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章 民间最熟悉的八位神仙的故事
晨光穿透云层,将东海的浪尖染成金箔般的颜色。八仙刚从西王母的瑶池盛会折返,此刻正立于蓬莱仙岛的断崖上,望着眼前无边无际的碧波。汉钟离摇着手中的葵扇,扇面上的八卦符文在阳光下泛着微光——他原是东汉大将钟离权,当年领兵出征兵败迷路,在终南山遇东华帝君点化,学了炼丹、扇火之术,这葵扇便是帝君所赠,能扇出烈火、聚起祥云。他笑道:“从蓬莱回武当,若走云端需三日,不如咱们渡海而去?正好让凡间看看,我等虽为仙人,却也有几分凡人的热闹。” 这话正合众人心意。铁拐李拄着铁拐,另一只手提着装满丹药的葫芦,跛着脚上前两步——他本是战国书生李玄,曾随太上老君魂游华山求道,临行前叮嘱弟子七日不焚肉身,可弟子因家中急事提前烧了躯体。他魂魄归来无处依附,恰逢路边有个刚离世的瘸腿乞丐,便俯身附身,后得老君赐“乾坤葫芦”,能炼丹药、收邪祟,这“跛足”的缺陷,成了他的标志。“老道我正想试试新炼的‘定浪丹’,若遇风浪,正好派上用场。”他葫芦口一倾,一粒朱红色的丹药滚在掌心,透着淡淡的药香。
何仙姑捧着一朵盛开的莲花,花瓣上还沾着瑶池的露水——她本是唐代增城的村姑,自幼丧父,每日上山采樵、挖药孝养继母,哪怕继母苛待,也从未怨言。一日在山中遇一白发仙人,赠她一粒“云母仙果”和这朵仙莲,吃了仙果后她脱胎换骨,能预知祸福、净化浊水,最终修成正果。“我这莲花能浮于水面,还能净化浊水,渡海正好用得上。”她将莲花轻轻放在崖边的石台上,莲花竟稳稳立住,不见倾斜。
张果老拍了拍胯下的毛驴,这驴看似瘦弱,却是他的宝贝——他是隋唐时的隐士,在太行山隐居五百年,每日练辟谷之术、饮山泉,偶然救了一头受伤的灵驴,灵驴痊愈后便常伴左右,能日行万里,倒骑时还能看清身后的“因果”,帮他避开不少灾祸。“正好借这海水洗洗驴蹄子。”他翻身坐上驴背,驴蹄在石地上轻轻刨了刨,似在期待踏浪的乐趣。
吕洞宾腰间佩着纯阳剑,剑鞘上刻着“斩妖除魔”四字——他本是唐代书生吕岩,三次赴京应试皆落榜,在邯郸客店遇汉钟离,一场“黄粱一梦”看透功名富贵,遂拜钟离为师,学辟谷、炼丹之术,又得太上传下这柄纯阳剑,能斩妖邪、护苍生,虽成仙人,眉宇间仍带着几分书生的清朗。“若遇海妖作乱,我这剑正好派上用场。”他指尖在剑鞘上轻轻一弹,剑身在鞘中发出清脆的嗡鸣。
韩湘子抱着玉板,这玉板是他的本命仙宝——他是唐代文学家韩愈的侄子,自幼不喜官场,偏爱吹笛、修道。曾在终南山遇吕洞宾点化,放弃科举仕途,跟着仙人修炼,后得仙师赠这玉板,笛音与玉板相和,还能引来百鸟、安抚万物,玉板上至今留着当年他刻下的“云淡风轻”四字。“我这玉板能定风浪,若诸位需要,我便奏一曲《安海调》。”
蓝采和提着花篮,篮中装着从各地采来的仙草——他是唐末的游方艺人,常穿破衣烂衫,脚踩木屐,手持拍板在街头唱曲,歌词多劝人向善。一日在濠州遇铁拐李、汉钟离,二仙见他心性纯良,便赠他这“聚仙花篮”,能装万物、收妖纳福,他跟着二仙修炼,最终褪去凡胎成仙。“我这篮子能装万物,若是遇到水怪,正好收进篮里当花肥。”他晃了晃花篮,篮中传出阵阵青草的清香。
曹国舅握着拍板,这拍板曾是他断案的器具——他是宋初国舅曹佾,姐姐是宋太宗的皇后,可他厌恶宫廷的尔虞我诈,更看不惯权贵欺压百姓,遂主动舍弃荣华,隐居山林。后遇汉钟离、吕洞宾点化,学修仙之术,仙师将他常用的断案拍板炼化为仙宝,能镇邪祟、定阵法,保人间公道。“我这拍板能定海底阵法,若龙王不肯放行,便用它破阵。”
八人说着,便先后踏向海面。铁拐李率先迈出步子,将掌心的定浪丹抛向海中,丹药入水即化,海面瞬间平静下来,他拄着铁拐,在水面上稳稳行走,跛腿的身影在晨光中竟透着几分洒脱。汉钟离紧随其后,葵扇轻轻一摇,身前便升起一团祥云,他坐在祥云上,扇面不时扇出几缕清风,将身边的浪花吹向两侧。
何仙姑将莲花抛向海面,莲花瞬间变大,如同一艘小船,她轻盈地坐在莲花中央,花瓣随着海浪轻轻晃动,却始终不会倾覆。张果老倒骑着毛驴,驴蹄踏在水面上,竟不沾半点水珠,毛驴还不时回头叫两声,似在嘲笑身后的浪花。
吕洞宾佩剑而行,脚尖点着水面,每一步都溅起细小的水花,纯阳剑在阳光下泛着寒光,海水中的鱼虾见了,都纷纷向深处游去。韩湘子抱着玉板,走在水面上时,玉板自动发出悦耳的声响,声音传到远处,竟引来一群海鸥围着他盘旋。
蓝采和提着花篮,边走边从篮中取出仙草,随手丢在水中,仙草入水后便化作一片片翠绿的荷叶,铺在他身后的海面上,像是为众人铺了一条通往对岸的花路。曹国舅握着拍板,每走三步便轻拍一下,拍板发出的声响透过海水传到海底,仿佛在向东海龙王“通报”。
小主,这个章节后面还有哦,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后面更精彩!
八仙行至东海中部时,海面突然暗了下来。原本平静的海水开始翻滚,浪头越升越高,竟有丈许高。铁拐李停下脚步,皱眉道:“不对劲,这不是寻常风浪,像是有妖力在搅动海水。”他刚说完,海面突然裂开一道口子,一条身披鳞甲的蛟龙从海中跃出,口中喷着水柱,直冲向何仙姑。 “仙姑小心!”吕洞宾拔剑出鞘,纯阳剑射出一道金光,正好击中蛟龙的鳞甲。蛟龙吃痛,发出一声嘶吼,转身又冲向蓝采和。蓝采和不慌不忙,将花篮举过头顶,篮口对着蛟龙,一道吸力从篮中传出,蛟龙竟被吸得向花篮飞去——这花篮正是当年二仙所赠,专收邪祟,哪怕是蛟龙也难抵其力。
就在这时,海底传来一阵沉闷的鼓声,接着,无数虾兵蟹将从海中钻出,手持兵器,将八仙围在中间。为首的是一个身着银甲的少年,正是东海龙王的三太子敖丙。“尔等仙人,未经本太子允许,擅自闯我东海,还伤我水族,今日定要让你们尝尝厉害!”敖丙说着,手中的长枪向张果老刺去。
张果老倒骑在驴背上,看似躲闪不及,实则早有准备——他这毛驴跟着他修炼数百年,灵性十足。他一拍驴背,毛驴突然腾空而起,躲过长枪的同时,驴蹄向敖丙踢去。敖丙没想到这毛驴竟有如此神通,被踢中肩头,后退了两步。
汉钟离见虾兵蟹将越来越多,扇面一摇,扇出一团烈火——这葵扇的火可不是凡火,是东华帝君传他的“离火”,能燃海水、挡妖邪。烈火落在海面上,却不熄灭,反而化作一道火墙,将虾兵蟹将挡在外面。“龙王太子,我等只是借海通行,并无恶意,你若再纠缠,休怪我等不客气!”
敖丙却不听劝,挥手道:“给我上!把他们的法器抢过来,献给父王!”虾兵蟹将们蜂拥而上,有的扑向何仙姑的莲花,有的去抢韩湘子的玉板。何仙姑将莲花一转,花瓣射出无数道白光——这仙莲能净化邪气,更能定住妖物,冲上来的虾兵瞬间被定在原地,动弹不得。
韩湘子拿起玉板,轻轻一敲,清脆的声响传遍海面。这声音看似柔和,却带着极强的穿透力,正是他修炼多年的“定音术”,虾兵蟹将们听了,纷纷捂住耳朵,手中的兵器掉落在水中。“这是《安海调》的第一段,若你们再不退,我便奏第二段,到时候你们的耳膜都会震破。”韩湘子语气平静,却带着不容置疑的力量。
敖丙见手下们不堪一击,心中大怒,从怀中取出一颗宝珠,向空中一抛。宝珠瞬间变大,发出刺眼的光芒,光芒落在八仙身上,竟让他们感到一阵沉重,脚步也慢了下来。“这是我父王赐的‘定海神珠’,能定住仙力,看你们还怎么反抗!”
铁拐李见状,提起葫芦,将葫芦口对准定海神珠,口中默念咒语——他这葫芦里装的“破邪雾”,是用昆仑山仙草炼了三百年的仙雾,专破妖法法宝。葫芦中喷出一股青雾,青雾缠住宝珠,宝珠的光芒渐渐减弱。“我这葫芦里的雾,连天庭的镇妖塔都能破,何况你这颗小珠子!”铁拐李说着,加大了咒语的力度,青雾越来越浓,最终将定海神珠裹住,拉回了葫芦中。
敖丙见宝珠被夺,又惊又怒,转身就要向海底逃去。曹国舅上前一步,将拍板在水面上轻轻一拍,一道金光从拍板中传出,透过海水落在海底——这拍板的“定阵之力”,是他舍弃荣华后悟出来的道,能定妖邪、锁逃路。海底瞬间传来一阵震动,敖丙的身体突然被定住,无法动弹。“我这拍板,当年在凡间断过不少冤案,今日便用它定你这‘无理取闹’之罪。”