图寻找阵眼的破绽。七日内,他未曾合眼,也未曾进食饮水,只靠体内玄功维持体力,铁刀在与天兵兵器的反复碰撞中,刀刃逐渐磨损,先是出现细密的缺口,而后缺口不断扩大,到了第七日清晨,当他再次格挡天将的长枪时,铁刀“咔嚓”一声断裂,只剩下半截刀柄握在手中。
就在杨戬体力将近耗尽,天兵即将合围之际,天空中忽然飘来一朵祥云,玉鼎真人立于云上,手中托着一柄三尖两刃刀。“此刀名唤‘裂穹’,乃上古风后所铸,能破天下至坚之阵,你且拿去。”真人声音未落,三尖两刃刀便化作一道流光,落入杨戬手中。杨戬接过刀,只觉刀柄温热,刀身泛着冷冽的银光——此刀长约七尺,柄为梨花木所制,缠以黑色丝绦,刃身宽阔,两侧各有一枚突出的尖刺,既能劈砍,又能锁拿敌兵兵器,正是破金光阵的利器。
杨戬握紧三尖两刃刀,再次冲向金光阵。他运起八九玄功,将功力尽数灌注于刀身,刀光一闪,如银龙出海,径直劈向阵眼的杏黄旗。第一刀劈下,最左侧的杏黄旗旗杆应声断裂,旗面飘落,阵中的金光顿时弱了三成;第二刀劈向中间的黄旗,黄旗碎裂,金光又弱三成;第三刀落下,最后一面黄旗也被劈碎,金光阵彻底溃散,化作漫天金粉消散。守阵天兵见阵形已破,皆心生惧意,纷纷后退。杨戬并未追击,只是提着刀,一步步走向桃山主峰。
他站在山脚下,望着高耸的山峰,深吸一口气,双手握刀,将全身功力凝聚于刀刃之上,猛地劈向山体。只听轰然一声巨响,桃山主峰从中间裂开一道宽约数丈的缝隙。杨戬沿着缝隙往里走,约莫行至百丈深处,便看见一间简陋的石洞,洞中有一张石床,石床上坐着一位女子——正是他的母亲瑶姬。瑶姬身着素色衣裙,衣裙上沾着些许尘土,她手中握着一块布料,上面缝了一半的衣料,针脚细密,显然是为家人缝制的衣物。
“二郎……”瑶姬见到杨戬,眼中先是闪过一丝错愕,随即泪水便涌了出来,她起身想要抱住儿子,却因被困多年,身体虚弱,险些摔倒。杨戬快步上前,扶住母亲,声音哽咽:“娘,我来接您回家了。”瑶姬抚摸着杨戬的脸颊,指尖冰凉,她看着儿子身上的伤口,心疼地说:“苦了我儿了。”
就在母子二人准备离开石洞时,天空中忽然响起一阵钟声,太白金星手持圣旨,驾云而来。“瑶姬仙子,玉皇大帝有旨,你私配凡人,违逆天规,虽有救渡灾民之功,却难抵其过。念你修行不易,免你魂飞魄散之刑,令你即刻入轮回道,待来世再入仙籍,不得有误。”太白金星的声音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威严。
杨戬闻言,急忙上前一步,挡在母亲身前:“金星大人,我娘已被困多年,为何还要让她入轮回?我愿代娘受罚!”太白金星摇了摇头:“天规不可违,真君虽有孝行,却也不能破例。”瑶姬拉住杨戬的手,轻声道:“二郎,莫要为难金星大人,娘知道天规难违。你已长大成人,娘很欣慰,日后你要好好生活,莫要再为娘牵挂。”
说完,瑶姬松开杨戬的手,朝着轮回道走去。她的身影逐渐变得透明,最终化作一道白光,消失在缝隙深处。杨戬站在原地,手中的三尖两刃刀落在地上,他望着母亲消失的方向,久久没有动弹,直到山间的寒风将他的泪水吹干,才缓缓捡起刀,转身离开了桃山。
救母之事过后,杨戬并未久留桃山,而是遵玉鼎真人之命,前往西岐,辅佐师叔姜子牙开启武王伐纣大业,此事在明代小说《封神演义》中有详细记载。彼时商纣王昏庸无道,残害忠良,天下诸侯皆愿归顺武王姬发,杨戬抵达西岐时,正值商军派魔家四将率军攻城,周营将领屡战屡败,军心涣散。
魔家四将分别为魔礼青、魔礼红、魔礼海、魔礼寿,其中魔礼寿持有一件法宝,名为“花狐貂”。此貂通体乌黑,形似狐狸,却比狐狸更为凶猛,獠牙外露,能口吐青黑色毒雾,凡吸入毒雾者,轻则头晕目眩,重则昏迷不醒。一日,花狐貂随魔礼寿出战,冲入周营,咬伤数名士兵,周营将领黄天化、雷震子上前迎战,也被毒雾所困,险些丧命。
杨戬见状,主动请战。他来到阵前,见花狐貂正扑向一名士兵,当即念动咒语,施展八九玄功中的“元神出窍”之术——只见他周身泛起一层微光,一道与他身形相似的虚影从体内分离出来,化作一道流光,径直冲向花狐貂。花狐貂正欲张口吐雾,虚影已钻入它的腹中。花狐貂只觉腹中一阵剧痛,疯狂翻滚,杨戬的元神在其腹中凝聚力量,猛地发力,将其内脏搅碎。花狐貂发出一声凄厉的惨叫,随即倒地身亡,魔礼寿见法宝被毁,心神大乱,被周营将领哪吒趁机用火尖枪斩杀。
不久后,商军又派将领余化率军来犯。余化持有一柄“化血神刀”,此刀刀刃泛着暗紫色光芒,刀身上刻有诡异的符文,凡被此刀砍中者,伤口会流血不止,且伤口周围会逐渐发黑,寻常药物无法止血。周营将领哪吒、杨戬的师兄弟黄飞虎等人,皆被此刀所伤,一时间周营内伤者众多,人心惶惶。
杨戬得知后,并未贸然出战,而是先查看了伤者的伤口,又询问了余化的形貌特征。他发现余化生性多疑,且对自己的刀法极为自负,便心生一计。当晚,杨戬施展七十二变,化作余化的模样——头戴金盔,身披黑袍,手持化血神刀,神态举止与余化一模一样。他大摇大摆地来到商军营地,对余化的亲信说:“你速将解药取来,我要检验解药的药性。”
亲信见“余化”语气威严,且形貌无误,便没有怀疑,连忙取来解药配方与解药。杨戬拿到解药后,假意查看了片刻,说:“果然是解药有问题,你且在此等候,我去调整配方。”说罢,他便转身离开商军营地,化作一道清风返回周营。回到周营后,杨戬立即为受伤将领敷药,不过半日,伤者的伤口便止住了血,发黑的皮肤也逐渐恢复正常。
伐纣之战后期,商军阵营中出现了一位强劲的对手——袁洪。袁洪本是白猿成精,修行千年,也习得七十二变,神通与杨戬不相上下。他率军攻打周营,多次与杨戬斗法,二人变化多端,你来我往,从地面斗到空中,从山林斗到江河,始终难分胜负。姜子牙见袁洪难以制服,心中焦急,便前往女娲宫求助。女娲娘娘怜悯众生,将一件法宝“山河社稷图”赠予姜子牙,命他转交杨戬。
山河社稷图乃上古神器,图中蕴含天地万物之景,展开后能将敌人吸入图中幻境,幻境与现实无异,被困者若不醒悟,便会永远困在其中。杨戬接过山河社稷图后,再次与袁洪斗法。他故意示弱,且战且退,将袁洪引至一片空旷之地。待袁洪靠近时,杨戬猛地展开山河社稷图,图中顿时涌出青山绿水,云雾缭绕,宛如真实的山林。袁洪以为是杨戬逃入山林,急忙追入图中,却不知自己已陷入幻境。他在图中奔跑许久,始终无法找到出口,反而被图中的江河阻拦,被山林困住。杨戬见袁洪已入幻境,便收起图纸,将其擒获,交由姜子牙处置。
伐纣之战结束后,武王姬发建立周朝,姜子牙奉命封神。杨戬因功绩卓着,且未在战争中殒命,得以“肉身成圣”,无需入封神榜。后来玉皇大帝召他入天庭,封其为“二郎显圣真君”,命他镇守灌江口,掌管人间水旱、疫疾之事,同时负责降妖除魔,护佑凡间百姓。
杨戬镇守灌江口期间,留下了许多降妖护民的事迹,这些事迹在多部典籍中均有记载。明代小说《西游记》中,便详细记载了他两次出手降妖的经历。
第一次是孙悟空大闹天宫之时。当时孙悟空偷吃蟠桃、盗饮御酒、偷吃太上老君的金丹,玉帝派托塔李天王率天兵天将围剿,却始终无法将其擒获。玉帝无奈,只得派人前往灌江口,请杨戬前来相助。杨戬接到旨意后,立即带着哮天犬与梅山六兄弟前往花果山。
杨戬抵达花果山时,孙悟空正与天兵厮杀,他见状,大喝一声:“泼猴,休得放肆!”孙悟空回头见是杨戬,不屑地说:“你是何人,也敢来管你孙爷爷的事?”杨戬并未答话,手持三尖两刃刀便冲了上去。孙悟空急忙举起金箍棒迎战,二人战了数十回合,不分胜负。孙悟空见难以取胜,便施展七十二变,化作一只麻雀,想要飞走。杨戬见状,也施展变化,化作一只饿鹰,展翅追去。孙悟空见饿鹰追来,又变作一只大鹚老,冲天而起;杨戬便变作一只大海鹤,紧随其后。孙悟空又变作一条鱼,潜入水中;杨戬便变作一只鱼鹰,俯冲到水面,喙部直逼鱼身。
孙悟空见始终无法摆脱杨戬,便心生一计,变作一座土地庙——庙门朝南,窗户朝东,庙前立着一根旗杆。杨戬追至此处,见只有一座土地庙,心中顿时起疑:“寻常土地庙的旗杆多立在庙前,此庙却立在庙后,且旗杆颤动不止,定是那泼猴所变!”他走上前,故意用三尖两刃刀去戳庙门,说:“这庙门修得如此简陋,待我拆了它!”孙悟空见被识破,急忙现出身形,想要逃走。杨戬早有准备,放出哮天犬,哮天犬纵身跃起,咬住孙悟空的腿肚子。孙悟空吃痛,踉跄倒地,杨戬与梅山六兄弟趁机上前,将其擒住。
第二次是唐僧师徒西天取经途中。当时唐僧师徒行至祭赛国,得知该国金光寺的舍利子被碧波潭的九头虫偷走,导致祭赛国连年干旱,百姓受苦。孙悟空与猪八戒前往碧波潭索要舍利子,却被九头虫击败——九头虫有九个头颅,每个头颅都能喷吐火焰或毒液,神通广大。孙悟空无奈,只得前往灌江口请杨戬相助。
杨戬见孙悟空前来求助,并未推辞,立即带着哮天犬与梅山六兄弟前往碧波潭。碧波潭水色碧绿,潭面雾气缭绕,九头虫见杨戬等人前来,立即从潭中飞出,九个头颅同时张开,左侧三个头颅喷吐红火,右侧三个头颅喷吐绿毒,中间三个头颅则发出刺耳的叫声。杨戬手持三尖两刃刀,挡在孙悟空与猪八戒身前,刀光一闪,将火焰与毒液尽数格挡。他对哮天犬说:“此妖头颅众多,需先伤其要害。”哮天犬闻言,纵身跃起,朝着九头虫最左侧的头颅扑去,一口咬住其脖颈。九头虫吃痛,想要甩脱哮天犬,杨戬趁机挥刀,斩断了它最右侧的头颅。九头虫受此重伤,不敢再战,带着剩余的七个头颅遁入深海,再也不敢出来。孙悟空与猪八戒趁机潜入碧波潭,找回了舍利子,祭赛国也恢复了往日的生机。
除了降妖除魔,杨戬还曾为凡间百姓主持公道,断阴阳冤屈。清代蒲松龄所着《聊斋志异·席方平》中,便记载了他为席方平之父伸冤的故事。席方平的父亲席廉,是灌江口附近的一位书生,因得罪了当地富豪羊某,被羊某买通冥府的判官与阎王,打入地狱受苦。席方平为救父亲,魂魄离体,前往冥府告状,却遭判官与阎王百般刁难——先是被打板子,后又被投入油锅,险些魂飞魄散。
席方平不甘屈服,一路告至天庭,最终将诉状递到了杨戬面前。杨戬得知此事后,立即传召冥府判官、阎王与羊某前来对质。他端坐于真君殿上,案上堆叠着冥府的卷宗,目光锐利如刀,对判官说:“席廉一生行善,从未作恶,为何会被打入地狱?你且将卷宗拿来,我亲自查看。”判官见杨戬威严,不敢隐瞒,只得将羊某贿赂他与阎王的事情和盘托出。
杨戬见状,怒喝道:“冥府本是掌管阴阳轮回、评判善恶之地,你等却收受贿赂,滥用职权,害人性命,简直胆大包天!”他当即下令,将判官与阎王杖责八十,革去其官职,打入凡间受轮回之苦;富豪羊某因买通冥府、害人性命,被判入地狱受“沸油烹身”之刑,待刑满后再入畜生道轮回。同时,杨戬命人将席廉的魂魄从地狱中救出,送回凡间使其复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